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教学
范文

    周健

    

    

    

    [摘要]信息化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利器,文章结合测量平均速度的教学,阐述了利用QQ群收集学生预习成果,以学定教;通过传感器扩展实验,感受科技魅力;以微信公众号为手段传播学生优质作品,提升学生荣誉感,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关键词]信息化;以学定教;平均速度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4-0040-02

    《测量平均速度》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由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学生大都有一定的前认知,另一方面,实验器材中的木板和木块搬运麻烦,且扩展性实验涉及很多实验室没有的传感器,让学生亲自体验也不容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好自己演示,进而导致实验教学过程用时较短,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改变这种教学现象,笔者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仅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的原理;2.测出前半段、后半段、全程平均速度;3.改进实验,以便更容易测量时间。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初中物理必做的20个学生实验之一,且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可见,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鉴于此,笔者对《测量平均速度》的教学做了如下思考与设计。

    一、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做实验

    必做实验肯定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但是教学中往往理解为“必须在实验室或者教室里进行”。笔者审视“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实验,发现器材为秒表、刻度尺、斜面、小车,十分简单,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利用家中现有器材来完成。于是在课前布置了如下作业:预习并利用家中现有器材做“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为了让学生的预习和实验更有针对性,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参考视频(如图1)。

    二、利用QQ群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并开展教学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前提是收集学生学习的内容及学生的相关的学习情况,然后针有对性地开展教学。笔者采用最为普遍的收集方式——QQ群。QQ群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传播手段,但是应用普遍、容易上手操作,方便上传与下载大小不同的视频与图片。

    1.收集筛选信息

    学生在QQ群中反馈的信息量很大,但对课堂教学起关键作用的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理解不到位的知识点及易错点。

    本节课,除收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及平均速度计算的情况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l)实验器材的选择及创新

    学生在家预习后,进行实验。家中不一定有实验中要用到的斜面、秒表、小车,但是在“瓶瓶罐罐做实验,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理念下,家长与学生在实验探究兴趣的驱使下,可结合参考视频和家庭情况应用如下器材(如表1):

    李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网柱体从斜面上滚下时由于惯性会在水平面上滚出一段距离,捡拾起来较为麻烦,为此他在斜面与水平面交界处设置了一个弧面阻挡圆柱体的滚动(如图2)。

    (2)实验数据的记录及初步分析

    房同学在实验时,将塑料玩具沿斜面滚下,多次测量运动时间,求平均值,以期减小物体运动时间的误差,增大速度测量的精确度。同时将实验拓展到多个运动物体,例如胶布、水杯,并将测得的速度进行对比,得出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如图3)。

    孙同学则研究了同一斜面下不同摩擦力、不同行程时的速度(如表2)。

    李同学严格按照教材的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数据测量结果如图4。

    李承泽同学对实验进行了扩展,利用雨天捉到了蜗牛,测量了蜗牛爬行的平均速度(如图5)。

    (3)实验报告

    布置预习任务时未让学生写实验报告,但仍有部分学生完成了,大致体现出原理、数据、表格,但是书写不规范。

    2.利用相关信息,有效开展物理教学

    针对收集的信息,在与部分学生座谈后,确定以下两点:(l)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分析斜面倾角对平均速度的影响;(2)分析学生实验中记录的不规范数据及其原因。

    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的实验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记录的数据,肯定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针对房同学的实验,学生指出了优点是多次测量减小误差,缺点是未测量前半段的时间;教师指出影响速度测量的主要因素应该是摩擦力,而不是质量,这是八年級下学期的内容,对话交流可引起学生对下学期内容的期待。

    在此基础上,引出孙同学的数据,学生观察分析得出:优点是对不同摩擦力下速度的研究,但是应该行程(路程)相同。

    在分析以上信息后,展示李卓睿同学实验视频及数据,同时设计了如下问题串,进行延伸:

    ①圆柱体从斜面滚下,如何测量下半程的时间,以减小误差?

    ②根据李同学的实验记录,下半程的时间是多少?

    ③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④求出上半程平均速度与下半程平均速度的平均值,并将其与全程平均速度进行比较,相等吗?说明什么?

    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三、利用传感器开展实验教学

    传感器逐渐走进课堂,利用现代科技支持实验教学,可使实验教学更便捷、直观、高效。

    课中简要介绍光电门传感器(如图6),并演示测量运动物体速度的方法,将实验数据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

    为使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科技的联系,体会物理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和社会责任感。笔者首先调查学生对区间测速的了解情况,并强调这种措施就像光电门传感器测速一样,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限制速度,即被判为超速。

    四、展示优秀实验视频,提高荣誉感

    每一个实验(例如李承泽同学的测量蜗牛爬行的速度实验)都倾注着学生的心血,那是他们的成果。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果得到承认,而得到承认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全班展示自己的成果。但是每一个学生的作品、每一个作品的各部分都是零散的,笔者利用“快剪辑软件”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编辑,使其凝练成一个整体,在课堂上进行播放,指出优点及不足,从当时的场景看,每一个学生都认真观看,同时对得到展示的同学提出期望。

    在课程结束后,为使部分后进生能在课后巩固,同时使学生优秀成果进一步展示,将部分学生作品传播到笔者建立的微信公众号:初中物理微课讲堂,并将链接推送到家长QQ群。

    (责任编辑 南宾)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5: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