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离子反应”教学中的化学核心素养与探讨
范文

    马伟华

    【摘 要】笔者以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概念片段教学为例,基于“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设计了三个环节组织教学活动,探讨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离子反应;宏观;微观

    1.“离子反应”的化学核心素养价值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化学核心素养“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 有这样的表述:“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而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核心概念之一,离子反应承担的主要教学功能之一即是使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从以往的宏观角度转变到微观角度。故离子反应具有培养学生“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

    笔者将苏教版《化学1》(必修)教材专题2“离子反应”概念的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应用于教学实践,对基于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进行初步探讨和反思。

    2.教学实录

    2.1环节一:旧课复习,初涉“离子观”

    【生1】反应生成水,硫酸钡沉淀,不以离子形式存在,导电能力一定减弱;

    【生2】不一定,要看二者的量;

    【师】让实验事实说话。我们按PPT投影上的装置(图1)进行实验。请大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师】(按右图方式讲解)

    【思考2】从物质电离的角度,该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结论】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评析:由于学生没有建立“离子观”,不能从直接从微观的角度探析物质间的反应。故遵从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先让学生辨析宏观实验现象,再通过交流与讨论活动中“问题串”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探索微观的本质,认识到有些反应的本质是离子直接参与反应,顺利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整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离子观”的建构过程。并初步建立了一个分析离子反应的思维模型(如图2),即先分析溶液中有的离子种类,直接考虑离子间的反应。

    2.3环节三:宏观现象辨析,微观探讨离子反应条件

    【思考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是否发生离子反应?什么离子参与反应?

    【交流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

    学生设计各种方案,比如: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酚酞,再滴加稀盐酸,观察溶液酸碱性变化;测定溶液导电性变化;加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是否存在等。教师对方案进行评价、修正,最终得出一个合理的方案。

    【演示实验2】继续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往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加酚酞,再滴加0.5mol/L稀盐酸,观察溶液酸碱性变化,及导电性变化。

    【师】看来,不是所有的离子都会参加反应,有些离子只是“旁观者”。

    【思考4】结合实验1和2,分析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5】生成不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物质,比如沉淀、水。

    【师】还可能生成哪些不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物质?

    【生6】生成气体,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都可以。

    【归纳】(1)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本质是离子反应;(2)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

    (评析:通过演示实验2,让学生由宏观现象“灯泡一直都亮着”的辨析,“看到”有部分离子一直都存在于溶液中,帮助学生进行微观想象,发现不是所有离子都会发生反应。且自然地引出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探讨。离子反应条件的探讨过程可以看到,学生也是关注了产物的微观存在形式,学生回答:“生成不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物质”,表明学生能初步从微观的角度考虑问题。)

    3.教学反思

    3.1依托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化學核心素养有五个方面:“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一节课很难承载上述所有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同一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还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要求。就需要教师研究教学内容与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关联,并依据学生当前的学情,确定合适的素养教学目标。

    上述离子反应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先从宏观现象的辨析,再探索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最后能直接从微观离子角度分析离子间的反应,初步达成“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培养。当然,作为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还有不同层面的目标指向,比如“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的性质和发生的变化,并能解释其原因”等等。这些素养目标就需要其他合适的教学内容来承载、培养、达成。

    3.2及时探查素养的达成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 要及时探查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认识误区。上述“离子反应”概念教学中就有承担探查任务的环节,比如:

    环节一,判断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诊断学生基本学情, 研判学生能否从微粒的角度看待电解质溶液。

    环节三, 学生自主分析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本质,诊断学生能否初步用刚建构的离子反应概念分析问题。

    通过设计这些问题思考、学生活动来诊断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及时做出指导,消除认知障碍,逐步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3合理利用实验,助力素养培养

    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微粒观的建构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借助实验可以让学生获得宏观的感性认知,在宏观实验现象的支持下,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将宏观事实与微观变化结合起来,逐步达成“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比如,演示实验1、2,通过“灯泡亮度”的现象就能很直观地使学生感受到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自然地从微观离子的角度去思考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对“离子反应”概念的建构和深入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第1版

    [2]王星乔,滕瑛巧,汪纪苗,包朝龙.关于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以“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为例[J].化学教学,2017(5):51~55

    [3]王卫军.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电解质”教学实践与探讨[J].化学教与学,2018(3):28~3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