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听说训练”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范文

    【摘要】听说法是外语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以“刺激—反应—强化”为主要教学程序,在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同时有助于语言表达习惯的养成。本文从口语交际的信息传递二要素“听”和“说”入手,基于听说法提出在英語口语教学实践中应用听说训练模式,“以听带说、以听促说”,通过解决影响英语口语输出能力的听力问题来进一步提升英语学习者的口语交流水平。

    【关键词】听说法;听说训练模式;英语口语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金晶(1981-),女,浙江杭州人,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与语言文化。

    【基金项目】杭州市外文学会2018年课题“涉外岗位从业人员英语口语流利度提升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WKT20180017)。

    引言

    外语的“说”在真实的口语交流中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它总是与“听”来共同实现完整的口语交际。因此,“听”和“说”缺一不可,听力信息输入的偏差一定会影响到交际主体后续的口语表达,甚至阻碍整个口语交流的进程。“以听带说、以听促说”,基于“听说法”,通过解决影响英语口语输出能力的听力问题来进一步提升英语学习者的口语交流水平是本研究的核心。

    一、听说法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听说法(ALM: Audio-Lingual Methodology)这一教学理论产生于二战时期的美国,最初在国防语言学院(Defense Language Institute)进行应用,是美国陆军学校专为对日作战的美国士兵进行语言强化而设计的一项外语学习方案。这种教学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的学术项目中被广泛采用,这主要归功于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资助的暑期学院,该学院用听说教学法培训了大量的职前和在职教师。

    听说法被引入中国后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探索,他们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理论研究,从其产生、理论基础、特点等到影响。该方法在外语教学实践中虽很普遍,但很少有将其独立应用于提升英语口语流利度的教学训练实践中的。“听”和“说”作为交际中的两种重要形式,总是在不断地相互影响和制约,因此本研究的听说训练模式依据英语口语交流中的听力水平(即信息获取能力)与说的能力(即信息输出能力)的关系,旨在通过强化英语听力来提高英语口语输出能力。

    二、听说训练模式下的英语口语教学与实践

    依据英语学习者的听力障碍为听力后反应速度、记忆听力信息的容量和听力理解能力,笔者尝试通过加强辨音训练、词汇记忆、语法巩固、记忆强化和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来帮助其提升英语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和精准度。

    1. 提高辨音能力。有一种观点认为,语音面貌弱并不影响英语口语交际,因为有很多人语音不好但口语表述却很流利。其实语音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语音和语调是口语交际的前提。口语传情达意需要通过语音、语调、词重音、句重音、节奏和语速等语言手段来实现。非标准的英语语音影响的不仅是说话者自身的口语表述,还有他在口语交流中捕捉信息数量和准确度。

    语音面貌的欠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腔体等发音器官的构造造成的语音发声局限外,还有个人本身模仿能力上的差距,以及自身错误的语音认知。前两类只是自身发音的缺陷,并不会影响其听力水平,而后者却会导致听力失误,如因辨音效率低下而造成的听力后反应耗时延长。

    本研究的辨音能力训练是“让学习者在做中学”并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实操”,主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两个软件平台“MyET”和“英语趣配音”,旨在让学习者一方面通过体验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实现个性化、一对一、即时的英语语音自动分析、诊断与改进;另一方面,结合“英语趣配音”的在线视频资源及智能技术,不断完善语音语调及相关的英语语言表达,顺利完成原创的、情境化的、地道语音及表达的视频作品。

    首先,学习者通过MyET软件接触地道的语音示范并进行模仿和操练。随后,软件中的自动语音分析系统会从英语语音、语调、流利度和音量等四个维度来对学习者的语音训练给予即时的反馈。学习者依据这种即时数据来自主调整英语发音。其次,教师从语音教学的理论角度以及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英语发音上的特点加以比对和总结来进行讲解和梳理。比如音频对话材料中有一个词“law and order”,实际口语交流中的读法并非独立的三个音[l??]、[?nd]、[???rd?r],而是依据口语的连读规则进行自然发音[l??r?n?d??rd?r]。这里的语音变化有三处:第一,单词and的发音,因为这个词组中的实词是law和order,所以虚词and在实际语境中应该是被弱化的,发成[?nd]。第二,第一个单词law的结束音是元音[??],而第二个单词and的开始音[?],依据发音的连读规则,即英语发音之连读技巧“元音+元音,伴随有加音”,同一个意群中的前词以[?]或[??]结尾,后词词首为任意元音,则两个元音间会添加半元音[r]作为过渡。最后一处发音的调整就是and和order的连接,前一词的结尾是辅音音标[d],后一个词开头的音为元音[??],辅音遇到元音只需直接拼读[d??]即可。学习者明确并掌握了以上发音规则的理论知识,再加以语音的拼读实践,便可实现语音的优化。教师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只是引导、点拨和建议,学习者全程投入语音实践,在了解到自身英语语音的优势和不足后通过反复的训练来纠正自己的发音,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学”。

    2. 扩大词汇量和巩固语法基础。语言没有了词汇就无法表达,缺失了语法便不能实现思想的逻辑化呈现。实际的口语交流也许不需要互动双方能够辨析和理解每一个单词,但尽可能地去识别和掌握关键词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但可以缩短交际主体在听懂信息环节的耗时,也可以提高其信息理解的准确度。同样,词汇量的扩大还可以促进互动双方的口语表达。

    学习者在口语交际的听说互动中常见的词汇问题主要体现为词汇含义的认知错误。而词义方面的问题又很多元,除了一般意义上无法对单词、短语和习语的词义做准确的认知匹配外,还有很多情况,诸如同音不同义的英语单词干扰(right v.s. write, night v.s. knight, see v.s. sea, etc.)、无法准确辨析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特定含义(book n. 书籍,vt. 预订;can modal. 表示有能力做或会发生,n. 罐头,v. 把食品装罐保存, etc.),以及单词因词性的变化而出现同词不同音的情况(present [?preznt] n. 礼物,现在,[pr??zent] v. 把…交给,展示)。

    掌握關键词有助于把握主旨,然而在实际的英语表达中即便认识每一个词,却仍会因语法知识的缺失而无法理解全句。如:Had he learnt about computers,we would have hired him to work here.(如果他懂一些电脑知识的话,我们已经聘用他来这里工作了)这是典型的条件状语从句在虚拟语气表达下的应用,当从句的谓语动词含有were、should、had时,可以省略if,从句用倒装语序,即把were、should、had等词置于句首。

    本研究的核心是“以听带说、以听促说”,所以扩大词汇量和巩固语法基础的训练模式便是以“听写+听说”为主,辅以额外的阅读拓展。学习资源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学习和生活等多项主题,以及视频和音频格式等多元材料。听力训练以“精听和泛听”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先泛听1-2遍听力材料,然后以brainstorming的方式来讨论主题思想;第二步是听记关键词句并梳理出全文的脉络等;第三步是推送相应的听力文本材料,核对之前的听记信息并进行细致的全文词汇和语法知识综合学习;第四步为听力强化,即在循环播放听力材料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相关词汇和语法等的理解和记忆;第五步是学习小组内的口述演练,即以脱稿的形式来复述或讲述听力材料的内容;第六步由教师分享怀本次训练所涉及词汇和语法知识相关的阅读材料,学习者进行巩固操练。

    3. 扩大记忆容量。听力对口语交际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流主体的听力记忆容量。如果一方在短时间内输出了大量的有声信息,而另一方只能记住一半甚至更少的信息量,那么他能反馈给对方的互动信息就很有限,口语交流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可见,扩大听力中的记忆容量很必须。记忆根据其持续时长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一般是指对声音的感觉记忆和将有声信息辨认成相应词汇等表达的记忆;而长时记忆则是对听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的印象,即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相比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不但容量大,而且信息停留的时间更长。

    大多数人在没有经过训练的情况下,短期记忆的容量一般会很有限,只有约7±2个词汇;但如果能对信息进行组块加工,那么短时记忆的容量就会变成7±2个组块,显然组块所涵盖的信息量远大于单词。因此,本研究基于“巧抓关键词、捕捉有用信息、形成条件反射”的主旨,实践“listen and repeat”的训练模式,即将训练的听力材料按难度等级进行分类,从短句到段落和不同长度的篇章,展开循序渐进的操练。具体操作是让学习者每听完一个句子做即时的口语脱稿重复。若遇段落和篇章,先让学习者逐个听单句并做复读,再回听每一个语段,让学习者做口语的retell(口述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运用材料中所用的英语表达),最后回听全文并做全文的retell。训练全程只涉及听和说,避免做任何的书面记录,如果遇到没听清或没记住信息的情况,也只能通过不断复听来强化。“100%复听+复读”的训练优点是通过大量的听练来适应英语的语音、语流、语调和习惯表达等,逐步形成对英语表述的条件反射,并在强化训练中扩大短时记忆容量,在篇章复听和信息复现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再加工来提升理解力,增大长时记忆容量。

    4. 展开跨文化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相互依赖和影响。口语交际中除了常见的语言障碍外,还有文化因素的干扰。如在一段中美商人的对话中,或许这个中国人的英语表达没有语法问题,但他在交流中常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运用中文的思维习惯。一方面表现在他不地道的口语表达上,这种“不地道”并非语言本身,而是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体现在他无法精准地理解对方所传递的信息和思想。这种文化缺失下的交流将无法实现真沟通,因此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培养跨文化素养。

    本研究立足听说训练来培养跨文化意识,对比中西方文化并开展跨文化学习。这里的难点和重点是训练材料的选择以及具体的训练模式。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必须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习者通过自我感知来实现,所以本项目的训练材料都是跨文化冲突下的口语对话,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文化冲突、交际失误,从而总结出合适的跨文化交流方式。使用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的人群来自全球各国家和地区,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响应中国文化“走出”和实现世界各国互联互通的号召来了解并学习跨文化知识。因此,实验在训练材料的选择上跳出了以往单纯输入英美国家文化常识的误区,以全球各区域的文化组块为基本单位并重点对比中外文化差异。由于这一块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内容相对复杂,所以选材多为视听与书面材料的结合,也不局限于英语。学习和训练的目标就是让学习者了解多元文化,辨析跨文化差异,成功实践跨文化沟通。目前已选用的学习材料有《圣经66卷述精彩动画创意解读(合辑)》、童话故事《希腊神话》合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纪录片《一带一路》等。鉴于文化是一个内涵非常广的领域,这一部分的学习资源还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扩充。

    综上所述,听说训练模式为提升学习者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重要的教学指导,值得深入推广应用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Alice Omaggio Hadley. 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10.

    [2]吕必松.“听说法”评价[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4):100-112+44.

    [3]夏蓉.语音学知识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4(3):26-29.

    [4]高文艳.从提高短时记忆容量谈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80-18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