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范文

    郦娅萍

    【摘 要】一提到作文,不少学生首先是“怕”字当头,不知从何入手。每次作文练习学生绞尽脑汁,痛苦万分。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平时要求学生作文时,忽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平时若多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再加以适当训练,我们会发现,写作也能成为一种需要,一种快乐!

    【关键词】激情;训练;升华写作

    执教几年来,最大的感受是学生视写作为畏途。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

    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状况呢?有人认为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不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开始我也是认为如此,教学生去积累素材,可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这不能不会令人怀疑以前的做法。后来我想,恐怕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平时要求学生作文时,忽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看来,要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就应该以激促写,升格写作。

    一、激情:抓住作文“活动性”特征,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组织“活动”,扩大生活视野,激发写作兴趣

    社会本身是由有感情的人构成的,即使自然景物也是风月有意,草本无情,山河显志。学生积极投身生活,投身自然,生活的色彩无疑会影响感染学生,无论是崇高的、悲壮的,还是卑鄙的、丑陋的,都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情感指向,形成他们对社会、对人事的基本看法,这些基本看法、态度长期积贮,不断思考,学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观点,“长期积累,偶尔得之”,这是扑捉灵感的基本条件,当他在一定环境下把自己的感受经验和观点向他人倾诉时,文思泉涌,情真意切,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而不再是“腹中空空如也”。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社会活动。如组织游览观光、参加市场工厂,访问英雄模范、了解时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而且也帮助学生开阔了视野,积累材料,培养写作兴趣。

    (二)寓“写”于乐,激发兴趣

    《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者来说,“乐之”是一种最佳的理想境界。学生如果把作文看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那么作文教学就能收到理想的成效。如何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乐”起来呢?我们在初中作文中尝试了“游戏引路在前,作文紧随其后”的实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作文开始了,主持人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一次名为“张冠李戴”的游戏活动。主持人先叫大家在白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又在蓝纸上写上“在什么地方”,又在红纸上写上“干什么”。这时,学生已开始有点兴奋了,游戏开始了,主持人请三位同学上台分别抽报三张纸上的内容,“李静——在水上——跳舞”、“高年雨——在厕所——吃饭”、“张南——在书上——唱歌”。随着白、蓝、红纸上的内容随意组合,学生的情绪渐趋高涨,欢声笑语一浪超过一浪,接着,游戏进入第二轮,请学生上根据说到的内容表演小品,尽管演技不太高超,但不管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大家的热情都非常的高,这是一般的作文课上见不到的,表演结束后,教者立即布置学生写作文,并提出具体的要法,结果学生在20—30分钟内大多写出了400—500个字的内容充实,妙趣横生的记叙。

    (三)激发“情感”,以情导写

    一提到作文,不少学生首先是“怕”字当头,不知从何入手。没东西写,写不好等心理“疙瘩”。极大地阻碍了写作心理的健康发展。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注意从情感入手,挑战畏惧心态,让学生从身边的每一个身上寻找写作的灵感。如我们进行一次班级“沟通”,为话题作文,并作为竞赛的形式,要求每个同学尽量多地说出有关“理解父母良苦用心”“理解父母辛劳勤苦”方面的小事、细事,不少学生在这场“理解”赛中,找到了许许多多曾经被遗忘和忽视的细枝末节,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父母、老师,发现了他们身上许多闪光点,感人之处,不少学生也听了其他同学的理解之后,也触景生情,看到了父母、老师的影子,产生了更真切的感受。在这次活动中,一位平时写作并不突出的同学一改以往那草率应付的毛病,以饱满诚挚的情感写了《最爱你的人,别伤他最深》,回忆了妈妈对自己所做的种种,从律己的角度谈出了对养育自己的父母给予理解,文章最后的呼唤:“想想父母的不易与艰辛吧,学着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吧,这不仅让你日趋成熟,而且你会发现亲情的阳光灿烂无比又纯洁透明,你会发现父母是多么爱你而胜过爱自己的生命,因为,你永远是他的孩子,最爱你的人,千万不要伤他们太深。”句句发自肺腑,感情真挚,颇具感染。

    我们认为,学生作文一旦克服一个“怕”字,“爱上心头”的感受就会油然而生,这就是“西施情结”带给我们的可喜变化,它让学生作文跳出或空洞无物、无病呻吟,或夸夸其谈、浮于表面,或蜻蜓点水,不着边际等等怪圈,走上健康发展的路子。

    二、训练,升华写作

    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还要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以便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

    1.“练” 初期的作文训练,不妨把有关提示与要求定得具体详细些,以期学生能按期并且较顺利完成一篇文章,获得初步的成功感。

    2.“评” 一般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但这种表达效果的好坏他们希望像理科那样有个客观的标准答案,要加以批判,可选几篇典型的范文来参考

    对照,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体会其成功的地方和学习作文怎样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让学生从中受的启发而慢慢掌握标准。

    3.“改” 在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础上,还应当让学生实际操作一番,所以在评改作文时,可由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组负责批改四篇作文,要求小组成员在读完各篇作文时要加以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使作文要求更加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主动性作用。

    4.“赏” 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对与自己的习作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欣赏,故此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这可分以下步骤来做:

    (1)利用讲评课,对学生作文中写得精妙的字、词作“赏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青春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争强好胜,写作起步时的成功,哪怕是极微小的一点,也对他们未来的写作心态产生着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要尽力找出每位学生,特别是差生作文中写得较好的地方,给学生一点写作的精神支柱。

    (2)摘抄学生习作精美语句。教师在批阅作文时,不难发现,有的学生作文中某几句或某些段落,写得较好。老师在讲评时,要一一去评说是不可能的,为此,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同学作文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记录方式:教师把学生写的句段抄在黑板上,标上作者、班级、姓名,让学生抄在笔记本上。通过这样,让学生也来体会一次做“名人”的滋味。

    (3)每次作文后,把写得好的文章挑选出10篇(其中可选3—4篇进步较大的),用统一的纸张,让学生本人工整地抄一遍,老师把它装成册,编上目录,标明作者班级、姓名,把它当作作文书在学生中传阅,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对文章要发表看法、写心得、谈感受。有关资料证明:对于中学生来说,多读名人名著固然重要,但能阅读一些同写作层次、同生活层次,有共同情趣的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就更能够结合实际,启迪思维,激发写作欲望。

    (4)组织学生投稿。教师应把学生写得好的文章,推荐给有关报刊杂志,推荐给学校出墙报或广播室播放,尽量让学生文章展示在别人面前。特别要充分利用学生中已获奖或以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作文,在学生中大作“文章”激发写作热情,积极引导参与写作这项活动。

    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时,“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再加以适当训练,写作也能成为一种需要,一种快乐!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组.《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

    [2]管建刚.《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南京市公用事业技工学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