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探究 |
范文 | 马志瑛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认识新事物的活动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以认知、记忆、思索、想象等能力为基础具有综合特征、探索特征和求新性特征的一种活动,它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项活动可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可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也有可能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教师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有效增强小学生的创造性能力。通过具体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及策略,积极打造精彩的数学课堂,以便在提升小学生数学水平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探究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采用的是以讲授课堂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过分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今的教师已不再仅是注重提升学生成绩,而将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作为了当下的主要教学任务。然而,针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成了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老师应采取合理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要培养创造能力最重要就是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高度机动性、灵活性、新颖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又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综合。小学数学课堂是知识传播、掌握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才能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推进新课程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肩负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从小学时代就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策略 1.以新颖的教学内容导入模式打开学生好奇之门,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而数学知识又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很容易让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枯燥沉闷。因此,为了改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老师需要采用新颖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创造,为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如针对“长方形面积”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便可在课程开始时引入学生喜欢的歌曲。当学生听到自己儿时所喜爱的歌曲时,不仅能够快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之中,而且能够充分激发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当教师提出与本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时,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亦将尤为高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这样便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视觉与听觉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主要仰赖的两大重要角色,而两者的有效结合,方能达成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样教师通过合理地将歌曲导入课堂,能同时调动学生视觉与听觉等众多感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促进学生问题思考意识的产生都有极大的助益。 2.充分训练小学生的发散思维与直觉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加之对灵感的把握也较为模糊,故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务必采取适当的引导策略来促使学生首先掌握联想、类比等基本思想方法,如此方能切实激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与发散性。与此同时,考虑到数学的许多知识点之间都有较为密切的关联,故教师还应积极借助对类比、联想等基础思想方法的合理利用来帮助学生切实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此将能在深化学生对旧知识理解的同时获取到新的知识。如当进行“比的基本性质”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商不变性质”以及“分数基本性质”等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知识,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通过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常会因联想而引发创造性的解答方案,使计算化繁为简,准确迅捷。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算方法后,就可以在不同的运算过程之间建立联系。诸如学生在见到625×16时,自然而然地便会联想到10000,而在见到25%时,其脑海中亦将自动将之转化为0.25。这便是学生受联想思维影响所导致的结果。除此之外,学生的直觉思维也往往是引发其思维飞跃的关键,且该思维于学生身上并不罕见,其最主要的表现则是针对同一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多种解法。如解应用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直接得出一种答案,随即给出的答案一般是学生直觉思维的结果,对此,针对学生直觉思维的运用,教师需加以有目的性地引导,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知识联系与区别的有效认知,从而得出不同的答案。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找到分析思维的触发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数学想象能力,有效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的绝大多数知识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如果教师能积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则必然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如针对“立体图形”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首先便应引导学生想象立体图形的整体样式,而后再解决具体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解题过程变得直观化,而且还能够在培养学生数学想象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沟通,提升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同时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以及生生的有效沟通将是和谐课堂构建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且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方能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继而可针对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补足策略,以确保理想教学成效的达成。如教知识的重难点时,教师便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如此一来,当学生通过与同学共同探讨的方式得出问题的最终答案时,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且能切实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仅如此,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还能让学生学习到其他同学身上的思维优点,继而将之与自身想法相结合,如此将有利于促进学生找到更加简便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而在提升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同时,亦能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5.有效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主动思维 将多媒体技术引进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图文并茂特点,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如此既方便学生理解,又能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活力。诸如针对路程、效率、分配一类的应用题,若能基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辅助,则更方便学生理解。如针对“行程”问题的讲解,教师便可结合多媒体技术来制作相应的课件,诸如设置同向相遇、反向相遇以及追及等問题动画。鉴于小学生的思维,其在面对行程问题时仍显得较为困难,加之就行程问题而言,其中还包含了相向、背向、同向、相离、相遇等诸多类型,故更是极大加深了问题的难度。传统教学方式由于没有多媒体的辅助,只能依靠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以及口头讲解,而即便教师讲得口干舌燥,部分学生仍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而如今,基于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脑海中对速度、路程以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便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继而便能真正理解相遇、相离、相距、同向等不同数学名词各自所代表的含义。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特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弄清楚行程问题应用题中的三个问题:相遇点、速度和、相遇距离和两人的路程的关系。而通过动画展示过程,学生更能发现相遇问题的内在规律,从而为接下来的数学题型的教学打下基础。 6.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模式,有效拓展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均是独立个体,不同学生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同。对此,为促使学生摆脱传统定势思维的影响,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活力,教师亦当积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模式,并尝试运用多元化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如此方能为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如当进行“平面几何”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首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理解去思考与之相关的问题,而针对学生此前普遍所采取的作辅助线的方式,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其他方式去解题,如此一来,将能切实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发展。又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供学生讨论。即在不挪动的情况下,将一张圆饼切上三刀,则最多可分为多少块?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若将圆饼替换为西瓜,则其结果又是如何?通过提出本身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将极大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良好发展,继而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要想切实学好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则必然离不开对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利用。不仅如此,拥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一方面,教师可通过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作用的充分发挥,来切实深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当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激发后,其还可将此思维运用到其他知识的学习中,由此可进一步提升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均荣.放飞思维启迪智慧: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子(理论版),2017(13). [2]李祖炎.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 编辑 王彦清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