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精致利己主义者”低龄化的规避
范文

    黄小玲

    摘? ? 要

    伴随着我国物质资源的丰富、不同阶层享有的社会资源差异的扩大,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人数在增多,低龄化趋势也日益明显。教育界可以从利用纪律和规范,减少学生校内的物质差异;丰富学生评价体系,定时设立实践活动;教会学生责任归属与个人义务;分析班级内部流行文化的弊端,消除庸俗观念的影响四方面来规避“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低龄化。

    关键词

    利己主义 低龄化 德育

    “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说法来自北大教授钱理群的一番言论。钱教授将“精致利己主义者”定义为:“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1]而在目的的追求上,他们和“粗糙”的利己主义者不同,他们更重视与自己有关的利益,也希望通过圆滑、老道的手段,更“漂亮”也更隐蔽地攫取更大的利润,因此精致利己主义者对社会的危害也更大。钱理群教授后来在其他采访中曾经提及,“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出现是各个教育环节塑造的[2]。精致利己主义不仅仅表现在衣食住行方面,还表现在对个人能力肯定的偏激追求、对教师认可的过度重视、对物质享乐的过分夸大、对责任负担的回避和推卸等多个层面。

    一、 “精致利己主义者”产生的环境原因

    “精致利己主义者”低龄化的趋势是由社会、家庭、学校、价值观教育等多方面力量造成的,而具体影响“精致利己”观念在学生群体中蔓延的因素大抵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群体中物质条件不均衡的现象比较突出

    最能引发学生之间攀比的因素来自于物质资源的不均衡[3]。在现实中,不少家庭条件良好的学生更乐于向同伴展示自己拥有的新玩具、新文具,也更乐于向同学分享自己物质层面的见闻(如海外游学)等。这种物质条件的不均衡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一般物质比较充足的学生更容易抱团分享新玩具,而物质条件相对一般的学生有时会通过资源交换(借作业、借上课笔记)等等行为来交换玩具使用权。这种情况导致班级内部文化生态的不均衡,引发学生“精致利己”行为。

    2.衡量学生个人价值的标准相对单一

    目前学校评价学生的标准单一,也是导致精致利己现象低龄化的重要原因。强大的升学压力导致许多学校将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要更重视,教师在各方面更偏向于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在现实中,机会也更偏向成绩好的学生。比如在诗歌默写比赛、书法比赛、爱国诗歌朗诵比赛、小主持人大奖赛等活动中,教师选拔参赛的学生往往更注重考试成绩,而非生活实践的事实。单一的评价标准引发学生盲目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拔得头筹,进而引发“精致利己”行为。

    3.家长间接培育了学生“精致利己”的意识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在笔者调研的几个班级里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家长代劳”的现象,学生值日时,由家长代劳打扫卫生;回家时,由家长代替孩子背书包。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认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而身旁的家人、同学只是为“自己”服务的人。“精致利己”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产生。

    4.部分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表现庸俗化

    部分学校对“精致利己低龄化”的现象应对不足,部分教师甚至反向利用这种“精致利己”的观念,强化学生对学习成绩不好的恐惧感[4]。如某班级教师在学校组织的街道清洁活动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大家今天清洁街道辛不辛苦?”学生回答各异,教师总结:“如果你们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会当清洁工,就会比今天辛苦一百倍。”除了这一类庸俗化教育外,部分教师行为也负面地引导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师节、生日时收取学生家长的礼物,这些事情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发展,进而导致“精致利己”更趋于低龄化。

    二、 消除“精致利己”低龄化的实践路径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到,“精致利己”的表现是多方面的。目前消除“精致利己”低龄化的趋势,主要应从规范纪律、丰富评价、责任教育、消除负面文化几方面入手。

    1.利用纪律和规范,减少学生在校内的物质差异

    校园是一个微缩的社会,只是更具有秩序性,教师和学校对个人的约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因此在面对“精致利己”的低龄化趋势时,校方首先应该从消除过大的物质差异入手,特别是一些有着良好的教学资源、电子书包等等教学器材的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昂贵的电子产品入校,以此来减少学生之间攀比的机会。统一的校服和书包也可以减少学生在服饰外表方面的攀比,让其将精力更多地集中于校内学习,这也有利于消除学生“精致利己”的思维模式,降低他们对物质过高评价的认知。

    2.丰富学生评价体系,定时设立实践活动

    单一的评价体系导致学生片面追求考试成绩,想要改变这种取向,就必须采用综合化的评价体系[5]。如,开放对学生个人的引导,避免单一的“唯成绩论”,导致学生的功利意识过浓;增加学生对其他领域的认知,如组织学生进工厂参观、举办跳蚤市场、为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游学的机会、增加课外手工劳技课程等等,让学生感知不同行业的特点。校内在评定学生个人能力时,固然可以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因素,但也应该注重学生其他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主题班会、主题演讲等活动,重塑学生的个人价值观。

    3.教会学生责任归属与个人义务

    溺爱的亲子关系造成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自由选择权利认识不清。教师可以尝试从实践层面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劳动实践,例如为班级同学做清洁工作、班级公共图书角的管理、班级花草的养护。并且将劳动实践也加入学生的个人评价中去,也可以在主题班会上邀请同班级的其他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讨论,帮助学生产生形成对价值的认同,也让学生有意识产生“实践—责任—成果”的行为认知链条,从行为认知角度重塑其价值观念。

    4.分析班级内部流行文化的弊端,消除庸俗观念的影响

    在物质极其丰富的当代,庸俗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无法回避的,教师所应当承担的则是相对改变学生的观点、培植以正确的观念,辅助学生获得进一步的成长。面对班级内出现的庸俗流行文化、严重贬抑社会正向价值观念的现象,教师首先可以从自身出发,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让教学任务成为校园工作的重心。对于班级中出现的攀比风潮、已经形成的歧视链条,教师应当及时地出面制止,并且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解决学生群体中已经出现的价值观谬误。

    参考文献

    [1] 焦迎娜,苏春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个亟待关注的当代青年群体[J].中国青年研究,2019(03).

    [2] 梁端.浅论精致的利己主义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3).

    [3] 钱颖一.中国教育如何杜绝“精致的利己主义者”[N].? 华夏时报, 2014-12-18(018).

    [4] 杨朝清. 警惕孩子变成“精致利己主义者”[N]. 中國妇女报,2017-04-26(A03).

    [5] 刘铁芳,刘艳侠.精致的利己主义症候及其超越:当代教育向着公共生活的复归[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12).

    [责任编辑:白文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