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何杏茹 【摘 要】思维导图是用来组织表征知识的工具,能够构造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掌握整个知识结构,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从思维导图的特点、应用思维导图教学几个方面进行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初步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思维导图(Mind Map)又被称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en)提出。由于它能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和创造力,展现个人智力,因此在企业培训和教育方面得到推广运用。许多国家将应用思维导图作为教育改革策略之一,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做了初步的探究。 一、思维导图的应用背景 番禺区去年提出“研学后教”教育改革,目标是让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自主合作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师生“研学后教”的理念初步形成,会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研学案”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例如:(1)教师运用不同方式讲解数学的关键概念、运算定律、规律,学生多是表现为当时明白理解,过后会模糊不清,甚而很快遗忘;(2)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有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老师不说,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学习。对所学知识不反思、不整理、不质疑,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凌乱,缺少对知识的整体认知;(3)很多学生能解决熟悉的问题,面对新问题却无从下手,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我们认为是由于小学数学知识涉及内容过多造成的。许多学生感到数学知识零散繁杂,很难厘清数学知识间的线索以及它们内在的联系。 针对这些现状,笔者认真研究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用来组织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导图能够构造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而我校学生在语文科大量应用思维导图,有了一定的绘图基础。 于是,我们尝试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引入这一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把所学内容以树状结构表示,以便记住关键词,突出重点,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让学生认识思维导图 虽然我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思维导图,但学科不一样,应用的方式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先让学生了解数学上的思维导图。在教学中,我们以板书来引领学生认识思维导图。在备课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勾画出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并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制作出一个模板。在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注意到各知识点前后的联系,教师为学生画出一幅便于学生理解的数学思维导图,在板书的过程中,一边归纳所学的知识,另一边可以阐述各知识之间的思维关系。 以上是我在教学《分数加减法》单元复习课堂上的板书,应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板书,在复习的过程中,把本单元的重点分布给各分支,再展开一个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使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简单明了地呈现在学习面前,让学生学习更轻松。 2.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把知识形成概念图 制作一个完整且合理的思维导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将多个零散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联合在一起,并将这种内在的联系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清晰地绘制出来,以便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加工整理,使知识结构更清晰。下面以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单元整理为例,说说如何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 (1)让学生小组合作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明确复习任务。找出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等知识。 (2)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3)确定主题以及思维导图的主干及分支的内容。 (4)制图。 按照以上的步骤,学生制成了思维导图,以下是同学们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点所整理好的思维导图。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宽泛的想象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符合条件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会在头脑中萌发各种新的想法,且学生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与他人的作品比较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思维导图 有调查显示,思维导图对我们的记忆和学习产生的关键作用有:(1)只记忆相关的词可以节省时间:50%到95%;(2)只读相关的词可节省时时间:90%多;(3)复习思维导图笔记可节省时间:90%多;(4)不必在不需要的词汇中寻找关键词可省时间:90%;(5)关键词并列在时空之中,可灵活组合,改善创造力和记忆力;(6)做思维导图的时候,人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关系的边缘,鼓励思想不间断和无穷尽地流动;(7)大脑不断地利用其皮层技巧,越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思维导图,尤其重要。 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表达和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解释,说说思维导图中各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及各概念间的关系,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 第二,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和自我评价。从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中,教师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对概念的理解水平。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同学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帮助同学发现问题,而且能发现自己概念理解上的不足,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总之,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来教学,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而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学习整理知识,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这都有效地体现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因此,小学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思维导图成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杨大宇.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升分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