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 |
范文 | 张炜浩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的追求,新课改视域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课堂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是当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基于此,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对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进行构思与设想。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只有着力于有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才能够满足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才能够为课改书写全新的一页。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墨守成规,脱离实际 备课工作是课堂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基础与条件,备课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水平。然而,纵观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并没有重视备课工作的开展,普遍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为应付任务而备课,部分教师甚至直接抄写教育部门下发的教参和教学大纲,对班级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内容都没有掌握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出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悖的现象,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二)形式单一,被动学习 形式单一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都在系统化地灌输给学生理论知识,并没有注重新教法和新手段的使用,学生在此过程中沦落为课堂的“附属体”,过于依赖课堂和教师,降低了自身的思考积极性。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就习惯直接让学生牢记背诵“面积=底×高”这一公式,没有任何的引导,这让学生感到十分迷惘,学生也无法理解其中的概念,只会死记硬背,更别说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了。 二、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 (一)课堂教学准备阶段———认真充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准備工作中“备”所指向的是三点:一是备学生,二是备教材,三是备教具。首先,教师在课前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情,努力开发学生中的学习资源,让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回归生活讲数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应在吃透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以及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联系班级学生的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改造,实现“教书”向“用书教”的转型。最后,教师还要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从而在展示问题、创设情境等方面,发挥教具化繁为简的作用。 (二)教学实施过程———科学有效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情境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再是“填鸭式”课堂、多媒体课件中的“奴隶”,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情境的熏染下,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由兴趣引发质疑,并聚焦思维,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索学习,学习新的知识点。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所教授的内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与知识内容相关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片段一】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出示(课件)测量学校门前的两个花坛(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比较两个花坛面积的大小。 生:快速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得其中一个花坛的面积。 生:向教师提出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顺势出示课题,和学生一起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内容,所以能够轻易求解长方形花坛的面积。那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实现旧知向新知的迁移,再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用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自然而然会兴趣高涨,满怀激情地探究新知,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求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学习能力共同发展 数学是一门思维型学科,这一课程属性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时,会实现思路的转变,不同角度的思路就能够产生不一样的方法,而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则能够帮助学生展示这种个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共同发展。故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根据数学课程的本质属性,引进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为学生构筑一个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学习的互动,并在互动中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片段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数格子的方法数一数,感受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思考,猜测能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接着,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猜测进行验证,让学生通过组内合作探究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课堂教学反思———客观精准 数学教师自身首先要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做铺垫。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要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习惯。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接纳学生提出的意见,可以通过开辟信息绿色通道来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对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分析,然后再将分析所得成果糅在一块儿整合思考。相信通过客观精准的课堂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成为一个“明师”,进而做到传“道”有方、授“业”有理、解“惑”有招。 三、结语 有效教学的“效”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当前的新课改发展趋势,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对原有的教学进行革新,让数学教学走上一条更新颖、更广阔、更有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严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6(10). [2]叶丽仙.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J].考试周刊,2014(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