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有效制定的策略初探 |
范文 | 包昭昭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的实际效果。明晰、合理的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还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要从学情出发、正确解读文本,同时还要准确把握好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使语文课堂教学得到 课堂教学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教学内容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服务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评价应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因此,有效地学习始于明确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那么,确定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呢? 一、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落实年段学习目标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大而不当。所谓大而不当,就是指目标设置过大,课堂上无法讲清,或者是超出了課文本身的学习要求,脱离了学生可以接受的能力范围,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教师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同时,落实年段学习目标,使所上的课是符合这一年段特点的,课堂上要既得意又得法。 比如,课标关于“词句理解”方面的目标: 第三学段与第二学段进行比较:在积累词语方面,多了“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在理解词句方面,多了“体会其表达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段目标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4课《金钱的魔力》的一处词句教学:“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螺旋纹,就像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纹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谁的笑脸陷入这样的窘况。” 1. 读读这段话,说说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什么。 2.“凝结”、“窘况”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大家见过这样的“窘况”吗?如果见过,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况下?(板书:凝结) 3. 透过托德的表情,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此时此刻内心的急剧变化。(领读) 4.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理感受再来读读作家精彩的描写。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相对于第二学段的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目标,第三学段则更进一步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新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是落实目标的关键,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并有效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并能根据学年(学期)目标-单元(主题)目标-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二、关注文本特点,领会编者表达意图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说明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都应该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层面。语言文字运用包括“体会文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两个层面。因此,制定教学目标要有文本意识,还要凸显文章的表达特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教学目标确定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是一首古诗,教学目标确定为: 对于一般性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目标确定的方向可以为: 这三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鲜明地体现了各自的教学重点。每一篇教材所承载的教学目标都带有该教材特有的标记。教师要从不同文章的表达特点出发,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读懂不同文体的文章。教师要改变不分年段、不分文体的千篇一律的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学生逐渐领悟不同文体文章的写法。 三、分析学情基础,了解教学需求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人教版四上《纪昌学射》: 为什么要这样调整? 根据学情,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会认“昌、妻、刺、绑”等字,他们反映这些字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而且“妻子、拜见、百发百中”等词语也常常可以看到。 所以当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习惯和能力时,教师就不必再面面俱到讲解字词。根据教学经验,学生在书写“昌”和“妻”字时,往往会出错,是因为对这两个字的构字方法还不清楚。所以,教师只需对这两个字的字形上的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 再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老课文,大部分老师都会把第四自然段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教,怎样老课新教,是教师研究的方向。但是试教后,发现第四自然段的小练笔,课堂增量不明显。于是,我们又去关注学情检测卷,发现“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只有5%的学生表示自己已经读懂,但是有10%的学生在预习完课文后又提出:“为什么这样说?”在课文中的学习提示中也出现这个问题。更有趣的是,我们发现: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课堂作业本》中的这道题目——“这段话主要写了鱼的( )多和( )多”,学生是最难做、最容易错的。之所以这样,其实就是学生对第四自然段构段方式和写作特点不明确。与此同时,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习作能力要求中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可以看出,教师第一次制定的目标,过于笼统,缺少具体的操作方式指引。 只有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生不懂的,讲学生不会的,练学生最需要练的,教学才可能有效,才能显示应有的价值,才能最终落实在学生的发展上。同时,在制定目标过程中,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开展教育性对话,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蕴藏了教师教学最重要的信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与水平如何,对教材的分析是否到位,教学安排合理与否等。只有制定出具体、科学、适切的教学目标,教学才会有明确的追求,同时,教学的实施与评价才会更准确。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