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方程易错题的成因及分层指导策略
范文

    周红琼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的为一元一次方程,也就是说在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但是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这也就造成了方程题容易失分的问题。为此,我们要找出其错题的成因,并给出指导策略。

    一、方程易错题的成因

    (一)移项变号问题

    方程解题的过程中移项就需要变号,因为方程在解题的过程中,是对未知数的求解,在对未知数求解的过程中,是完全遵循加减法运算法则和乘除法运算法则的,所以对于符号的变化是必要的。但是,在运算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变号的问题常常是非常的不理解,往往是移项后没有变号,或者是变移动的项的符号,这都会造成计算结果出现问题。

    (二)去括号漏乘

    在去括号的过程中括号去掉以后应该完全按照乘法分配律的规律进行运算,但是在实际的运算过程中学生往往漏乘了某一项,这也会造成计算结果出现错误,而且这也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他们年龄尚小,做题的过程中注意力分配不够,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练习的过程中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多加注意。

    (三)系数化为1的时候结果出现与答案互为倒数

    解方程系数化为一这一步时,需要将未知数前面的系数在方程两边分别除去也就是说做的是除法。但是,有时学生往往在化简的过程中未知数的系数是用除法去掉的,但是在等好的右侧则是做的乘法,这样就会出现结果与正确答案是互为倒数的关系,所以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系数化为一时方程左右两边的运算。

    二、方程易錯题分层指导策略

    (一)讲明算理,让学生明确移项变号的原理

    方程移项就要变号这是是根据算理得出来的规律,例如x+3=5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告诉学生,不妨把x看成是一个加数,3看作另一个加数,5则是他两的和,那么已知一个加数和一个和来求另一个加数应该用怎样的运算?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得学生认识到在移项后需要对符号进行改变。

    (二)以乘法分配律为主,改变去括号漏乘的状况

    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每一项都应该与x进行相乘,例如:X(2+5)+3=10首先,我们需要去掉括号变成2X+5 X这实际上就是运用的乘法分配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乘法分配律为主来讲解方程去括号时,应该将括号里的每一项与x进行相乘。

    (三)系数化为1的过程精讲

    系数化为1的过程实际上是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来的结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妨把这一步写的明确,不要省略步骤,让学生来看一看,如何进行系数化为1,让他们对方程的解法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