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
范文 | 周春晴 【摘 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广大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不尽如人意。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农村的各种写作素材,培养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创设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模仿作文。 【关键词】作文;兴趣;阅读习惯;仿写 农村小学生初学作文,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写作时常常出现“假”、“空”、“抄”等现象,这与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他们见识少,可供阅读的书籍非常匮乏,缺少活动的场所和接触社会的机会,但农村学生们生活在广袤的乡间土地上,可感知的新鲜事物还是非常丰富的,在他们周围发生的事、出现的人、各种建筑、山间田野的风光等等,这些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那为何会出现上面所说的这种局面?原因在于学生平时缺乏观察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去挖掘写作素材,不会把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变成作文中优美词句。下面我就该如何指导好农村学生初学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谈谈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农村小学生感到作文难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主要原因是自己无话可说,无字可写,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显然,这样的情况怎能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认为,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农村小学生对外面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老师应当充分利用大自然的优势,大胆走出课堂,适当地带领学生到山溪、田野去认识大自然,使学生不但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还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我指导四年级的学生写“校园的风景线”时,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各个角落重新观察。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求知的欲望非常强烈。其中黄菲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最喜欢学校北面的两株日本杉,俊俏的枝干像两位守护在边防哨所的士兵,日夜地守护着我们的学校。 另外,我还注意讲明道理,引起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作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离不开作文。如学校要评选“优秀少先队员”,我就在班内开展了评选活动,选出优秀少先队员,然后让同学们讨论他为什么是“优秀少先队员”。最后我提出一个作文题目:记一名“优秀少先队员”。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了,也觉得写文章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就有了作文的兴趣和自觉性。 二、创设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奠基石,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作铺垫,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精神上和语言上的断流。据我了解,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课外书籍少之又少,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无疑是纸上谈兵。为此,我在班级中增设了“图书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此外每到假期我都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义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单,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两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这极大地克服了农村孩子可供阅读书籍少的不足。引导学生多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必定有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教会学生模仿作文 有人说,模仿作文就是硬抄范文,对学生没用。我倒觉得模仿作文是农村小学生学习作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有个通病,就是作文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至少每人有一本作文选,并且经常阅读,积累素材。模仿课文或范文的写法,就能写出像模像样的作文。如我教“校园的风景线”时,指导学生模仿《桂林山水》的写法,用“总—分—总”的结构部局谋篇。有的同学作文就这样开头:我们的学校就像一座大花园,花红柳绿,绿树成荫;可我最喜欢的却是学校西面的一排黄金叶,它是我校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他的结尾照应了开头:我爱我们的学校,更爱我们学校的黄金叶。这样的作文结构完整,语句通顺。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我们教育工作者教学生模仿作文又何乐而不为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