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做”为中心,还原真实的科学
范文

    潘璐

    

    课程标准中要求探究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自主经历探究过程,这就要求课程设计也必须以“做”为中心。笔者在《消失了的恐龙》这一课中,用模拟挖掘化石和古生物博物馆参观活动替代传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做”中体验科学探究,关注过程的学习,努力实现最真实的科学。

    《消失了的恐龙》这一课,借学生最感兴趣的早已在地球上消失的古生物——“恐龙”这一话题,来讨论人们是如何知道这种曾经在地球上称霸一时的巨大的爬行动物的存在。传统的教学设计流程如下:

    由于恐龙早已灭绝,因此这一课通常会被科学教师设计成如上这种资料收集和交流的课程。而在现代社会中,书籍多、网络发达,六年级的学生早就从各种渠道获得了很多有关恐龙的信息,是在“啃食”科学家现有的理论,并没有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只是一些造型、理论和字词信息,没有深层次的理解,缺乏探究过程,枯燥无味,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对科学素养的提升其实并没有帮助。

    在《消失了的恐龙》这一课中,通过应用模拟化石的挖掘、清理、复制等活动,以及恐龙化石发现史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与恐龙有关的推断都是来自恐龙化石记载的史实,离不开科学研究人员从恐龙化石的发现到被还原成化石骨架这一过程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在“做”的系列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科学探究,真正理解科学家是如何发现化石、还原化石并推测恐龙信息的过程。

    一、做中教,AR技术提供真实的场景

    首先是用AR技术(AR,即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虚拟现实技术。它的作用是让使用者能看到对真实世界环境进行覆盖或补充的虚拟物体。)作为课堂导入,在视觉上产生冲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此处也是将工程技术和科学教学结合的应用。

    这一“真实”的场景相较于不能动的图片或是视频中抽象的恐龙形象来说,可以动态地呈现出恐龙的身高、体积与周围建筑、树木、人的比例,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真实的带入感,情绪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二、做中学,石膏板模拟真实的研究

    模拟挖掘活动,并不是让再去挖“恐龙化石”。市面上有卖现成的恐龙化石挖掘模型,但是我认为那只是一种游戏,简单地挖出来,里面有完整的“假化石”,是幼儿都会玩的模型,这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教育意义。

    因为对于当时的地质学家、考古学家来说,挖掘的过程中就是一个未知的活动。科学家不知道哪里有化石,所以先是发现化石;其次也不知道挖出来的是什么,甚至挖出来的骨头不能拼成完整的骨架。这就需要考古学家根据骨头的大小、形状或是更多的信息来推测这种生物的特点,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意义。因此,需要准备一个相对真实的岩石层,这里教师利用石膏粉、水和动物骨头制作了石膏岩层。

    整个模拟挖掘活动就是教师设计的一个猜谜游戏,因为石膏粉可以模拟岩石层,在挖掘的过程中学生很有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一名小小考古学家,在未知的挖掘中逐渐发现“惊喜”。“老师,这是什么?”“是鱼吗?有腥味。”“找到头骨啦!”兴奋的同时就越想知道谜底的背后。于是,继续挖下去,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发现,一个个猜测蹦了出来。“咦?怎么我们没有找到头骨……”“老师,一共有几块骨头?”怀疑、不安、困惑多种情绪也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科学家在挖掘过程中也不知道究竟有几块化石啊,缺胳膊少腿的事情很正常啊。”我安慰他们。的确,考古的过程就是充满了神秘感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具有挑战性。

    好不容易将“化石”都挖掘出来,手上、脸上、衣服上沾满了白灰,“哎哟,累死了。”“老师,我的手都磨破了。”很显然,一次模拟挖掘就已经让学生体会到了考古学家的辛苦,科学精神培养的目的达到了。“同学们,真实的考古可能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工作,科学家们就暴露在户外进行工作,可见他们是一群伟大的人。”

    最有意思的就是“解谜”了。复原、推测甚至是进一步的研究,“它可能生活在水里,因为没有四肢。”“它应该吃肉,牙齿好锋利。”“老师,它死了没多久,好大的腥味啊。”各种各样有趣的回答,然而谜底并不重要,我没有说出答案,这样也许能够激发他们更多的思考,激励他们继续探究下去。就像是人类研究恐龙那样,不断地发现新的化石,不断地产生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地发展科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仅仅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来了解挖掘、复原化石的过程并不能帮助学生理解人类之所以能了解生物的进化是源于化石的存在、发现与复原。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模拟发现化石——挖掘化石——復原化石——根据化石推断出尽可能多的情况,并利用现已掌握的事实来证实他们的推断这样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会对研究化石之前工作的意义有所了解,并为本单元第2课了解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化石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的信息,以及第3课研究人员通过化石了解到生物是如何进化的这一个研究生物进化的整个研究过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三、学做合一,生活中延续真实的科学

    课程标准对于《消失了的恐龙》教学内容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学会多途径查找与化石相关的资料。现有的课堂教学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利用非正式教育环境下的科学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二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场馆的利用等都可以作为良好的学习途径。

    于是,教师布置学生利用周末参观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学习任务单》引导孩子首先研究一种恐龙化石,这是对《消失了的恐龙》一课的延伸;此外,还要求学生对其他种类的化石进行自主学习,为后续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作者单位:南京市汉江路小学? 江苏】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