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新课改下灵性飞扬的语文课堂 |
范文 | 张慧茹 摘 要:语文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沃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抒发灵性的舞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关键在于激活语文教学课堂,让课堂活跃起来“动”起来,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才能有始有终伴随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以活跃的思维方式去彰显个性,放飞心灵。 关键词:课改;语文课堂;活跃;灵性 语文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学习语言的课堂。怎样才能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让课堂具有灵性并且活跃起来?在此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教育学原理而言,兴趣是最能激发一个人学习动力和认知欲望的东西。任何深入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其具有浓厚兴趣的基础之上,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活跃其学习思维。 1.导入激发兴趣 一个设计巧妙、新颖的导语,在语文教学中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好奇逐步进入课堂,从而引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教学实例:教师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的教学时,可以用一段话进行承接:“孩子们,大年夜对于你们来说,一定是美好的回忆,父母家人的呵护、可口美味的饭菜、温暖舒适的梦乡。可是,你们知道吗,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有那么一个小女孩,在万家灯火夜,合家欢笑时,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光头赤脚,手拿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叫卖着。”教师利用情感较为浓厚的语言文字进行课程教学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可以帮助学生对这一惨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最佳的上课效果。 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诸多信息化工具都在各行各业都有着较为强大的辅助作用。以我们小学语文课堂为例,多媒体设备具有良好的语音、视频、文字投影功能,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具有无可替代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借此进一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培育。 这里可以举出一个例子:相信很多教师对《桥》这一课极其熟悉,我们每一位阅读者都能够对老支部书记的高尚品德所感到敬佩,但是我们的感受终究是构思出来的,与真实的事件具有较大的差距。教师在此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起多媒体工具,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播放抗洪救灾相关的视频,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到天灾的无情和残酷,这样一来,学生便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对比之下更显老支部书记的伟大和无私。巧用多媒体设备,不仅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进一步提升其学习的效果。 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质疑,引导创新 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起师生关系的主次地位。在新教改背景下,教师已经由过去课堂的掌控者变为现在的教学引导者。学生的学习要建立在其自主能动性之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所在,不能以自身的主观意志去束缚他们的思维。比如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课文时,教师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联想能力的培养,假设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方法,那么必将影响学生的自主思维和联想能力。而教师如果不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又很容易受其年龄、阅历的约束,無法真正锻炼自身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好学生主体地位落实,是每一位教师都应研究分析的事情。 三、在读中放飞灵性,展现自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尽量地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去感受、去领悟,让他们走进文本,与主人公产生共鸣。在学生反复的阅读中,教师往往会将自身的影响力淡化,反之增加的是学生在文章中的思索和感悟;除此之外,学生在进行朗读时,会将自身的情绪感觉调动起来,从而进一步融入课文之中,对教师的后续课文教学也起到了承接帮助的效果。比如在进行《狐狸分奶酪》这一课程教学时,利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经历体验,触摸作者的心灵。 用生命记录知识,知识更鲜活,把知识融入生命,生命更厚重。课堂是成功的摇篮,教师是学生成功的点金石。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激发学生的灵性,让语文课堂成为展示学生灵性的天地。 编辑 李博宁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