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精心预设 有效生成
范文

    张美霞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一堂精彩的课是预设出来的只有在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关键词】预设;生成;把握教材;互动;有效

    “大凡天下之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恐怕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否定与轻视设计,一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计划都将失去意义,“学校工作也会变成一种自流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一堂精彩的课是预设出来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优秀教师的课堂情境,生成出非常精彩的情节,看起来不可能是“请君入瓮”式的设计,只是这个“精心”已经达到了大雪无痕的境界,仿佛是学生“自发”而产生的了。或者说,教者在预想中已经设想了多种状况,期望产生那种最美妙的境界,而此时此刻它果然来了。如果课堂真的出现了意料之处的情境,由于教师有“精心”、“备课”作垫底,加上多年来的随机应变的功夫,一样会应付自如。所以,课堂的精彩纷呈与意外收获,那是要靠课前精心的设计和“用一生来备这一课”作基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使课堂“预设”更好地走向“生成”呢?这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追求。所以,只有在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一、预设越精心,生成越精彩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并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如刘晓军老师执教作文《假如爸爸(或妈妈)老了》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男生说他的爸爸是老师,三十年后,白发苍苍的爸爸已快退休了,讲了一天的课,他会觉得腰酸腿庝……老师立即端出一个板凳放在学生的课桌旁,模仿爸爸回家很疲惫的样子。孩子心领神会,让“爸爸”坐下,他要给“爸爸”做按摩,于是上演一出“父子”亲切对话,儿子为父亲捶背、按摩的动人情景……至此,课堂互动达到高潮,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细细体察,时时发出会心微笑,自然而然精彩就生成了。在课后的访谈中,刘老师说在课前他就向学生了解各自父亲或母亲的职业,让孩子们知道了上了年纪后长久工作将会身心疲惫,回家后会渴望儿孙来给自己捏肩捶背的。这样,在课堂中表演的“父子情深”就自然而然生成了。所以说,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准确地把握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关键所在。

    1.準确地把握教材。教材是“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标准》指出“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深入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作适当改编或重组,从而作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学生学习水平的预设。

    2.全面地了解学生。《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老师对学生缺乏了解,在备课上很难下手,整个教学活动也很难展开,上起课来就会特别吃力,所以,教师应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有效地预设。

    3.有效地开发资源。《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自己要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

    二、不拘预设,为生成导航

    新课程遵循生命关注理念,教师课前精心预设,知识梳理退位到十分次要的位置,更多的是构筑学生学习的活动,准备好相应的条件和资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制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一个真正的巧匠好像是把这个纸样放在心里”,然后主要是关注着学生的学,通过多向互动,在对话与交流中实现预设和达成生成。于是,课堂焕发着生命活力,实现着学生的生命生长、生命享受、生命创造。

    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就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课堂教学,卸下包袱,采取积极的态度,和学生一起探究,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不拘泥预设,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利资源,迎来未曾预约的精彩。我们教师应时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获取一个个可喜的“意外”,让课堂焕发“动态的活力”!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时,让学生在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的长城的各部分,如: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并在图上注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长城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情感思维的形成,这样才是有效预设。

    教学必须要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教师要为生成而预设,大多数的精彩都是精心预设的结果,可以在课堂的动态演进中调整预设,彰显生命的灵动与课堂的灵性。要有终身为之准备的“大预设”,才可能随机应变地“意外”生成精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