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注儿童心理特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
范文 | 吴静芬 【摘 要】“教学要顺应儿童心理特点才能成功”。儿童的各种学习行为,最终都可以从心理层面上找到依据。关注儿童的心理,重新赋予数学教学应有的魅力,让儿童从自我经验出发,在教育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反思等,建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理解数学本质。 【关键词】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评价激励 “教学要顺应儿童心理特点才能成功”。儿童的各种学习行为,最终都可以从心理层面上找到依据。把儿童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心理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间前行的方式,彰显了教学的理性智慧。教学实践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那是走不远的;而理论如果没有鲜活的实践给予注解,那也是灰色的。关注儿童的心理,重新赋予数学教学应有的魅力,让儿童从自我经验出发,在教育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反思等,建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理解数学本质。因而,站在儿童的立场上,遵循儿童心理特征,用儿童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这样的课堂设计才是有生命的,才是有智慧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 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课中的教学中,考虑到计算教学容易枯燥乏味,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师:同学们喜欢上网吗?上网都干什么呢?老师也很喜欢上网,我上网除了看新闻,看书,还喜欢上网购物,主要是买一些可爱的文具奖励给我们班的学生。昨天双11,各大网店都有特别大的活动,(课件)想不想一起去逛逛?点击出示:我们一起去淘宝。网上的文具真是琳琅满目,我们在选择商品时,要选自己喜欢的,当然还要考虑选择价格便宜的。然后出示同一物品在不同商家的不同促销方式,学生发现要算出单价才能比较出哪一家的便宜,自然引入了小数除法的计算。并以这个情境贯串了整节课,让学生在计算时时时充满了挑战性,计算出结果后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对学习充满了兴趣,计算课也能让学生兴趣盎然。 用什么样的情境来呈现教学,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不同的个体,其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要素不完全相同,但相同年龄段的学生却有着整体上的一致性。一般来说,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颖”的事物,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开始对“有用、又挑战性”的任务更感兴趣。我们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尽量于学生的上述心理特点相适应。另外,还应注意选材内容及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二、自主探索,满足需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需求的产生必然导致对满足欲 (下转第35页) (上接第34页) 望的方法、方式的思考,因此揭示所研究问题的必然性,目的性,自然会诱发积极的思维。“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的内在兴趣。从心底里激发对学习的内在需要,积极的学习行为才能维持。”也就是说,当我们把数学生活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需要恰到好处的融合时,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被动的的接受、刻意的模仿与记忆,他会把学习的自主行为保持到需要得以满足的最后一刻。 下面是《小数点左移》一课的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1.根据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你觉得小数中会不会存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如果存在,把你的猜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表格的填写: (1)根据你的猜测,这三道算式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2)用计算器分别计算下面各题,记录下结果。 (3)计算器计算的结果与你猜想的一致吗?一致的请打√,不一致的打×。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原理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关注儿童的学习心理,首先就是要关注儿童们的“已知”。在学习小数点左移的规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小数点右移的规律,根据小数点右移的规律,学生自然而然的会猜想到小数点左移的规律,这是学生们的“已知”,好也是知识的迁移,那这样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这就引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学习需要思考。这个教学环节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好的教学要让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过程实际上是对知识的提炼和升华,是对新知识的再加工、再创造。学生思维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在从“迷惑不解”到“豁然开朗”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名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为强烈。 三、合作学习,发展个性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学习更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同学生对问题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的想法,或在数量上有差异,或在思维水平上有差异。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位学生更充分的参与到学习进程中,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来看一看《复式统计表》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设计统计表 小组讨论:要把这四张统计表的内容合并在一张统计表中,这张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在这张统计表中可以怎样排列呢? 合作设计: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在空白表格中共同完成统计表的设计。 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又快又好。 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互相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研讨形成小组内对问题的共同认识或成果。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激励,实现自我 《基础教育课程改期纲要》中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每个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性的评价犹如扬帆的劲风,是学生前进的动力。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亮点、智慧的光彩,往往是在教师的启发、评价与等待中出现的。可见,课堂对话中,教师及时和有效的组织、引导、对话、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评价中蕴含着期待、鼓励等情感力量,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生个性心理的作用。 评价不仅要关注认知,也要关注情感,特别关注学生被欣赏、被肯定和对未知探索的需要。而且,满足学生被欣赏、被肯定的需要并不直接来自他人的表扬,而是自身的成就感(即自我肯定与悦纳)。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善于设置具有合适思考空间的挑战性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准确把握儿童精细的学习心理,努力促成学生完成探索,这种成功本身就是对学生最高的奖赏、最好的评价。儿童在学习中获得的失败体验不是件小事,对于儿童来说,应该积小成功为大成功。 教学,从来离不开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习是如此的不可捉摸,学习的外显行为与内在机制之间的关系又是如此的复杂。同样是成功解决了某个问题,可能只是相同经验的再现与回忆,也可能是对旧知重组与改造之后的创新……正是因为学习行为与学习心理之间的这种非线性关系,我们更应坚定地把目光聚焦于儿童数学学习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中。儿童的“好奇”,儿童的“喜新厌旧”,决定了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教学必然拒绝固定和僵化的模式。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从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素质出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出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课堂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用以指导、改进、发展、完善,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为之不懈努力的。 【参考文献】 [1]张兴华.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理性风范[J].江苏教育小学数学版,2010:7~8;60 [2]竺雪群.谁在“左右”我们的课堂[J].小学数学教师,2012;6;72 [3]陈威.小学儿童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出版社2012;6;268 [4]刘萍.激发学习内需增值教学效果[J].小学数学教师2011:12;80 [5]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6]徐小兵.课堂心理气氛与激发学生积极性[J].中国教育学刊2008;9 [7]张兴华.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理性风范[J].江苏教育小学数学版,2010:7~8;60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