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
范文 | 张林燕 张国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空气占据空间。 能力目标: 1.能用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猜想。 2.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动手实验及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质疑精神。 教学重点: 能用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猜想。 教学难点: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一个皮球、一个喷雾器、水槽、烧杯、蜡烛、塑料、小鸭子、气球、饮料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初次见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小魔术!”教师点燃蜡烛继续追问:“你们觉得我把这支点燃的蜡烛放到水里还能燃烧吗?”生:“不能。”师:“今天老师就要挑战不可能!让蜡烛在水下燃烧。现在我先请三位同学仔细检查所用的东西有没有机关。”教师布置任务:“你们一定要仔细观察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做第一个导入实验“水下燃烧的蜡烛”。 师:“这个魔术是不是很神奇,你们觉得奇在哪呢?”生:“蜡烛怎么会在水里燃烧呢?”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破解这个魔术。”(设计意图:魔术主要是为了激趣,破解魔术为这节课的主线,此时安排学生近距离观看,是为了让他们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现象,为后面的揭密做铺垫。) 二、实验探究 师:“要想破解這个魔术,第一把金钥匙就是仔细观察。”教师出示空烧杯:“烧杯里面的部分叫做这个烧杯的空间。”教师指着讲桌上装满水和沙子的烧杯问:“这里面装满了什么?”生:“沙子和水。”师:“我们就可以说沙子和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教师出示空饮料瓶问:“这里面有什么?你们猜一猜谁占据了饮料瓶的空间呢?”生:“空气占据了它的空间。”(设计意图:占据空间这一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很抽象,因此让学生观察沙子和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降低难度。另外也让学生建立固体液体都占据空间的直观形象思维,为下一个设疑“空气占据空间吗?”和探究实验做好铺垫。) 师:“固体和液体都可以占据空间,空气是不是也占据空间呢?要想证明自己的猜想,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做实验。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吗?只要你们找出其中的道理就能破解蜡烛水下燃烧的神奇。” 教师拿出去掉瓶底拧有盖子的矿泉水瓶。提出实验要求:“同学们一定要仔细看老师是怎么做的,观察当瓶子压入水中时瓶里有什么,仔细想为什么出现这些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将去掉瓶底拧紧瓶盖的饮料瓶,瓶底朝下竖直压入水槽中。让学生观察里面有水吗?里面是什么? 布置拓展探究:“你们能想办法让外面的水流进瓶里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试验后交流。 问题一:当瓶子竖直压入水中时,瓶里有水吗?里面是什么?这时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问题二:你们组都用了哪些办法让水流进去? 问题三: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教师让学生演示让水流进瓶里的方法并讲解原因,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这样做,水就流进去了?”生汇报:“我们把瓶子歪了几下,就看到瓶里有气泡跑出来了,那就是空气,这时水就会流进瓶子里占据瓶子的空间。”生2:“我们小组是把瓶盖打开了,空气跑了出来,水就会占据瓶子的空间。”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师:“现在到了破解魔术的时刻了。”教师请出“蜡烛水下燃烧”时近处观察的三个同学。问:“你们当时看到了什么?”生:“烧杯里没有水。”师:“那烧杯里是什么占据着空间?”生:“空气占据着烧杯的空间。”师:“现在谁找到了蜡烛水下燃烧的奥秘?”学生总结魔术的原理。 师:“我们破解了魔术的奥秘,证明了空气占据空间的猜想。现在我教你们变一个小魔术——‘会魔法的小黄鸭,它不仅能潜水,还会吹气球呢!” 教师演示方法:将塑料小黄鸭放入水槽中,将饮料瓶去掉瓶底和瓶盖,在瓶口套上气球。教师先将气球拧紧垂直压入水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小鸭子的位置变化。再将气球松开,仔细观察小鸭子的位置变化和气球的变化。 思考:小黄鸭为什么会潜水和吹气球呢? 学生分组完成拓展实验,教师指导。 交流看到的现象解释小黄鸭潜水、吹气球的秘密。 三、生活中的应用 空气占据空间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师出示实物皮球和喷雾器,引导学生理解原理。课件出示气球、汽艇、救生圈、水枪等图片,交流空气占据空间的优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意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空气占据空间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更多有趣的现象,这时只要我们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就一定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五、板书设计 编辑 冯志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