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旅游文本中文化词的翻译方法 |
范文 | 李芳媛 杜习举 【摘要】新形势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向海外游客宣传中国的旅游资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变成一项亟待解决的议题。本文以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旅游文本中的文化词类为代表,从交际翻译理论的信息功能和召唤功能出发,提出增补、减省和转换的翻译方法来处理文化词的方式,可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吸引海外游客,为江西名山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词】交际翻译理论;江西四大名山;文化词;翻译方法 【作者简介】李芳媛(1973.01-),女,汉族,江西余干人,豫章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外语教育;杜习举(1982.09-),男,汉族,河南新乡人,江西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英语翻译。 【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基于文旅游融合的江西名山文化外宣翻译研究》(项目编号:YG2018187)。 新时代建设中,习总书记曾提出,希望在对外宣传方式中用外国人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学会向全世界讲述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精神。江西四大名山的故事不胜枚举,向外国游客宣传江西省旅游文化资源的体现就是在这些名山外宣旅游文本的翻译上。旅游文本的翻译不仅要客观准确,还要适当传达有关旅游景区的信息及其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更多海外游客。这些文本材料的翻译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关注旅游文本的信息传达功能和情感召唤功能,同时采取一定的翻译方法处理译文,就会对外国游客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进一步发展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 一、交际翻译理论 Peter Newmark (2001b)认为翻译理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不同类型的文本提供合适的翻译方法,而他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适用于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的信息性文本和召唤性文本。另一方面,旅游文本的目的是介绍和宣传旅游景点,扩大游客的视觉感受,激发其参观兴趣,所以旅游文本是一个结合了信息功能与呼唤功能相结合的文本,同时更注重呼唤功能,更适合采用交际翻译理论。 他还指出,“交际翻译目的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Newmark, 2001b)。从中我们可得出两点:首先,交际翻译理论强调交际翻译中的读者群体。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对读者产生目的性影响,要试图摆脱原文形式限制的影响,去关注对原文信息的内容,使其在翻译中与目标文本及其内在文化保持一致。其次,该理论强调语用和语言对交际的影响。翻译过程中意义的缺失在所难免,而内在信息不能完全通过直译传递给目标语读者时,译者必须简化、明确主题内容和源语言中的难点,最终在交际翻译中实现源语言文本的等效效果。 总之,交际翻译强调传达原文信息的表达要符合目的语言的语言、语用和文化习俗的形式表达,同时应尽最大努力在内容和可接受性保持源语言上下文意义的一致。 二、文化词的翻译方法 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旅游文化词的翻译需要正确处理好旅游文本的语言特征,特别是处理好文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问题,而一些翻译方法,如增补,减省,转换等,可以让旅游文化词的信息恰当地表达出来,同时又符合英文的语言特征和西方人的思维习惯,达到和外国游客积极有效沟通的目的。 1.增补。江西各处名山历史悠久,存有大量诸如民间传说、朝代历史、民俗传统、美学标准心理和审美习惯之类的特定文化因素,而这在英语的语言和文化中没有对应的表达词语,对中国游客来说,因本身具有这种文化背景,在提及这些信息时无须进一步解释或标注,但对于国外游客来说则很难理解这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词。因此,在翻译这些文化词时需要增加一些特定信息才能更好地传递,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旅游词语背后的文化含义。 (1)增加特定时间概念的词语。在对龙虎山景区介绍时,多处出现了特定朝代和风俗节日等具体时间的词语,比如“南唐时期”,“北宋仁宗嘉佑年间”和“三元日”等,这些信息对中国游客来说都很清晰,而国外游客则会可能混淆日期和节日的正确时间。根据交际翻译理论召唤功能的要求,在翻译此类特定历史时间的词语时,需要增加一些具体的注释信息,即“南唐时期”译为“Nan Tang Dynasty (A. D. 937 to A. D. 975)”,“北宋仁宗嘉佑年间”为“during the Jia You period (A. D. 1056 to A. D. 1063) in North Song Dynasty”,“三元日”为“the Sanyuan Festival” (January 15th, July 15th and October 15th of the lunar calendar),这样国外游客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和节日的了解将更加清晰,也更能够突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有益的信息进而实现交际活动的信息功能和召唤功能。 (2)增加特有名称解释的词语。旅游文本翻译时,要灵活处理富含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特别是某些特有事物名称的英译,这样在对外宣传中,译文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树立起风景名胜的品牌效应。江西省四大名山中都出现了和历史或神话人物的名称,翻译时如果不加解释就会让外国游客迷茫,同时一些独特的建筑特征或和历史人物相关的特色建筑在翻译时也要做到信息的解释功能,以此实现交际翻译理论的表达功能和信息功能,让外国游客知道这些特定名称的意义、形式和功能。 廬山的“白居易草堂”,补充其职业“诗人”,可译为“Poet Bai Juyis Thatched Cottage”,龙虎山的 “鬼谷”“孙膑”和“八仙”这些文化词,可分别译为“the originator of Political Strategists”,“Guigus student, a famous militarist”,和“Eight Immortals, referring to eight Taoism immortals”,这对不太熟悉中国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的外国游客来说,翻译时增加必要的身份信息,他们便知道谁是彼此,相互关系等,帮助其发掘旅游文本中潜在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实现文本的信息传递和情感召唤功能。 此外,一些作为历史文化遗迹的景点和一些中国特有的建筑类型等,对中国人来说熟悉的字眼对外国游客来说很陌生,翻译时可增加有特色的汉语文化信息内容,比如历史建筑庐山的美庐,补充“别墅”的意思,译为“Meilu Villa”,白鹿洞书院旁有古代遗迹“行台”,译为“the Mansion for High Officials and Famous Scholars”,一些传统特色建筑,“祠堂”建议译为“Ancestral temple, a place which offers sacrifices to ancestors or sages in China”,“栈”为“Zhan, a house which can store goods or make accommodations for travelers”。对中国游客来说,这些背景信息显得多余,但对外国游客来说,这些信息能为外国游客提供足够的语境信息,更容易被理解,他们也就知道这些历史遗迹或建筑特色的意义、形式和作用,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实现交际翻译理论的表达和信息功能。 2.减省。减省是指虽然源语言中使用的有些词在目的语中被删除,但删除的是一些可有可无的词或不符合目的语习惯用法的词,源语言的一些主要思想或内容却保留在目的语中。汉英因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了彼此的审美观、语言逻辑观也不尽相同:汉语表达讲究修饰、言辞华丽,而英文讲究简洁明快、文风质朴。因此,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应遵循英语的语言特点,删除某些不重要、不必要和重复中文的词语,实现文本的召唤功能。 (1)省去重复或不必要的修饰词语。同义反复和词汇重复在汉语中是种常用的修辞手段,特点是频繁使用修辞格、含有优美句子的四字格,使用对偶或平行结构,在语调、词性和语境意义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关系。而英语在语言习惯上经常保持簡洁、准确、客观描述,避免不必要的意义和单词重复。 例:(龙虎山)这里峰峦连绵,瀑布叠飞,绿树婆娑,珍禽欢歌,环境幽静 。汉语中“连绵”“叠飞”“婆娑”分别构成四字格连用,达到增强语气和气势的效果,但如果译为三个不同的英语短语,内容就会变得冗余。从意义上来说,这三个汉语词都分别表达了对“峰峦、瀑布、绿树”相似的描述,直接译为“peaks, waterfalls, trees”时,英文变得更简洁、生动,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易于外国游客接受,也符合交际翻译理论的信息功能原则。 例:它们(龙虎山)或奇峰矗立、峭不可攀;或象形肖物、惟妙惟肖;或独具神韵、栩栩如生;或别有洞天、曲折回环;或如临深渊、天光一线。 汉语中“奇峰矗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和“别有洞天”都是四字成语,这种语言精美传神,节奏感强,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和审美观念,给中国游客以生动形象的意境。而英语力求简洁、易懂,如果逐字译成英语,句子冗长,显得杂乱无章,外国游客很难理解这样的语言艺术,觉得这样描述过于夸张,无法带来同样的美妙意境。而根据交际翻译理论,考虑到西方人的语用习惯,可对其进行简化和归纳即可,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四字结构有些重复,翻译时可化繁为简,即译为“lifelike and vivid”,而“别有洞天”,表达了相同或相似的表达效果,翻译时也可简化,译为“caves have smaller caves inside”,不影响外国游客的理解和接受。 (2)省去引用古代典籍中的文化词语。古代典籍中出现了诗、词、歌、赋、民谣、格言、文言、教义等内容,这些丰富文化的信息渲染了旅游景点的氛围,而这对景点的描述有锦上添花的作用,是旅游文本中一种常见的引用技巧,中国游客可以得到艺术上的理解或感受,但译成英语时就显得啰嗦、累赘和夸张,给外国游客带来理解上的障碍,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尽量简化原有内容,使用简洁的词语传递深刻的意义。 例:坐上泸溪竹筏, 蓝天、白云、碧水、丹山尽收眼底,有“山在水中,水在山中”之感,真是“两岸奇山观不尽,一江秀水若画屏”。宋代文学家晃补之游览后也写下“行尽江南最远山,却寻干越上溪滩”的佳句。 文中引用的两首诗都是赞美泸溪河的自然美,如果通过字面翻译过来,外国游客因理解上的困难不会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而在交际法翻译理论指导下对这些诗作进行简化,翻译为It (The River) has distinguished itself with many historic remains left by men of letters in Chinese history,这就遵循了西方人的语言特点和审美习惯,突出交际旅游文本的召唤功能。 3.转换。转换一般指用目的语的语言形式替换或借用到源入语当中,以此来达到交际目的。汉译英中我们可以将外国人熟悉的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和外来词等值的文化内容来替换一些典型的汉语文化词,使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更感兴趣,印象更深刻。 三清山是道家文化兴盛的地方,其中有一处景点是“老道拜月”,如果直译“老道”为“old Taoist”,外国游客可能会难以理解,但若翻译成“old priest”,他们会立马能理解这个景点的含义。如果将“井冈山——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中的“红色革命”直译成“Red Revolution”,就可能使外国人对这种颜色产生不好的理解,而红色革命说到底就是国内的内战,如果译成“Chinese Civil War, happened during 1927-1949”,将其比作是美国南北战争史上的一次内战,在西方人眼中就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也适合外国游客的文化心理,实现了最初的交际意图。 在对龙虎山的介绍中出现“水浒108将”的词汇场景,翻译中利用交际翻译理论充分考虑外国人的文化背景、接受程度和传递文化,将其翻译成“108 Chinese Robin hoods”,这样更接近西方文化,易被外国人接受。游客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和尊重这些英雄,并对中国的故事和古典文学小说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印象。同样在龙虎山的旅游文本中出现了“天尊”“月老”“天仙”等中国特有的文化词汇,在翻译中若采取遵循西方游客语言习惯的交际翻译理论,尽可能多地使用西方文化中的习惯用语,将其分别翻译成“Lord of Heaven”“Chinese Cupid”和“Angle”,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非常普通,这些名字对外国游客来说就会更加形象和熟悉,得到积极有效的沟通。 三、结语 旅游文本的译文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境外游客的多少,同时也影响着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效果。本文在交际翻译理论的视角下,以江西省四大名山为例,对旅游文本中的文化词所采取的增补、减省和转换进行了探讨,希望翻译方法可以有效地和交际翻译理论相结合,提高旅游本文的翻译质量,帮助海外游客更好地理解、接受当地的传统文化精神,带动区域旅游业向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b. [2]Nida, E.A.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 in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李德超,王克非.标语翻译的文本分析和翻译策略[J].北京:中国翻译,2010(1). [4]刘泽林.交际翻译理论与公示语翻译[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25-34. [5]马忱.交际翻译策略对汉英旅游翻译的启示[J].郑州航空管理学院学报,2010(12):119-121. [6]王平.基于文化差异视野下的旅游资料翻译的研究[J].旅游纵览, 2014(4) .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