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学会表达真情,让真情与作文相伴
范文

    张志珍

    作文要求写得有血有肉,蕴含真情实感,不可否认真情实感在习作中的重要性,然而仅仅拥有真情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让这种真情通过文章的字句投射出来。这就需要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技巧,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写出情感丰富而个性鲜明的文章,在回归生活、观察感知的基础上,锤炼语言,布局谋篇,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写真人真事,叙切身所经历之事

    习作的素材源于生活,只有学生在实践生活中有了切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悟过生活,在作文中才有所思、有所写,才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洋溢在字里行间,让读者产生共鸣。所以,在习作教学的构思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收集素材,筛选素材。虽然小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没有过多的切身经历,但从平凡琐碎的事中也能筛选出有趣的、有意义的值得回忆的事,对这些素材进行适当的加工、组合和润色,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在写以“家”为话题的作文时,一个同学写的是自己假期里到耀华中学去补课,住在舅舅家,由于处处不方便而想家的情形,题目就是《好想回家》。请看下面一段:“当我坐在耀华中学的教室里,感受着自己的渺小和竞争的激烈的时候,我就好想回家,好想放弃。那天晚上,大舅一家人到楼下去玩了,我没有去,因为我还没写完作业。我翻遍了大舅的书架,也没有找到一本《成语词典》,我急得要死,因为卷子上的题都是唐诗名句和成语解释,大部分成语我都没见过,就是见过也差不多忘得一干二净了,更别说解释了。我看着窗外一闪一闪的灯,看着空荡荡的房子,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在灯下学习,不知不觉眼泪已沾湿了面颊。我感受着从未感受过的孤独和寂寞,心中好想回家,好想爸爸妈妈。只有回到自己的家里,我才能忘记自己感受的所有孤独和寂寞。真的好想回家,好想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向她诉说我的委屈。我忽而体会到了家对我是多么重要,没有家,我将无法生存。”由于是自己切身经历的事,有更多的体会,所以写得情真意切,非常感人。

    二、通过鲜活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

    真情实感固然是作文最主要的基调,但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要借助一定的载体,也就是作文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必须要具体、生动、典型,细节的细腻描写,从某一个方面能反映出作者对实际生活的体验程度,也对文章的真情实感的流露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作文中没有细腻的细节描写,只是笼统、概括地叙述,即使是切身体会过的事,也给人一种不切实际、瞎编乱造的感觉。因此,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不管是故事情节的展开,还是人物性格的刻画,典型环境的描绘都和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紧密相关的。细腻的细节描写,能鲜明而逼真地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和特点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自身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有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感觉。细节随细,但其意义非凡。如一个同学写的《坏习惯》这篇作文,写的是自己有一个上课爱打哈欠的坏习惯,由于这个坏习惯使自己经常挨老师的批评,所以就总想改掉它。于是他想了好多办法,首先是要打哈欠就把嘴合上,可实践证明这个办法不灵,因为真正想打哈欠时想合嘴也合不上。然后又想到低头,结果又被老师误解搞小动作。于是又想到再打哈欠时用手把嘴捏住,实验几次,效果还不错,一次在他捏嘴时被老师看见了,逗得老师也笑了。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俏皮活泼,很有感染力。

    三、写人要抓住个性特征

    情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有情才使文章有些有肉,作文又是以作者自身的感情基调为基础的,因此,真情也具有个性化特征。只有呈现个性化的“情”在文章中,才能赋予要描绘人物独具个性的特点,而写人还要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中捕捉性化的特征,还必须通过具体的事情来体现所塑造人物的外形特点和性格特征。其实,我们不妨试着写写人物的缺点,也许会让文章更真实可信,情趣横生。比如一写到母亲,大多数同学都会写自己的母亲怎么勤劳、怎么关心爱护自己、怎么只知付出不图回报等等,千人一面,毫无个性。有一个同学却不然,他笔下的母亲是用她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我”的爱的,文章通过母亲规定“我”放学到家第一件事必须是洗手,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不管“我”爱不爱吃,想不想吃,她总要强迫“我”吃下去等内容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非常专制但又爱子情深的母亲形象,个性鲜明,更显真实。

    四、虚拟场景再现

    虽然作文时我们强调,选材尽量要源于生活,以生活为素材,抓住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事来展开细腻的描写,但这不是绝对,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作文过分追求实际,就过于呆板、僵硬,失去了文学的价值。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只有创造性地加工自己经历的事,才能使作文的文学价值凸显得淋漓尽致。但是现实生活中中的素材有时过于单调,这就迫使我们对经历过的事要经过加工和改造。也就是说,作文中所呈现的事例有些并非是我们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加工这些素材,相应的要表达真情实感,全凭自己的虚拟场景再现,要做到虚构的事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做到这几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如果写的是一位老年男子,那么,就不妨借助自己的外公或爺爷,从他们平时的表现中想一想:假如爷爷在遇到这种事时会怎么对待?如果所写的是中年妇女,那不妨借助自己的母亲或邻居的大婶,根据母亲等平时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想一想:她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

    编辑 李琴芳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