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初探
范文

    刘新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新程。面对课程改革,教育者要用新理念去思考,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用新的视角去审视,不能用所谓的标准扼杀了学生兴趣;要用新的方式去教学,不能把学生禁锢于课堂……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要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综合实践活动应当通过学生自主性的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到教育;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自己探索未知,学会求知;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学会做事;通过学生集体协作的活动,学会共处;通过自主性的实践活动领悟人生,学会做人。近年来,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及目标,我校制定了“感受新颖,充分发展,亲历过程,成功激励”的十六字方针,对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模式作了一些初步探索。

    一、感受新颖——让学生感受课程的“引力”

    传统的观念习惯性地认为:课程就是知识,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客观存在物。而新的实践活动课更注重“课程是经验的”观点。这种课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并使之得到丰富。陶行知先生认为:“一切生活即课程”。基于这样的思想理念,综合实践课就成了课程中无统一教材、无固定场所、无专任教师的“三无产品”。无疑,所有学生对这种课感到好奇新鲜,有内在“引力”。问题关键是如何利用“首因效应”,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列入学科课程之中,使学生建立一种课的概念。1.开发地方校本课程,提供多种参考性读本,使学生感到“有本可靠”,感到既熟悉又新鲜。2.淡化师生之间的角色分工,充分利用自主合作学习原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的主人。3.拓展活动空间,设置多种校内外活动课堂,生活即教育,社会(社区)即学校。4.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课堂的“主持人”,使学生有机会与学校内外“专家”对话。

    二、充分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通常挖掘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以“专题研究”的形式进行,通常选择与学生生活、学习有联系的内容,如“我最喜欢的家乡特产”“用眼卫生调查”“太湖滩涂子莲种植的可行性调查报告”“为家乡的龙头企业——缝纫机公司设计广告”“地方戏曲调查”等。我们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集体讨论决定一个题目;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他们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他们一个展示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把握。如我们让六年级学生在一周内为家乡的龙头企业——缝纫机公司设计广告。具体操作步骤是:1.查资料,了解缝纫机的性能及用途。2.调查访问,了解家乡缝纫机公司的规模、生产、销量情况。3.研究广告的一些特点。4.设计草稿,征求师生、家长意见。5.确定广告。一周后,学生完成了广告设计。教师让学生交流,出示设计的广告,并说明含义。学生的交流异常热烈,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是平时表现后进的学生也设计出了“有思想”的广告。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把设计的广告做成板报,在校内、缝纫机公司展出,受到该公司员工的欢迎,产生了轰动。

    活动中,设计的广告千差万别,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但是,通过设计、交流,学生知识得到了拓宽、情感得到了熏染,能力得到了提高。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在思考、设计、展示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赏识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技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亲历过程——让学生亲历研究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重视学生的精神成长,重视不可见的态度、观念、思考方法、情绪情感的发展。也就是说活动课便于吸取新信息,能较快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发展学生智力、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探讨的综合实践课的基本框架为:情境激趣——主题协商——实践探究——经验分享——成果表达。在此过程中,我们以“做中学”为主线,以解决问题的“发现型”学习和通过直接经验的“体验式”学习为着力点。无论哪个环节,教师只是启发引导者,学生才是发现者和创造者。因此,在实施中一定要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使之经历探究的整个过程。那么,势必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载体。实施研究性学习可以在学科研究中展开,也可以在活动实践中体验,教师关键是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使学生体验到乐趣。为了使学生易接受、易操作,游刃有余地运用这一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开展了小课题研究。

    当然,小课题研究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各不相同,在活动开展中,有时要查阅资料(包括上网查询),有时要走访领导专家,开展社会调查,也有时通过实验操作、体验学习、体验生活等。学生开展研究开始时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

    四、成功激励——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的形式和水平,而在于學生在活动过程中在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因此,要探索创立新的评价标准。

    激励就是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励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励”作为评价的主要方式,给师生留出了广阔的创造时空。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可由学生自己做出,制定一定的主客观标准。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广大师生评价时别忘了对别人的不足,真心实意地给予帮助。通过激励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他们学会自信、学会自爱、学会自强。

    总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想使学生学好此课程,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质量,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注意加强学习兴趣的激发,实施策略的选择,评价标准的确立等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学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作者单位:苏州吴江区菀坪学校(小学部) ?江苏】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