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范文 | 张洁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動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够让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或倾向。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学,其最根本的特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其改变原有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出“要我学”的困境,自觉养成“我要学”的习惯。 一、探求方法,适时指导,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要想学生学得好,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创设民主交流的学习气氛,促进师生间、学生间互相学习。教师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和学生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鼓励师生合作学习;要采取多种导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 三、强化意识,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已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了提出问题的意义:“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将是一项值得我们去实践和研究的课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首先,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就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营造一个民主、开放、合作的教学氛围:第一步,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听不懂的、作业中不会做的、书中看不懂的内容及时向同学和老师求问;第二步,要求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提问方法,每节课提一两个问题;第三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要敢于向课本、权威质疑,要会提出不同见解。 其次,给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时空。要提出问题必须去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教师在上课时要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做法,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为他们创设观察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通过思考提出问题。有时我故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此外,我还布置提出问题的作业,进行提出问题的考查。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强调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清晰、具体的目标可以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从认识自我开始,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长、爱好、学习优势与劣势,表现真实的自我。静心反思在向目标冲击过程中的得失,并不断修正计划,修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习惯,修正价值观,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提倡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确立争先意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特长,自主学习的本质目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争先意识、成功的欲望,就会陷入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的惰性之中。学习目标与争先意识是相辅相成的,适当的目标本身就是争先意识的体现,争先意识必定要外化为一定的目标。 鼓励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技术和生产、生活等某一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探究,拓宽知识面和学习视野。初步形成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较强的选择能力,初步确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并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学”;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同时还要促使学生成功,使学生“还想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