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数学教学 |
范文 | 刘立忠 一、引言 在教育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教师越来越重视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在应用教育信息技术时不能准确把握辅助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往往让信息技术课件的播放喧宾夺主。笔者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探讨如何正确运用信息技术。 在课堂教学中用好信息技术,可以让知识更具画面感、色彩感、动态感,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数学学习素材更为形象、直观,同时也能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感与神秘性。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处理好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运用好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以不断创新数学课堂教学。 二、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首先,小学生正处于探究知识的最佳时期,好奇心极强,善于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更多的问题,渴望了解自己所不了解的新鲜事物,渴望懂得自己不懂的知识。当然,小学生也并不是对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感兴趣,而是对具有游戏性、故事性、情节性的问题感兴趣,他们喜爱动态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动听的旋律。教师应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让学习素材具有这样的动态特征。 其次,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往往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无法用语言来解释清楚的问题,甚至需要教师多次重复进行提醒;对于内容比较繁杂的问题,教师又不可能进行反复多次讲解。这时,就需要应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这样的瓶颈问题。比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方式——旋转》一课时,要想直白地讲解如何画旋转后的图形,用语言并不能够很好地描述,即使教师用比较精练的语言进行讲解,学生也是难以正确地画出一个图形被旋转的图形的。此时,如果教师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将数学图形用课件呈现出来,并用动画的方式给学生呈现旋转的动态过程,然后再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画图,他们便能够掌握得很好。 三、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数学教学 (一)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数学教学方式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合理地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实现多元化的数学学习。例如,教师从网络上为学生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数学学习小视频,将数学文本、基本图形、音频等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感受到学生数学的多元化特点,就足以调动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加减法”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定数量的铅笔,用1支铅笔来表示数字“10”,通过铅笔的摆放进行加减法练习。同时也要借助于信息技术课件为学生呈现一系列关于加减法的题组,让学生进行题组式练习,增加练习的容量,逐渐让学生形成技能。由直观形象的算法理解到抽象的题组式练习,学生不仅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实现了数学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 (二)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对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就要科学应用好教育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形象直观,将复杂化为简单,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比如教学《线段、直线和射线》一课内容时,在比较这三种线条的长短时,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直线与射线的长短关系,此时就可以科学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同时呈现动态的直线与射线,将直线与射线置于无限的时空中,学生便能直观而深刻地理解“直线与射线都是无限长的,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 (三)巧用信息技术,建构学生的数学知识 每当学生学完一个单元一学期内容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 回顾、梳理,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头脑中扎实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知识形成系统化、整体化的认知,同时也能让小学生形成整理知识的学习能力。 如果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方式让学生整理单元或一学期学习内容,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倦感,也很难抓住知识的主线将各部分知识都一一罗列出来。此时,教师就可以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单元或章节内容设计成树状、网状、线性结构等,同时还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主体内容或分支内容,把基本的结构定位出来。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归知识,进行梳理,最后完成思维导图。巧妙应用好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学生便會对知识回顾、梳理填空更有兴趣,在头脑中形象化地建构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在教育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地应用好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数学学习方式,赋予学习素材更多让学生感性的特征,从而让小学生爱上数学学习,培养更高的数学素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