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范文

    李振刚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小学生应该具备基本道德。但是,在目前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课不仅课时少,而且很难全面达到德育的教学目标。而语文教材中却大量渗透着感恩元素,如果语文教师能够深入发掘并合理利用,不仅能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且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也会发挥巨大作用,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且探索了切实可行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感恩是一个小学生应该具备基本道德,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应该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因此,感恩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中尤为总要。但是,在目前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课不仅课时少,而且很难全面实现德育的教学目标。但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感恩元素,如果语文教师能够深入发掘并合理利用,不仅能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且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也会发挥巨大作用,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一、感恩教育的概念及遵循原则

    1.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指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让学生学会课堂知识的同时,内心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不仅将感恩情怀内化于心,而且还要外化于行。通过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鼓励学生行动起来,践行感恩。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品格形成阶段,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优良的品格和行为习惯。而小学语文教学更具有丰富的感恩元素,因此更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开展感恩教育。

    2.感恩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渐进性的原则

    感恩教育要遵循渐进性的原则。小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和思维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对于感恩的理解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采取渐进性的原则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恩,也就是知恩。一个人对一个事物、一个人、一件事情的了解和看法会决定这个人将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对待其他人或者其他事物。只有知恩后,才会有感恩的行为,所以让学生知恩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其次是让学生学会谢恩。对别人给予的关心、帮助、救济等,要让学生在内心懂得感激。知恩和感激是谢意表达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这样的情感后,才会有表达谢意的欲望。最后就是报恩。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也要去帮助曾帮过你的人,而且还要把这种美德传承,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将爱心和互帮互助的行为延续下去。

    (2)全面性的原则

    感恩教育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则。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要从点滴做起,达到水滴石穿、聚沙成塔的效果,要兼顾各个方面,对人的感恩包括对家长等长辈的感恩、对同学的感恩、对教师的感恩、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恩等,对事物的感恩包括对家庭的感恩、对社会的感恩、对祖国的感恩等。感恩的情怀要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不能只对某些人、某些事学会感恩,而要引导学生具有一个博大的胸怀,以积极阳光的心态,感恩一切应该和值得感恩的人和事。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优势

    1.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感恩教育素材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学科,无论教材中的内容还是课外教学内容都有丰富的感恩教育素材。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涉及人文意识形态的很多领域内容,因此对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很多教材以小见大、以微见著,涉及德育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从孔融让梨的感恩兄长情怀,到慈母手中线的感恩父母情怀。从校草的力量体现出的感恩大自然情怀,到我爱祖国天安门的爱国情怀等,小学语文教材涉及方方面面的、丰富的感恩资源,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适时拓展,实现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帮助小学生全面提高道德修养和自身素质。

    2.语文教育本身肩负有德育功能

    “文以载道”体现的就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知识所能反映和体现的思想内容,因此语文教育本身就肩负着德育的功能。语文教育的这项功能是数学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语言文字是一种特殊的工具,人们通过语言的交流不仅可以传达思想,还可以通过语言的学习,培养主观意识、培养道德情操、培养文化素养。人们在用语言文字交流时,自然能够表达出一定的主观意识,包含一定的思想,因此,语文学科是具有丰富的内涵的,这就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在语文教学的小学教育阶段,思想性和德育性更为强烈,德育也更为重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识字写字,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使其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因此感恩教育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1.增强教师的德育能力和水平

    小学生正处于品性养成阶段,而且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行舉止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广大小学教师要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表现出的良好形象,努力提高个人的修养,更要提升自己的德育能力和水平,不仅以言传身教的方式给小学生树立榜样,更要掌握科学、实用的德育方法,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关爱学生,在学生心中成为他们值得信赖和学习的榜样,与学生共同培养爱的种子,并且让它不断发芽、开花、结果。

    2.在朗读中渗透感恩情怀,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参与朗读,在朗读中感知感恩情怀,达到知识习得和触发情感体验的双重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对于一些适合朗读的课文,采取以學生为主导的方式,在课堂上采用分角色朗读或者分段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节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配乐朗读,烘托氛围,在有情感的朗读中,让学生准备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体味文章的深刻寓意及内涵。在朗读中,对于学生情感把握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同时,在适当时机,教师要给予点拨和指导,以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

    3.教师要适当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

    在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内容外,教师还要进行适当拓展。毕竟有些课文内容针对部分学生还有些陌生,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经历,采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及内容等,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结合学生的生活,引导他们感受父母的爱、亲人的爱、社会的爱、祖国的爱……鼓励学生在这些生活场景中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感恩情怀的认知、感受,激发学生的感恩、报恩的情感。

    4.适当开展课外活动增加感恩实践

    课外活动是践行感恩实践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演讲比较、辩论赛、征文比赛、主体班会、班级研讨会、文娱活动、课外感恩实践等多种课外活动,将感恩元素融入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感恩情怀的认知,培养感恩的行为习惯。例如,国旗下的讲话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懂得感恩祖国。清明节敬献鲜花给先烈,可以培养学生对先烈英雄的感恩情怀。五一劳动节开展社会劳动,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培养其对劳动者们的感恩之情。教师节给老师做贺卡活动,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各种以感恩为元素的演讲、辩论等,更能加深学生对感恩的认知、把握和付诸行动的强烈思想。

    参考文献:

    [1]史明星.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20(4):34.

    [2]党万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20(3):69.

    [3]赵润平.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J].学周刊,2020(3):101.

    [4]窦小成.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120-121.

    [5]苏迎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初探[J].名师在线,2019(32):39-40.

    [6]蒋丽艳.让感恩之花开遍校园:浅谈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19(28):35-36.

    [7]严圣明.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新旧专业目录比较的角度[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4,4(1):114.

    [8]张晓燕.武汉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分布情况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81.

    编辑 段丽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