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把握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三个度”
范文

    吴玉梅

    【摘 要】如何把问题设计得新颖、科学、合理,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物理课堂教学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在本文中,笔者将针对如何提升课堂提问质量,让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进行探讨。

    【关键词】物理课堂;有效提问;深度;梯度;效度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多都是通过教师提问的形式进行的。然而,这种互动中有一定的问题存在,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取得较好的成果,从这一点上看,教师需要及时提升课堂提问的质量,保证物理教学能够有效进行。如果提问得当,教师不但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情感的相互交流。

    一、基于思维,提问要有深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教师提出的“是不是”、“可不可以”、“是否能行”等问题,学生通常会统一进行回答,或者干脆由教师自问自答,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师生对话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学生缺乏能够深入思考的空间,思维价值也无法得到充分体现。事实上,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去思考、解答问题,并通过这种方式确认物理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例如,教师在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明确教学重点是:“如何让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所掌握,并了解它的成像规律和一些事物有关,如物距。”可以根据教学重点来对问题进行设计。此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掌握:学生普遍对放大镜有所接触,也能了解到它放大成像的原理,一小部分喜欢做实验的同学还可能发现过两种成像方式,然而,这些学生都不太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这时,如果教师直接发问:“大家知道凸透镜呈现出的像有哪些类型,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呢?”学生很可能会一头雾水,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进行分解,首先请学生拿着凸透镜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可以对老师、同桌、同学、身边的美景进行观察,让学生对三种成像情况都有所了解,之后再提出问题:“虽然我们使用的凸透镜是相同的,但对远近不同的物体进行观察时,看到的成像并不相同,它们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呢?”当学生对成像现象都比较了解,有了共同的认知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分析,此时再提出第二个问题:“大家觉得成像不同是什么造成的呢?”这两个问题在难度上有一定的梯度,学生比较好理解。最后,学生几乎同时对问题进行了回答:“也许是物体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同”,教师的教学目的达到了,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从这个意义来看,教师的科学设计对于课程教学非常重要。

    如果此时教师结束猜想环节,也是合理的,但还缺少一些深度,个别学生可能会产生误解,认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只和物理的距离有关系。此时,教师应该及时提出第三个问题:“还有哪些因素会对凸透镜成像产生影响?”由于这个问题难度比较大,学生一时之间可能很难回答,但至少他们可以进一步进行深入思考。此外,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不容易很快得出答案,可以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之后,请他们拿出另外一个凸透镜(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和上一个有所区别),对同一个物体进行观察,从而引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除了和物距有关,也和凸透镜的焦距有很大关系”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采用一个凸透镜就能够了解到物体的成像特点,它不止和物距有关,在观察的过程中,不应当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按照老师的想法进行学习,而是了解变量法的具体体现形式,并为后面课程的展开打下基础。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长期采取“提问题”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敏感度,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总之,教师提出问题要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践经验,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会得到锻炼。

    二、关注差异,提问要有梯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使得问题的指向性比较明显,但是如果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话,也很难达成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需要确保问题难度具有一定的梯度,并请不同層次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保证提问与回答之间能够认知一致。教师可以采用分层设计的方式进行提问,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机会,并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在对问题进行设置时,可以把它们分成几层,如“上、中、下”三层,C组学生回答的一般是比较基础的问题,B组学生回答的一般是难度中档的问题;A组学生回答的一般是难度最大的问题,他们往往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探寻,如对比法、分析法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下面,笔者结合《物质的比热容》中的部分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1“你认为利用酒精灯,一共哪几种方法可以对沙子与水吸热升温的速度进行对比?”在这个问题中,学生需要用到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通过细致的分析、综合来进行判断,最终可以说出两种方法:当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相同时,要观察温度是否同时升高,并对它们吸收的热量进行比较。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需要用到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属于难度较高的问题,教师需要找优秀生进行解答,否则,学生很容易无从着手,确定不了自己的思路。

    案例2“结合表格中的数据,思考一下,如果对沙子和水同时进行加温,它们中哪个更吸热呢?”学生通过这个问题,观察能力可以得到锻炼,这个问题的难度较低,只要学生进行了实验,基本都可以回答出来。此时,教师可以让班级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行回答,以便让他们找到自信。

    案例3“水和沙子同时升温的话,水会吸收更多的热量,这说明哪种物质更加吸热呢?”让学生意识到吸热能力与吸收热量多少的关系,这就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考验,在难度上属于中等。班级中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只要通过努力,也能找到答案,所以教师可以考虑请这一层次的学生来回答。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确保所设置问题的难度合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进行观察、思考,这样才是有效的物理教学方式。

    三、合理设置,提问要有效度

    初中物理课堂中,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能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离不开合理的问题设计,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设置问题,以问题为桥梁为学生建立起思考与知识的联系,进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平面镜知识”相关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平面镜知识的理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精心设计了一场课堂模式表演。首先,笔者准备了一个有镜子的盒子,和一些纸币,为同学们表演了一个纸币魔术。同学们都非常的感兴趣,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魔术其实与物理知识有很大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建立起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的联系。于是,当学生看完魔术正兴趣盎然讨论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些问题:“在这个魔术中,钱被变没有了,请问是真的消失了吗,还是有其他什么玄机?钱的消失于这个魔术箱会不会有什么关系?能够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下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的探究热情彻底激发起来了,他们很自然的会想到这个魔术现象是不是能用物理规律来进行解释,这样学生的思路就被引导探究问题上来了。而且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了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学生看完魔术之后只是会有一点吃惊,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但正是因为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有了思考和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由此可见,合理问题的设置对初中物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将实际现象以问题的形式向同学们提出,这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之所以会产生期望心理,归根结底是他们产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一旦他们产生了某种期望,就会对与之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想要一探究竟。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求知心理和探究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想要学习,才能将物理课堂当做一种期待和享受。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