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语文课堂与生活课堂的完美融合
范文

    张梅英

    摘 要:如今的语文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已经贯穿在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之中。语文的课堂与生活的课堂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这种隐性的关系也越来越明朗化。语文本身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不受时间限制;从国内到国外,不受地域约束;既有浓郁的亲情,又有纯美的风光,富于生活气息,具有时代风貌。

    关键词:语文与生活;学语文;会语文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议论文为例,本篇课文的题目也就是本文的主要观点。文章以三个具体典型的科学事例向我们展现了拉直问号找到真理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善于观察、多思考并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能找到真理。激励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真知。语文的课堂把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用文字的魅力,向学生展示科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那些生活中蕴藏的知识经过人们的挖掘成为如今的定律、真理,也让我们从语文的课堂中领悟到:语文与生活如左右手般的亲密,相辅相成。

    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诞生、洗澡、机械、玫瑰、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内容,联系上下文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探索真知的能力。对科学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理解。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为学习并运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难点在于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语文,同时学会在语文课堂上寻找生活的影子。在学习并掌握了本文生字词的基础上,本课制订了三个教学突破口:(1)发现语文里的生活。(2)探寻生活中的语文。(3)从学语文到会生活。

    一、发现语文里的生活

    课文里处处皆是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课文中寻找生活的痕迹。如谢皮罗教授抓住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朝逆时针旋转的现象,发现了洗澡水的漩涡和地球自转有关的真理。教师可根据本文的例子,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阅历,证明谢皮罗教授的观点。帮助学生打开留心生活的眼睛,进一步思考:洗手的时候水龙头的水是不是也形成了漩涡了呢?那到底是不是逆时针?倒水的时候是不是也一样的呢?生活里如此平常的事也蕴藏着真理,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呢?让学生在课后去证实这一观点,这正是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融合,也使书本里的知识具体化真实化。学生通过本文学到了知识,学到了科学家善于发现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更开启了观察生活的慧眼同时也锻炼了验证书本知识的能力。教师应顺势拓展用同样的方法,在学过的语文课本中寻找生活的影子,教师也可随机选一篇课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社会里的火柴是在墙上擦燃的,由此可以让学生通过查资料,解决为什么火柴是在墙上擦燃的疑问,同时又深入了解童话故事的社会现状。寻找课本里的生活,用课本还原生活,永文字记录生活。学生找到语文和生活联系的纽带并加以吸收运用,增强了语文的工具性,也实现了学语文、用语文的意义。

    二、探寻生活中的语文

    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为例,考虑课文的特点结合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本文的观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引导学生举出相应的事例。如:鲁班在一次上山伐木时,手被路旁的一棵野草划破,鲜血直流。他对野草仔细观察后,发现叶片的两边长有许多小细齿。他想若用铁条做成带小齿的工具是否也可“划”树呢?于是,发明了锯子。又如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在圣诞节前夕买了一件礼物——一双“棕灰色”的袜子,送给妈妈。妈妈看到袜子后,感到袜子的颜色过于鲜艳,就对道尔顿说:“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让我怎么穿呢?”道尔顿感到非常奇怪,袜子明明是棕灰色的,为什么妈妈说是樱桃红色的呢?疑惑不解的道尔顿又去问弟弟和周围的人,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以外,被问的其他人都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发现他和弟弟的色觉与别人不同,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因此道尔顿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症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迁移到生活中,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学生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寻找生活中的现象和感悟与某篇课文的交集。知识就存在我们的身边,语文原来离我们这么近,从生活中唤出课本里的知识,这样语文课堂就实现了和生活的完美融合。

    三、从学语文到会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知識来源于生活实践,它更是生活实践的提炼与概括。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密切关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拓展思维,从而自然地让语文走进生活,又让生活融入语文中去。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更应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关注学生课外需求,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和探索,增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意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譬如:学会了生字,到生活中去找这个字,并说给家里人听,这就是一种比较好的语文实践。学生把在招牌、广告语、商品包装袋或电视上发现语文课上学过的字,惊喜地告诉老师、家人和同学;当他们读懂了贴在门上的对联,发现了对对子的奥妙时,他们不仅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同时还享受了认字的快乐。事实上,现代学校教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语文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在多彩的生活世界中运用实践,这正体现了新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志丽.试析语文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3).

    [2]葛晴.生活化教学实践和习作评价的联系[J].华夏教师,2017(14).

    编辑 刘瑞彬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