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勾勒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前诵读两分钟 |
范文 | 章秋梅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巧用课前诵读,高效利用课前两分钟,可通过课前诵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学生榜样,培养自主自管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课前静心、收心、安心、入心、恒心,保持良好的状态提前进入,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营造温馨、快乐、友善、和谐的班级氛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前诵读;诵读内容 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如何精准、智慧、和谐、有效地利用好课前两分钟的预备时间,实现学生静心、收心、安心、入心、恒心的效果,促成学科素养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巧用课前诵读,是可行、有效、适用的方法之一。 诵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高效学习方法。课前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集中学生课前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极短时间内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如何克服学生课间不能及时返回教室拿出诵读材料、诵读的声音不够整齐洪亮、自觉诵读习惯不佳等问题,笔者将结合具体实际,通过实践探究与磨合,谈谈如何勾勒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前两分钟诵读,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巧用学生领读,树立课前诵读榜样 首先,从班级中挑选声音洪亮、胆子大且有一定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当小老师,树立课前诵读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这样不仅能及时聚拢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促使全班齐声诵读。其次,教师要培养小老师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清楚地记得每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安排时间,并做好课前领读的内容、语音、语调及表情等准备工作。每节课预备铃声一响,领读的小老师要需要立刻走上讲台带领全班同学进行诵读,做到准时、准点、持之以恒。上课铃声响后,学生齐声诵读能迅速进入课堂状态,教师无需整顿纪律,便可直接进入主题。巧用小老师领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的积极性。 二、巧选诵读内容,坚实学科知识基础 (一)激情诵读导语早知道 引导学生利用课前两分钟有激情诵读道德与法治课的每个单元导语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语感、体会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所在、陶冶学科爱国情操,从而更好地领悟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诵读时有激情的投入更能激发学习的乐趣。而道德与法治课每一单元的导语内容富有散文的意境,这是专家编者的心血,我们不能忽略,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方式解决,既赋予学生自主学习导语领悟时间、领悟兴趣、领悟机会,又赋予对导语内容的重视及对导语内容的敬仰。 (二)激情诵读导言悟内容 激情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人生境界、催人奋进、引导管理,使人走向成熟。激情诵读每一课的导言部分,能使学生感悟并品味到道德与法治学科不一样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们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通过激情诵读导言,使学生品味到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昭力和影响力,使学生产生对语言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领悟,从而培养学科素养,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可领悟本节课的思想内容、体会中心内容、激发学习欲望,诵读每课导言部分,抓住课前两分钟时间进行训练,是提高学生领悟道德与法治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超前学习意识的方法。 (三)整齐速读知识培素养 速读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和重点知识是注重培养学生专注力、大幅度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激发学生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生自信心,整齐速读知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在挖掘大脑潜能的同时,既增强记忆能力又不断提高学习成绩。整齐速读像在牵引大脑潜能,左右脑同时使用的习惯。整齐速读在无意识地培养集体主义和互帮互助的精神,促使学生形成更融洽的关系。当你拥有整齐速读的能力时,会更加敏捷而自信。对学习变得轻松、有力、有效果,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促成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学生可在读中思考、感悟、甄别、体味,不断激发学生整齐速读的激情与兴趣。正如清代学者刘大櫆所说:“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文之神气。” 整齐速读的做法深入人心,效果愈加明显,整齐速读的主体意识也更加突出。整齐速读基本知识或重点内容,有利于学生明确新课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促使学生在自觉的状态下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内容整理应严格按课标或考试大纲,教师需要对基础知识或重点内容予以整理归纳,并将这些内容提前打印成提纲分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整齐速读反复速读。整齐速读是培养综合素质,是开发智力的有效捷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三、巧用考核机制,培养自主自管意识 为了实现课前诵读“快、齐、静”的效果,“快”指学生课前两分钟快速就位,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齐”指学生课前两分钟整齐大声诵读;“静”指学生课前诵读精神集中。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坚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改模式,每个班级都有小组考核的制度。为发挥两分钟课前诵读的功效,可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监督引导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提前做好诵读的准备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两分钟诵读的目的。在上课前或前一节课下课后,小组长就要求组员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本或将要诵读的资料提前备好,放在桌上让小组长以备检查,组员之间可相互督促参与诵读的准备环节。每个班级有6至8位小组长,他们帮助老师管理学生,比一个教师独自管理效果更有效果。小组长对那些没有及时回教室或没有落座齐声诵读的同学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入班即静、入座即读”,以此让小组成员树立“组兴我荣、组衰我耻”的思想意识,形成自觉,安静、用心诵读。 通过小组长的监督引导,课前诵读两分钟的做法更深入人心,诵读的效果愈加明显,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更加突出。发挥学生自主自管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从“要我读”向“我要读”方向转变。体味课前诵读的乐趣,可促使学生形成更加融洽的关系。只有给学生提供当“老师”的平台,加强小组长的监督意识,学生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献计献策,从而促成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四、巧用教师导演,形成良好诵读习惯 教师要注重做好“导演”的角色,让学生做好激情的“演员”。教师应在课前诵读的管理上变换方式和方法,忌“死板、坚硬”,强调“趣味、灵活”,善用“巧”监督,充分体现教师监督的重要性,发挥“导”的功能。 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攻心战。教师通过阅读、网搜等途径向学生宣传大声诵读的意义与作用,比如:大声、齐声诵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克服上课的倦意、振作精神,从而会聚心思、专心听课、激情投入等,形式可坐或可站,可速读可慢读,全班诵读有利于形成和谐向上的学风和班风,促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教师要发挥好监督职责。课前诵读起步实施阶段,教师要常“巡”常“导”并善于察言观色,在实施课前诵读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调整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常鼓励、激励学生,调动学生自主自管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课前诵读犹如学生在练“健身体操”和“思维体操”,勾勒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前诵读,有利于增进學生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教师上课的欲望、激情、责任,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营造温馨、快乐、友善的班级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促成学科素养的目标达成,以德树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