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语文如何寻找阅读教学的支点 |
范文 | 葛江梅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文本的精髓,去繁就简,保证常态课堂的有效性,这是新课改实施以来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对的难题与挑战。而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的关键是要求我们的老师在钻透文本的基础上能独具慧眼,找准一个“支点”,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师生一起在阅读文本中享受预设的精彩和生成的美丽。 【关键词】阅读教学;支点特性;实施路径 常规的阅读教学最大困惑在于可讲的东西那么芜杂,教师因为疲于取舍,以致于不经意中掉进了满堂讲满堂灌的尴尬境地。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无法理清作者的思路,以致學得漫不经心,昏昏欲睡。怎么办?这就需要一个支点——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和突破口。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同样,对语文阅读教学也会产生精妙无比的效果。寻找阅读教学的支点,可以撬动起整个语文课堂的精彩。 一、阅读教学支点的特性 教学中不难发现,好的支点常有以下特性: 1.好的支点具有灵动性。小切口,常有大精彩的妙处。于无声处听惊雷,于细微处觅精彩。欣赏过有老师抓住《孔乙己》、《变色龙》等文本标题中的人名为切入点,大做文章,由点切面,拓展开去,挖掘出作品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由一个人透视一个群体,乃至一个社会,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曲径通幽”的玄妙。 2.好的支点具有联动性。“点一睛而活全篇,牵一发而动全身”,切入时,问题环环相扣,理解环环相生。抓住这个支点一拎,整篇文章就被拎起来了。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学生心中明了,接下来的学习活动犹如按图索骥,课堂学习紧凑高效。所以,我们要寻找的这一支点,应该是真正能够上关下联,贯穿我们整个课堂的。比如《我的叔叔于勒》,抓住“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心理活动,引出别人对于勒的称呼,引出于勒的人生轨迹,引出菲利普夫妇对其态度,就能理解文中小人物的不易与悲酸,倡导将善良传播下去。 3.好的支点具有互动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构筑了一个个对话的平台,以支点来“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其自觉地去质疑、探究、发现,并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取知识、经验。使阅读的信息、阅读的心理、阅读的主体状态这三个因素互相作用,和谐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恰如其分地引领下,始终处于阅读活动的主体控制状态,有所感悟,有所体味,促使阅读达到预期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孔乙己》教学中,抓住《孔乙己》中这样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为支点,来揣测孔乙已必死无疑的悲惨结局以及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学生在这样支点的引领下,不仅领悟了作品的内涵,同时也饶有趣味地彰显了阅读的个性。 二、寻找支点的实施路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视野。 1.阅读教学,“读”为本。“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任何形式的朗读,都是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南宋朱熹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奇强暗记”、“逐句玩味”、“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切记向学生讲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读。用什么语气,带什么感情。特别在许多课文的后边要求学生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或抄写下来。这些作业,不是让学生去盲目抄写记忆,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妙词佳句。要 达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阅读教学,“讲”为导。“阅读教学的讲读,实在是阅读课中一系列教学工作的综合”。换句话说,讲读教学,不是单纯的读一读,讲一讲,逐句地读,逐句地讲,而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引导学生自觉阅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来理解课文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应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既然世界是多元的,教学是多彩的,农村学生是多数的,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考虑推行新课改的普遍意义,就应该重视讲读教学。 例如,《故乡》一课开头的环境描写,奠定了这篇小说的灰色基调。如果仅仅是让学生一读了事或形式上的合作探究,教师不进行讲解,那么学生的感悟只能局限在浅层面上,文中的艺术意蕴是难以揣摩出来的。因为,在“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这一语段中,一个“横”字,用得最好,写活了画面,学生却浑然不觉。指明出来,好在哪里?学生思考议论再三,仍不得要领。教师在引导学生美读感悟不及的情况下,必须讲解:①视觉上的感受,船在河流中缓缓前进,河流两岸有村落人家,从蓬隙向外望去,看到的村庄自然是一字排开的“横”着的样子。②地理方向上的实写。作者这次由北京回故乡,是由北往南,这是直行,沿途两岸是东西方向,自然是“横”着的模样。③心理上的感受,这是“横”字一词运用的精魂所在,它形象地写出了故乡的萧条、冷落,像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 “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这样的讲解,再让学生有感情的美读两遍,那么课文中这些环境描写所起的重要作用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描写故乡的萧条景象,给读者奠定一个沉郁的深层矛盾的情感基调,流露出作者失望、忧愤的感情,为下文“我”对人的“景致”的失落而感到凄凉的关键所在埋下伏笔。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支点是统领文本的“中枢神经”;支点是教师整合资源的教学智慧;支点是师生与文本的和谐共振。要想不陷于教材内容的汪洋大海而又肆意潇洒,找准一个“支点”,让它固定乾坤,删繁就简;让它催生智慧,飞扬思维;让它单刀直入,点石成金,撬起我们常规阅读教学的精彩。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