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论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
范文 | 卢淑华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要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必须让学生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但当前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不懂得有效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这种现象,明确课外阅读的要求,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开展各项读书活动,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指导 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除了得法于课内,更应得益于课外。因此,只有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才能使小学生的阅读量得以大大丰富和扩展,阅读能力得以充分锻炼和提高,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分析 虽然大家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其质量却不容乐观,一般存在以下几个情况: (一)缺乏兴趣,阅读量不够 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 (二)阅读方法不当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有的该精读的不知如何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三)不重积累,仍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纯粹是“读”,没有“背”、“抄”等帮助记忆、积累的手段,因而,虽然有了大量的阅读,但是仍然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因而作文仍然根基过浅,营养不良。 为什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家都很重视课外阅读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这样“病态”的课外阅读呢?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他们静下心来看书,确非易事。 2. 教师“大语文教学观”的意识不强,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把课外这一块广阔的领域丢给学生自己。 3. 阅读本身不易于掌握。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外,是由学生回家完成的。因而,教师对课外阅读掌握起来就有些困难,这也导致了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不高。 二、明确课外阅读的要求 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只有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方法的训练才能培养起阅读的熟练技巧,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为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见下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在其他许多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加重视课外阅读了,这同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三、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理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的定位,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也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为学生选择和推荐书籍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 (2)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 (3)结合活动推荐选材 (4)结合重要的节日、纪念日选择推荐 (5)结合学生个性特点推荐读物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一)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1. 指导写读书笔记 (1)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批注笔记、提纲笔记、摘录笔记。 (3)指导学生循序渐进。要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步提高阅读要求。如低年级可只记下文章的题目,学会必要的生词;中年级可摘录优美的句子或片断;高年级可先学列提纲,后写读后感等。 2. 剪贴有价值的阅读资料 阅读过程中,学生把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贴在课外阅读本上。剪剪贴贴,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边读边思考 学生在阅读时准备一支铅笔,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圈点勾画的习惯。将重点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标示做记号,进而理解内容,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这是很有必要的。 4. 学会阅读评价 阅读评价有助于阅读过程的最优化(这适用于小学高年段的学生)。通过对所读书籍内容的回顾、检查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等,来确定自己能否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能否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等等。它能考查学生阅读后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一项综合性活动。 (二)快速阅读 墨守陈规的阅读方法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要学会快速阅读。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默读。在美国有的中小学校里,一直推行着持续默读(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的阅读教学方式,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其大致的做法是:每天抽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在教室内由学生自行挑选想看的书籍、杂志或报纸阅读,老师不提问、不要求写读书报告,也不做任何分数记录。其教学效果成绩斐然。 学生在一般阅读时,要求读书速度为400字/分钟,理解达到70%—80%,快速阅读速度可以是一般阅读的2倍,达到800字/分钟。而理解水平只达到50%—60%就可以了。人的大脑有巨大潜能,快速阅读可以高效、省时地摄取更多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适应高速发展变化的世界。 五、开展趣味活动,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 研究实验表明: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阅读。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应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尽量给学生创造读书环境,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比如办班级图书角;多组织学生到图书馆等地方,充实假期生活;形成读书读报制度;举行佳句美文的交流、欣赏;开展阅读手抄报制作比赛;结合教育教学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抓住机会。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让他们运用学过的基本知识去建立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首先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小养成热爱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魏书生.魏书生教育文库(语文教学)[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3]戴宝云.新课程实用小学语文教学90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