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低段语篇阅读中融合思维与语言的教学实践 |
范文 | 储丽娟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秉承这般理念,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创造真实语境,将语言互动与思维训练不断融合。三年级是大部分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起始年段,应致力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乐于模仿和敢于表达。为此,在阅读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贴合话题进行有效的语言互动,助力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提升。与此同时,在语言互动的过程中,只有结合对文本个性化的梳理和表演,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得以持续、深入发展。 关键词:三年级;语篇阅读;思维;语言 低段语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怎样的环节来促使学生思维涌动,并组织学生习得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呢?下面笔者以译林版英语三(下)Unit 8 Were twins!“Story time”為例,阐述在该语篇各教学环节的设计下融合思维与语言的有效教学实践。 一、吸引注意,激活语言与期待 1.师生打招呼,培养语言意识 三年级是大部分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起始年段,按照课程标准一级目标,致力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维持兴趣、乐于模仿和敢于表达。 T: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Good morning, Miss C. T&SS:... 课前打招呼既为学生开启本课英语学习之旅,也为学生创设简单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2.回顾课前歌曲,聚类唤醒旧知 通过播放歌曲,渲染氛围,激发兴趣,唤醒学生旧知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T:Just now we sang a song. Whats the song about? S:Family. T:What family members can you see in the song? S:Father, mother... 教师板书“家庭树”旧知词汇,鉴于学生在三上U4 My family已学习部分家庭成员的称谓和介绍用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结合学生已有的语言储备。 3.发散整体思维,聚类拓展词汇 在师生与生生交流过程中,聚类拓展家庭成员称谓类词汇,形成学习期待。 T:What else do you know? Work in pairs. S:Grandfather,grandmother,cousin... 板书“家庭树”拓展词汇,为组织学生习得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铺垫。 二、导出目标,铺垫语言与框架 1.聚焦教师全家福,切入目标框架 通过展示教师全家福,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用Who is he/she?这个句型提问。 T:Look at my family photo,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S:Who is she/he?(预测学生问题) T:She/He is ... 教师无痕变换问答角色,引导学生感知核心语言。 T:Who is this/that girl/boy? Guess!(指着照片人物) S:Shes/Hes...(板书问答句型) 在初步语言互动的过程中,师生进行答与问的转换,并结合图片顺势导出本课时目标词汇girl和拓展词汇boy以及目标句型:Who is that girl/... 2.借助发音规律,自然拼读单词 依据三年级上册渗透的自然拼读法,引导学生借助字母音形对应规则,同桌合作拼读单词。 T:Here are new words:girl/boy.Try to read them in pairs. 板书词汇,适当提示如下: T:“g”says? According to“bird”,“ir”says? ‘lsays? 运用自然拼读法,既在趣味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学习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磨砺学生的拼读思维。 3.转镜学生全家福,生成语言结构 本环节滚动三年级上册Unit4 Family内容,通过交流互动,板书生成结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同桌合作问答并展示,为之后的学习做好语言铺垫。 T:Show me your family photos, and try to ask and answer. Try to use these useful sentences. T:Who wants to show? T:Who is that girl/this boy? 学生展示后,教师根据每一组展示,对其他学生进行相关追问,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三、阅读文本,融合思维与语言 1.提问牵手图片,思维丰盈语言 通过观察图片,以学生“自主提问”作为感知文本的切入点,“大胆放手”关注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又以“无形之手”调控学生发散思维的度与方向。 T:We all have family photos, and I also have an another picture here. Look,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Try to ask. S:Who is she/he?/Where...?/When...?/What...?/...(预测学生问题) T:Answer these questions in pairs. 通过观察图片及时处理时间、地点和人物等简单问题,图片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在后续文本学习中解决。继而再度回归图片,有效利用插图,引导学生提取图中信息,同桌语言互动间及时探寻时间(开放日)、地点(学校)和个别人物(杨玲和麦克)等答案。这既给予学生充足的主体空间,又使得学生的思维在简单的故事语言中愈发丰满、灵动。 2.领悟整体篇章,锻炼思维逻辑 整体意义總是超过各部分叠加总和。文本故事整体赏读前,设计总领性问题:“Who comes to the school on the open day?”以此培养学生的篇章意识。 T:After your questions, I have a question, too. Who comes to the school on the open day? Now, watch the cartoon and tick. 学生在作业纸上勾选答案: friends(? )? family(√)? animals(? ) 整个故事卡通中并没有出现“family”字样,学生通过陆续出现的Mikes uncle,Yang Lings aunt等人物,总结归纳其关系,思考并推理得出答案,此番过程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也能建立相应的思维逻辑,并初步运用结构,为故事的后续学习奠定认知基础。 3.学生自读文本,解读内在涵义 在整体认知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致地分析文本细节,培养学生用英文解读的意识和能力。 T:Mikes and Yang Lings family come to school on the open day. Who are they? Read the text and find the answer. S:Theyre Mikes uncle and Yang Lings aunt.(鼓励完整的表达) 深入解读上一环节勾选答案“family”在文本中的涵义,并指导学生画出答案,而后引出目标词汇。 T: Try to read the new word in pairs.(aunt) 依据自然拼读法规则,再度锻炼学生的自然拼读能力,为逐步提升其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夯基。 4.挖掘文本内容,提升思维品质 呈现文本完整图片,引入全新人物(Su Yang),引导学生质疑图中女孩的身份。 T:Who else will Mike and Yang Ling meet? Guess! S:Liu Tao, Su Hai and Su Yang. 依托文本情节,引导学生感知人物情绪,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T:Maybe.(留白疑问)(阅读图3&4文本) How does Mike ask? Read picture 3&4 and underline.(画出问题) S:Whos that girl, Su Hai?(朗读指导:疑惑语气) Su Hai, who is she?(朗读指导:疑惑语气)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小组合作讨论苏海和苏阳的区分关键:苏海头戴蝴蝶结,苏阳头戴圆珠。 T:Who does Mike want to ask? S:Su Hai.(引导学生发现Mike两次都认错人) T:But she is Su Yang.Why do they look the same?(猜测原因) S:They are twins./...(合作自然拼读核心词汇twin〈s〉) T:How to distinguish them?Discuss in groups. 根据文本情境,牵手图片信息,促进学生互动交际。留白质疑,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并从反馈中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文本内容的建构,依托开放性问题,持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5.立足真实情境,活用语言结构 将学习过程与生活相联系,促使学生进行自然的语言互动和思想交流,继而达到内化知识的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图片呈现本校园双胞。 T:In our school, we also have some twins. Lets enjoy pictures about them. 拓展twin brothers, twins of mixed sex,理解twin(s)的不同涵义。 T:Do you know them?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借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知识经验,把目标语言、单元主题与真实交流融为一体,核心语言互动与层次思维训练不断结合,无痕解决教学难点“twin/twins的不同涵义”,最终达到活学活用语言知识结构的目标。 6.多元朗读文本,促进意义阅读 (1)录音跟读模仿 在组织学生听录音跟读全文的过程中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Who is she? Who s that girl,Su Hai? Su Hai,who is she? Were twins. (2)全班整体朗读 检测学生的语音语调,教师针对个别之处指导。 (3)小组合作自读 四人一组,自由选择朗读方式:Read together./Read one by one./Read after one./Read in roles./... 在朗读指导中,通过朗读符号的标注和录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感悟人物情绪和语气,并使得自然拼读法在朗读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应用。通过小组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提升趣味,巩固文本内容,深化文本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创造性地梳理文本。 四、创设情境,磨砺思维与结构 1.制定文本標题,凸显思维个性 引导学生同伴合作自主制定课题,并板书最受学生认可的题目,有意义揭题。 T:Do you like the story? Can you give the story a title?(同伴设计个性化题目) S:Twins./Were twins./...(预测学生所想) 依托教材,聚焦学生学力发展,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通过引导学生给文本设计题目,使得揭题活动更具意义,达到“学为中心、思为核心”的目标。 2.磨砺思维独创,巩固语言结构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创编对话,并交流展示、反馈评价。 T:Its an open day. Who will you invite to come to school? Lets act. 依托教材向外辐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学习资源创设情境;在真实活动中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与合作,梳理结构以综合输出;在语言互动过程中既有宽度拓展,又有难度螺旋式提升,最终激活学生思维,融会贯通间巩固语言结构。 3.总结核心知识,感悟文化差异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动态完成板书,并在文化对比中体验情感共鸣:Family love one another. 总结环节高度提炼了本课时核心知识。通过对比,学生深层次感悟中西方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人、关怀彼此的情感共鸣。 4.作业设计 以“点”代“全”,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作业设计。 Read the story fluently. Collect photos, draw “Family Tree”and try to introduce. 熟读和表演故事旨在让学生依据自身学习状态,颇具弹性地巩固和深化文本内容;以“趣”导“趣”、聚“散”为“整”,学生搜集家人照片,在实践操作(画家庭树)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也将语言真正还原于生活,使英语学习生活化,最终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活动更加完整。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思维伴随于语言学习的全过程。笔者以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生活,运用多种教学法,尤其是用低段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法来设计教学过程,最终促使学生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整体融合发展。 编辑 王彦清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