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融合校本体验 顺利开启新一天
范文

    王银梅

    

    摘 要:从小学入学第一周因新生紧张、焦虑的入学不适应症所带来的困扰着手,试通过与校本入学课程《开学护照》相结合,在凸显本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做了熟悉新环境——新学校真酷;学习新沟通——认识您(你)了;绘话新课程——秀秀我的新课表;遵守新规则——1,2,3,坐端正这四方面的策略研究,引导新生消除恐惧,尽快适应新环境、新的学习生活,热爱学校生活,开开心心步入第一个理性学习心态的历程。

    关键词:入学单元;入学课程;校本;融合

    一、背景和意义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中有“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几百年来流传一个词“水土不服”,形容身体与环境产生的不良反应,由此可见,人类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转换到另一个崭新而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抗拒和恐惧的心理是一种本能的反映。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开学第一周,很多孩子会出现紧张、焦虑的入学不适应症。一般学校过早地进入学科教学,或过严地进行“规则教育”,都会令孩子产生极大的心理反差,从而出现畏学情绪。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不适应“立显”型

    所谓的“立显”,其实就是有些新生刚入学就开始哭闹,不想上学,或者无法脱离父母。据我们初步调查,这一类型的新生有70%在初上幼儿园时也有同样的问题,还有30%左右的新生在上幼儿园期间有累计有一周以上因不想上幼儿园而没有去的。这些新生从心理上略弱于其他新生,再加上家长的宠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普遍很弱。因此一转换到全新的学习生活,立刻显现出哭闹、不想上学的情绪来。

    (二)“回光返照”型

    这一类新生普遍比较外向开朗,特别是对新环境充满好奇,对新的学校、新的学习环境表现出无比的热情,但他们的弊端就在于到了第三四天的时候,开始忍受不了相对幼儿园以玩为主更为规则化的教育,开始在行为、语言上较为激进,表现出不想上学等情况,此类“回光返照”型新生后期的教育更难扭转。

    (三)易被忽略的“大众”型

    这类新生往往属于相对乖巧且比较内向的,他们不哭不闹,但对新环境和新生活的恐惧是存在的,而老师、甚至家长无暇顾及他们,他们身上或多或少的入学不适应症没有得到及时的、积极的引导与缓减,从而延长了他们对新的校园生活的适应期。因此,在新生入学期,他们也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和养成的教育。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孩子往往在自理能等方面都做得不是那么的完美,甚至到了三四年级还不知道学校的报告厅在哪儿、XX老师是谁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入学课程

    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很多学校推出了“入学课程”,旨在通过以儿童课程为核心的前几周入学课程的设计,消除孩子对新环境的畏惧抵触心理,通过儿童课程特有的魅力,引导孩子生发对小学学习生活的热切向往,并养成一些基本的习惯。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因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三、实施与成效

    美国完美教室的典范雷夫·艾斯奎斯曾坦诚地说:“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一样的东西——恐惧。”开学前期,如何消除一年级新生畏学、恐惧这一学校教育的最大敌人?那么,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首先应发挥作用,结合湘小《开学护照》为主题的校级入学课程,以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培養他们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使他们乐于探究、热爱学校生活。

    (一)熟悉新环境——新学校真酷

    埃里克森说过,儿童需要一个合情合理的连贯的世界,也就是说新建立的环境与孩子的互动是需要在孩子能理解的基础上,并且是充满希望的,这种希望能帮助孩子建立持久的良好的心理倾向,相信自己的愿望可以通过战胜冲动或依赖性而实现,然而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引导孩子向外探索,引导他们达到平衡。对于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经历实践和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此,我们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调节进度,与学校入学活动“校园寻找王”合二为一。

    系列入学活动“校园寻找王”

    活动目标:寻找王活动旨在让学生置身于校园中,乐于了解学校环境,喜欢学校生活,熟悉校园环境,文明礼貌地探索校园环境,认识新校园,知道自己的上课教室、老师办公室、食堂等,缓解新生入学的紧张、甚至是恐惧心理,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让新生在校园里扬帆起航,健康成长。

    前期准备:一张“我是校园寻找王”的收获卡,笑脸贴纸,邀请班主任级任课老师的配合,让家长一起参与活动。

    具体实施:新生报后,在学校的支持下,让每位新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走过红地毯,穿过拱形门,乘上一年级新生的快乐地铁,给每位孩子拿到一张“我是校园寻找王”收获卡,与家长一起,一边参观校园,一边寻找收获卡上所写的“学校部落”,找到了,让现场的老师为孩子贴上笑脸卡,争做“校园寻找王”。也允许孩子与现场的老师一起留影,认识一些老师。孩子收获的笑脸贴纸达五张以上,到班主任老师处兑换笑脸徽章,并奖励小礼物一份!小朋友回教室兑换笑脸徽章,接受老师的奖励。其实这些都是学生一天当中最直接、最需要了解的地方,这是他们在校生活所需。除此以外,还特意鼓励孩子去找找活动卡上没有的地方,有没有新收获。设计这样的游戏极有必要,加上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孩子们的紧张和焦虑一扫而光。

    童言无忌:我们的学校好大呀,就像一个大迷宫,迷宫里还有很多新奇的东西,以前在幼儿园里没有见过的。

    哇!我们的学校真酷!有一个教室里有好多的电脑,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电脑呀。爸爸说我以后可以去那上课喽!

    (二)学习新沟通——认识您(你)了

    心理专家称,各级学校新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一般概括为适应性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两大类。不少新生在入学时表现出冲动,对父母、他人有反抗和敌意;拒绝上学或逃学;出现强迫、焦虑行为;还可能出现躯体化的症状,如腹痛、恶心或者头痛、呕吐等。虽然表现各异,原因皆为孩子对新环境、新情况,以及各种生活事件的不适应。本来平静的心境被搞得震荡起伏,内心环境的平衡被打破了,他们紧张、焦虑和恐慌不安。孩子的个性不同,所在家庭环境的宽容程度和教养方式不同,也就使得孩子对应激的反应方式各不相同。因此,事前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心理准备,如之前多去熟悉一下学校和班主任老师,和相熟的小朋友一起上学,以降低孩子心理应激强度,增强适应能力。我们精心设计,为学校入学课程添加了“认识您了”“好友大搜索”等两个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会最终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系列入学活动“认识您了”

    活动目标:

    1.制作纸花“康乃馨”了解康乃馨健康之寓意,知道教师节,初步感知尊师重教的美德。

    2.在派送康乃馨的过程中,激发对老师的亲近感。

    前期准备:剪刀、胶水、半成品的康乃馨花瓣、塑料的花枝、大拇指的贴纸等,任课老师的参与。

    具体实施:

    1.回顾教师节,切入主题。

    2.动手做一朵康乃馨,献给我们亲爱的老师。把准备好的材料分组发放,开始制作康乃馨。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支支康乃馨顺利地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非常的高兴。老师给他们送去一个个大拇指的贴纸。

    3.分组去给任课老师送去自己亲手制作的康乃馨,送去前有要求。拿着下面的纸条,让老师说一下,再写一下带回。

    同学们分组去送康乃馨,预先跟任课老师协商好,让任课老师帮忙完成以上表格。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了,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回教室后有说不完的话题。继续延伸到课外,把小纸条上的内容与家长一起分享。

    童言无忌:×老师夸我做的康乃馨最好看。我记住×老师了,她是美术老师,她说以后还会教我们做更多好玩的玩具。我好期待呀!

    ××大楼里藏着一个×老师,他说他是科学老师。“他应该是个科学家吧?”我问同学××,她说:“肯定是的,因为科学家都是住在实验室里的!”

    系列入学活动“新生美食节”

    活动目标:美食是人之天性,人人都喜欢。一年级新生,刚刚来自不同的幼儿园,一起分享美食更能融合人际关系,使幼儿更快地适应学校的新生活。

    前期准备:发动家长,安排在学校食堂举办美食节,分好小组:点心组、烧烤组、榨汁组、特式组……

    具体实施:在家长的支持下,提前把食材和器具摆在食堂里,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和面、剁馅儿,切水果、榨汁,忙得不亦乐乎。让我们的孩子一起进入制作美食的阵地,能帮忙的尽量帮忙,在美食中有孩子的劳动成果。让孩子们体验制作美食的过程,等待着享受美食。当美食出炉后,分组享受美食的美味,交换美食的品种。在孩子品尝的差不多时,要求把美食递给辛苦制作美食的家长,跟家长一起分享美食,也要家长相互分享美食的品种,尽情地享受大家庭的快乐。动员孩子分成幾个小组,给我们的老师送去美食。美食分享结束后,来说说美食节的收获。

    童言无忌:我最喜欢让妈妈带我去美食节。可是这次“美食节”与众不同,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你看,我还学会揉面粉了!

    我们把美食送给老师,还会说“老师辛苦了!”老师们夸我们懂事了,我们的脸都红了呢!

    (三)绘话新课程——秀秀我的新课表

    据不完全调查,我们发现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本届新生上幼儿园4年以上的占到30%左右,上满小中大三班的占到50%左右,中途退园参加学前班的占到20%左右。幼儿园生活阶段参差不一的幼儿,所接受的课程也是层次不一,因此认识小学阶段有哪些课程也有利于他们适应新环境,引导他们积极的上学心态。我们在《开学护照》中增加了“绘话课表”的签证活动,利用大部分新生喜欢绘画以及在幼儿园中掌握的绘画能力,鼓励新生家长和孩子一起绘制富有个性的课程表。

    我们把课程表充分利用起来,除了帮助新生记得住,其乐意上课的情绪也被带动起来了,同时我们还让他们来展示自己绘制的新课表,让大家都来评一评,这样既能复现课程又能认识记住同学。第三步,在家,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学会对照自己绘制的课表整理书本和书包;在学校,自己对照这张课表准备学习用品。

    童言无忌:爸爸妈妈都夸老师真聪明,想出这么好的办法,这样我就能很快记住每天要上什么课,还能自己准备学习用品,我可真能干!

    同学们可喜欢我画的课程表了,我快成了他们的偶像了!耶!

    (四)遵守新规则——1,2,3,坐端正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因此树立规则意识非常重要。所谓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突出的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要培养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规则,从而愿意学习规则、执行规则,并慢慢养成习惯,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小培养,通过念儿歌、做游戏,相互评价,明确所学到的各种规则都与自己密切相关,明白规则不仅约束着别人的行为,同样也约束着自己的行为。

    1.改编儿歌,感知各种规则

    儿歌吟唱,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给新生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新生来到新的学校环境,许多规则需要教授给他们,但他们的学习能力有限,一下子记不住那么多的规则。尤其是“回光返照”型新生就是不能忍受各项规则的束缚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改编了一些较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儿歌,整理成一日、校内家庭两方面的系统性的规则儿歌,帮助新生在自己熟悉、喜欢的儿歌形式易懂易记,快乐地掌握规则。同时,道德的教育不同于知识的传授可以呈现螺旋形体系,它应该是一个全面打开,又逐步推进的过程。道德与法治的规则教育亦是如此。

    校园规则儿歌:《进校啦》→《出操啦》→《上课啦》→《下课啦》

    →《吃饭啦》→《爱公物》→《升国旗》→《游戏歌》→《好朋友》

    家庭规则儿歌:《作息要规律》《自理小能手》

    例如:? ? ? ? ? ? ? ? ? ? 《上课啦》

    悦耳音乐已经停,坐正专心悉听讲;积极发言先举手,说话流利声要响;

    告别各种小动作,学习本领长知识;眼睛耳朵齐帮忙,快乐课堂收获大。

    例如:? ? ? ? ? ? ? ? ? ?《作息要规律》

    天一亮了快起床,穿好衣裳叠被子;整理房间摆物品,我的事情我来做。

    2.开展游戏,变他律为自律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儿童时代的忠实伙伴,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儿童的参与度很高,积极性也高,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因此,我们结合《校园的号令》开展了“谁是顺风耳”的游戏活动。从猜谜语导入“小小指挥家,威力非常大,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大家找一找,藏在哪里呀?”录音播放出操铃声、午自修课铃声、眼保健操铃声等,让孩子辨析。最后,争做“顺风耳”,听到不同铃声,做出不同行动。

    我们还和新生、同学和同学一起玩《请你照我这样做》等老游戏,比如,老师边做坐端正的动作,边说:“请你照我这样做!”孩子回应:“我就照你这样做!”也可以是同学发令,其他同学照做,在互换角色的过程中变他律为自律。

    3.注重合作,提升执行力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新生在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在手工小制作、舞蹈、唱歌以及童话剧的表演中有合作的经理,因此我们在规则的执行中充分发挥了合作的作用。我们依据《升国旗了》这一课,展开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做得好?”。例如,饭后到午睡之间这段时间,我们引导新生组织闲聊式讨论:眼保健操怎样做最好呢?他们会说积极地说“闭上眼睛”“听节奏做”等。老师对他们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表示这些规则都是大家自己想出来的,把它立为我们班眼保健操的规则,这样的规则,孩子定孩子就能守。

    4.完善规则,促进互相评价

    如果我们有心观察,会发现在游戏中很多学生能严格按照游戏规则玩,甚至为某个同学违法游戏规则而争得面红耳赤,而老师规定的课堂纪律等规则却无法不折不扣地做到呢?原来,在游戏中的规则都是学生自己定的,所以执行起来力度就大了。由于一年级新入学的特点,很多规则我们预先已经有了详细的制定,但是,老师不要因为新生的自主能力弱而忽略他们对于规则制定的主体性,要积极征求他们的意见,甚至以他们的口吻写规则,不断完善规则,结合《开学护照》对各项規则进行评价,其中例如“开学第一、二、三月”的签证等项目采用互相评价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在互相监督下互相评价,互相促进规则的执行。

    对一年级新生来说,“上学”开始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事件,将由原来的自然状态进入一种“文化式”“文明式”状态。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是缓慢而长期的,因此道德与法治前两个单元是引导他们的重要主题,就是适应新生活,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这种转变。恰巧,学校校本课程与这一重要主题不谋而合,使得我们这门学科不再是“独行侠”,更多的融合教学,攻坚“谈虎色变”的新学期第一周、第一月。但由于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鲜的学科,我们对它的解读还不够深入,融合时出现重复活动、活动内容创新不够等问题需要我们打开思维框架,组织富有本学科特色的校本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美]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M].卞娜娜,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08.

    [2]林建坤.生活教育与课程改革[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誗编辑 杜元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