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优化小学英语课堂中视觉材料的应用策略 |
范文 | 【摘要】视觉材料是小学阶段经常使用的辅助学习材料。视觉材料在促进学习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同时也对学习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实际的学习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视觉材料辅助教学所带来的问题,为优化视觉材料的应用策略提出建议。笔者总结出以外部媒介为导向的策略和以学习者为导向的策略,以此来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视觉材料;教学辅助;小学英语 【作者简介】孙艺凡,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一、 视觉材料辅助教学的应用与研究 在当下科学技术手段广泛普及的情况下,视觉材料一般指课堂教学中所用到的图片、视频、单词卡片、板书简笔画等。视觉材料可以来源于教材资源,也可以是教师或学生自主搜索到的课外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视觉材料能同时减轻教师教的负担和学生学的难度,同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在不同的课堂中,有些视觉材料并没有明确的教学功能,而是用来使学习材料更加令人愉悦,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一部分则本身就具备教学功能,例如,向解释性文本添加操作化信息,像流程图、时刻表之类。有些学习任务本质上就是可视的,因此视觉材料是学习材料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很少单独使用视频和图片。在某些情况下,视觉材料可能是较长学习周期内较短学习内容的唯一材料(例如,在对一种现象进行初步解释后,教师可以直观地展示一些东西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在大多数情况下,视觉材料与其他信息源(如文本或单词)结合在一起,构成或伴随视觉信息。因此,应用视觉材料辅助教学的关键是将视觉信息与其他类型的外部呈现(如文本、短语等)合理地融合在一起。 二、 视觉材料辅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尽管视觉材料的使用已受到了广泛认可,但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许多学习者在这方面遇到了不少问题。下面笔者将详细讨论视觉材料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1. 学习者的认知偏差。在选择视觉材料之前,教师必须认识到:成功的视觉材料学习需要学生充分地处理所给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与学习息息相关。学生的信息处理往往存在偏差,一些学生会忽略视觉材料而倾向于关注其他更熟悉的語言外部表征,比如文本、词汇。还有些学生会因为认知偏差而对自己的学习变得过于自信。 一些眼球追踪实验(eye-tracking studies)研究表明,学生在处理多媒体材料时,往往会习惯性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文本上,而忽略了视觉材料中提供的辅助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视觉材料的作用则显得微乎其微。例如,Schwonke, Berthold和Renkl(2009)在实验中发现,与文本和方程相比,学生对用于学习的树形图关注不够。Hegarty和Just(1993)的研究表明,那些不太成功的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这种基于文本的处理策略。虽然对文本产生这种依赖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是我们可以推断学生可能会将文本视为携带相关信息的更严肃的表征。相反,人们常将视频材料与娱乐休闲联系在一起,认为这些学习资源并不能对学习产生任何好的效果。这是认知偏差,也是一种心理暗示。 另外,由于视觉材料更易于学生感知,更能提升他们的兴趣,有些学习者容易产生另一种错觉,即对自己的理解水平过度自信。这种过度自信容易导致对知识点的理解错误以及在未来的学习中时间分配不足。 2. 学习者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不均衡。视觉材料的学习需要学习者具备多种知识和技能,如领域知识或空间技能。对于没有这些先决条件的学习者来说,视觉材料只不过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二维布局中的线和点的排列。例如,在领域知识方面,实验研究表明,在含有丰富图片的科学课中,科学素养低于平均水平的儿童从中学到的东西较少,而高文化素养的儿童则从增加的图片中获益良多。此外,学生个体的空间技能也与其理解能力有关。有效获取视觉空间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进行推理已被证明在许多领域促进了视觉材料的学习。 因而,对于英语学科基础素养较为薄弱、视觉上的空间技能有所欠缺的学生,视觉材料所能辅助他们汲取的信息和知识就会相对有限,效果深受限制。 3. 注意力分散与认知负荷。不当的视觉材料常常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或加重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往往无法很快在视觉材料和教育心理表征之间建立联系,尤其是在小学生缺乏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会导致学习者容易把注意力分散到不重要的信息上,而无法捕捉重要的信息;另一方面,他们很难把从视觉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与所学习的文本合理结合起来。这在许多调皮的孩子的课堂表现中特别明显。他们在看动画看图片的教学环节兴致很高、注意力集中,但一旦教师开始讲授知识点或阅读文本,他们的思想则又处于游离状态。对于他们来说,教师应用视觉材料的环节只不过是给他们提供娱乐放松的时间而已。 同时,过于复杂或干扰过多的视觉材料会加重学习者的认知负荷。难度过高的辅助材料对新知识的学习是没有帮助的,甚至会导致错误的加深,特别是在错误没有被及时纠正的情况下。同样,认知负荷也会让学生产生紧张的情绪,阻碍学习者的自我阐释(self-explanation)和自主理解。 三、 优化视觉材料辅助教学的策略 1. 选择合适的视觉材料,减轻无关认知负荷。选择合适的视觉材料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前提。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教学阶段的视觉材料应具备清晰、简易、与知识点高度相关的特点。在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在搜索整理视觉材料这一环节耗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为了在减轻学生认知负荷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建议。 (1) 把握视觉材料的难度和关联度。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在大量的网络资源面前感到眼花缭乱。在教材中选取图片视频时,尽量做到简洁清晰即可,因为教材所提供的图片原本就是与知识点高度相关的。在选择教材以外的图片和视频资源时,我们首先考虑的应当是其与教材资源是否重复,与学习内容是否直接相关。关联度越高的资源越能在最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相反,关联度不高的视觉资源很可能对学习者造成误导和干扰,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如译林版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7 “On the farm”一课中,教材提供的动画歌谣为Pigs on the farm,只介绍了猪这一种动物。笔者从网络上搜索到“Animals on the farm”的动画资源,其内容既包含了教材歌曲的内容,又囊括了Unit7中的所有动物词汇。其旋律朗朗上口,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 在根据关联度缩小选择范围之后,教师应当充分考虑视觉材料的难度,衡量其语言复杂程度是否与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相匹配。部分学生,尤其是视觉能力和学科素养不高的学生,很容易被高难度的信息困扰,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无法获取关键信息并感到沮丧。在“A journey to Australia” 一课中,教师播放The Great Barrier Reef的英文介绍视频。 The Great Barrier Reef, off the coast of Australia, is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natural world——it is the world's largest coral reef ecosystem.... 在这一段介绍中,The Great Barrier Reef本就是生词,视频中还有大量课外生词,学生会感到更加困扰,也许从视频内容中可以推测The Great Barrier Reef是“大堡礁”的意思,但其他拓展性知识对于这一水平阶段的学生来说基本是无效的。 (2) 利用抽象图片减少细节干扰。为了减少视觉材料对文本理解的干扰,教师可以选择非细节图或更为抽象的图片。文本与词汇不同,不需要非常具象的图片进行阐释。因此,信息过于丰富的图片反而会增加对文本阅读的干扰。抽象图片有助于学生对文本风格的宏观理解和整体把握。如果图片中有趣的细节过多,不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减弱主体信息的地位,使得关键信息变得模糊。 (3) 选择静态图片减少动态干扰。在一些公开课中,执教者偏向于选择卡通漂亮的动图修饰课件,以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些装饰性动图虽然好看,但并非必要,且会对学习产生动态干扰。如在教学“A journey to Australia ”一课时,教师运用动态路线图阐释中国到澳大利亚的距离,学生一目了然。这就属于有益的动态视觉材料。而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单纯为了美化课件的页面而插入了一些与本课无关的卡通动态图,这就很有可能成为阻碍学生听课的干扰项。 视觉资源因其本质,很容易对学习者造成干扰、增大认知负荷。Swelller (1994)在认知负荷理论中将认知负荷分为固有认知负荷、无关认知负荷和有关认知负荷三类。 2. 利用多模态呈现方式,保障学习效果。视觉材料是学习资源的一部分,不能与学习内容割裂开来。多模态呈现方式有助于将视觉资源与学习环境、师生动态灵活地结合起来,提高其呈现的效果。 多模态话语分析指综合分析说话人的语言、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动作背景等模态。教师在呈现视觉材料之前可以进行语言铺垫,在播放的同时给予手势引导,或是提供适时适量的提示(prompts)以时刻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保障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Protecting the earth ”这一课中,教师先通过口头语言引导学生思考 “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earth?”。在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手势和语言同时引导学生观看关于保护地球的英文宣传片。在播放宣传片视频的同时,屏幕上出现学习提示以提醒学生关注的要点:Learning tip 1. Remember the titles of each part. Learning tip 2. We can guess the meaning from pictures and context. 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必要的生词注释以及重难点提炼。 研究表明,相对于无提示的学习过程,适当提示能减少学习者不正确的或不完整的自主解释,减少错误归纳,保证学习质量。利用多模态课堂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视觉材料的接受度,促进学生更加有效、深入地理解知识。 3. 训练学生的视觉空间技能,提升其学习能力。合理选择视觉资源、改善呈现方式都属于以外部媒介为导向的优化策略。除了这些教学设计中可以运用的辅助性策略以外,笔者认为还应当从根源上出发,提高学习者的技能,拓展以学习者为导向的策略。只有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才能从本质上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笔者总结了几种训练方法:(1)游戏训练。在干预过程中利用游戏来提高视觉空间技能。(2)课程训练。通过丰富的相关课程内容来提高视觉空间技能。(3)空间任务训练。通过提供同样用于评估空间技能的任务类型来发展视觉空间技能。 教师可以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帮助他们提高视觉空间技能。比如,在字母学习的起步阶段设计magic eyes这一视觉类游戏等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视觉空间专业训练课程来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发展综合能力。条件有限的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集体活动,适当加入一些空间任务训练。 四、 结语 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视觉材料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课堂资源,其优点和弊端不容忽视。笔者相信,通过教师不断反思提炼,能总结出更加合适的优化策略,以平衡视觉材料在辅助教学中的利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课堂资源的吸收和理解。 参考文献: [1]HatsidimitrisG,KalyugaS. Guided self-management of transient information in animations through pacing and sequencing strategies[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13,61:91-105. [2]張自亮.图画类型和呈现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对儿童认知负荷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