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 |
范文 | 杨春艳 【摘 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感情范读;激发兴趣;指导想象;读出个性;借说促读;巩固效果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基本训练。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感情范读,激发兴趣 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示范朗读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重视示范朗读的积极作用。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而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他们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情达意了。但同学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也就有情有意得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带头作用,要重视范读,通过范读来提高朗读效果。教学中教师要身体力行的去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从教师范读中去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环境,提高自己的朗读效果。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这课时,教师可以从语文细节上做示范朗读。如读“千里冰封”时要干脆,而读“万里雪飘”时声音就要上扬,把课文中冰封和雪飘两个词一静一动的状态从朗读中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用声音来表现画面的感觉,学生通过模仿,从而达到很好的朗读效果。如果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二、指导想象,读出个性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的语文朗读是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进行的,离开想象的朗读是贫乏单调的,毫无生趣的。在朗读中有了想象,学生就能在脑海里浮现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有了想象,学生就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有了想象,学生就能透过语言文字走进作者创造的瑰丽多彩的文苑,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多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朗读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时间,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真正内涵。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根据文本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让学生抓住朗读的要领,注意文中的重音朗读技巧,掌握文中的节奏和停顿,做到抑扬顿挫,娓娓动听。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基调和情感,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从题目字眼可以了解到这是一幅“春风图”,描写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作者通过听觉、嗅觉、触觉把春天的气息和活力的画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地方要停顿,哪些地方语速要快,哪些地方语速要慢,要有节奏,语调、语气要符合文中的情境。如“抚摸”要读得语重而深情,令人觉得温煦而舒坦;“泥土气”“青草味儿”读重音,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清脆”“嘹亮”读重音,使人感到充满青春活力。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学生就能把无形的春风读得有形、有色、有情、有味。 三、借说促读,巩固效果 “读”是“说”的前提,“说”是“读”的后续,在朗读训练时,可以把说迁移至读,在读中汲取说的方法、说的技巧,以便克服读中一字一顿、拖腔、唱读等现象,便于巩固朗读训练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阅读教学无疑兼具指导写作的任务。从课文入手,大量阅读,勤写勤练,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来体会语言的神韵,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毫无疑问,阅读教学的另一大任务就是要读写结合、训练到位,通过日常教学中的点滴积累,为学生日后的表达和写作搭桥铺路。如我在教学《背影》,出示句子:“仿写,例:父爱是送别时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让我倍觉感动。父爱是______,_____。”给学生填空并朗读。又如上《故乡》一课时,让学生填写句子:“当闰土在___的时候,我在____。”这样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读懂了作者的心,还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在教学生写作文时,常常让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尽管学生接触的生活和可以观察的内容很丰富,但毕竟是有局限性的,大量的是需要依靠书本知识提供间接的生活素材。很显然,这就要多读、多背诵;离开多读、背诵等方法,要提高写作水平是很难的。经常朗读、背诵,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使文章中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慢慢变成学生语言储库中的一部分,写文章时也就下笔如有神了。 “读”是语文学习的主线,是素养的储备积累和能力形成的主渠道;“写”是读的自然结果。学生读得多,背得多,听得多,积累得多,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总之,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程晓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硅谷,2010年05期 [2]赵海霞.浅析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2年11期 [3]段保发,杞正丽.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J].中国民族教育,2012年05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临淮初级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