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郭炽红 【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知识主动的构建者和探索者”,教师应注重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获得。在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可视化工具;自主学习;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语言积累与运用还是思维方式和水平等方面都在不断完善,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不能忽略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知识主动的构建者和探索者”,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得以终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获得。将思维可视化工具运用于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学中,既适应学生年段学习特点,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近年来,我们学校也在这方面设定了“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图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本人尝试制作并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并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得以发展,发现效果很好。 一、思维可视化工具及其特点 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 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技术主要包括两类:图示技术(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气泡图等)及生成图示的软件技术(Mindmanager、mindmapper、FreeMind、Sharemind、XMIND、Linux、Mindv、imindmap等)。这些思维可视化工具可以把学生隐性的思维显性化,同时思考的广度与深度得以增加,使思考的顺序更有条理,在生活与学习中發挥巨大的作用。 二、思维可视化工具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思维可视化工具既能提升智力、能力又能提高思维水平”,是很有用的图形技术,是开发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作为思维工具,它主要运用线条、颜色、图表、符号和图像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思维的过程,使知识结构和知识信息直观表达,对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有很大帮助。如果在教学中能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学生不再被动地记忆教师的每一句话,而是积极主动地加工,分析和整理关键词和需要学习的信息,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主动思考,积极记录,这过程中学生进行分析和归纳,他们最终能成为善于学习和总结归纳知识的人。 经过本人在一线教学中的研究,发现思维可视化工具不仅仅一种思维工具,还是一种极有效的辅助教学工具。下面,本人就谈谈思维可视化工具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运用。 三、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整篇文段的概括与理解能力是教师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利用思维图示可帮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如体裁为记叙文的课文,可以借用流程图帮助梳理,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一步步串起来。思维导图适用于各种文章,它一般将文章题目或主题画在图中央,然后把文章各部分观点、主题按照文章原来的逻辑关系,一个一个分支罗列,根据文章内容,还可进行二级分支三级分支的延伸,这样内容更具体细致,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归纳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应用呢?下面,本人分三方面陈述: 1.教师先扶后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作示范,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可视化工具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运用的兴趣。课前,教师首先形成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分析篇章习惯,课堂上随着各个教学环节板书图示,从而攻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到图示的趣味、精准,学生才会逐渐模仿,最后自己制作并灵活运用可视化工具进行自主阅读。以下是笔者授课时运用的图示。 此图能精简明了地把《七颗钻石》这篇童话的线索和主题表示出来。 此图是《翠鸟》第一课时的图示板书,一级分支明显地概括文章三大部分的内容,二级分支是对各部分内容的分析,重难点特出,也明显反映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2.指导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制作图示是提升文段分析、概括归纳能力的有效方法。思维可视化工具是用图表的形式来描述文章的脉略、篇章结构,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使文章的结构、内容、主题更加形象,直观,具有可视性。 刚开始,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我就专门用了几节课的时间讲解、训练思维导图的基本模式和绘制方式,讲解曲线、连接、色彩、关键词、简笔画这些更接近大脑形象记忆的巧妙运用。通过好的思维导图的展示、讲解,学生基本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重点以“线性模式”和“放射模式”为基本模式;训练学生从“一级分支”到“二级分支”,再向下逐步发展主题层次构建基本结构;而后训练学生对自己找出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出“关键词”进行填写;最后训练各个“分支”的位置顺序和用色彩区分。通过课前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轻松记忆文章的主要内容,大大提高了阅读课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借助《八大思维图示法》这本书,教给学生图示的种类和应用。 语文教学过程中,在预习时,先让学生寻找课文的中心句或设置研学问题,然后围绕中心句或研学问题梳理文章脉略、要点和写作方法等;课堂上师生互动,探究学习后,让学生运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图形画可视化工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有效整合教材资源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念认为,学习的主动权应该由学生自己掌控,如何体现呢?最有效的说明是,学生能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将自己内化的知识以符号为主要载体把书本的知识重新激活。因此学生的图示画好后,应鼓励孩子大胆地向全班同学分享和讲解自己创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分享、讲解。本人在语文课堂的小组合作交流中常常这样做,学生借图示讲解完后,师生、生生进行评价,取长补短,不断优化。老师常提出新的要求,鼓励学生除分析课文内容外,还要深入思考,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展现在自己的图示中,长期训练学生就可以画出更完整更有个性的图示。实践可见,思维可视化工具可以把文章的内容、结构、写作方法写作顺序等清晰明了有条理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又更深的入理解,对思维技巧技能更娴熟地运用,从而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学生的记忆力是以激活的方法进行的。通过图示的连接,学生的记忆就从一个词联想到相连的许多词,从一个知识点关联到更多的知识点,以点成面,知识和技能也就逐步形成了。学生在画思维图示的过程中,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的喜悦中,从而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自我展示的活动也会鼓励和刺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课堂也因此活跃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参与者和引领者,体现“主导”作用,而非满堂灌的“教授”。 实践证明,将思维可视化工具应用到语文教学中,能够改变小学语文常规教学方式,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注重点由知识转移到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呈现可视化状态,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能使教学效能倍增。 【参考文献】 [1]秦淑煜.新形势下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9) [2]王志军,问小勇,施鹏华.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06) [3]赵国庆.八大图示法[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