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室外活动激活音乐教学 |
范文 | 常城 [摘要]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活动对课堂教学的推动力是巨大的。小学音乐教学,教师要拓展活动维度,改革传统的单一室内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引向室外,在大自然中深化学生的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室外活动;激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3-0043-02 小学音乐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活动局限在教室内,导致学生无法感受音乐的魅力,更没有体验到音乐学习带给他们的欢乐。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将音乐学习的场所引向室外,让学生到大白然中寻找灵感。玩耍是学生的天性,大自然能够给他们带来身体、心灵上的震撼,如果教师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音乐教学必然能够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一、室外游戏激活学生音乐思维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关注他们的兴趣需要,以游戏为主要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室外音乐教学,更能突显游戏的作用和价值,能够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清晰的了解和认知,激发他们演唱歌曲的热情。那到底应该设置什么样的游戏呢?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综合考量,做出准确判断。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更注重游戏的形式。游戏新颖有趣,自然能够吸引学生关注,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例如,教学《叫我唱歌我唱歌》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跳房子”的游戏:“请大家按照画好的格子进行跳跃,跳跃的顺序用‘石头、剪刀、布的猜拳游戏决定。”学生对这种游戏非常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猜拳输掉的学生不仅要往后退一个格子,还要按照格子内的音符进行演唱。这样趣味化的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极强的,使学生不仅掌握了音符的相关内容,还锻炼了思维,再进行歌曲演唱就变得轻松自如了。因此,教师在设置游戏时要对传统游戏形式进行创新,继承传统游戏精髓的同时,迎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这样教学效果自然是值得期待的。 在设置课程游戏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只有对学生充分了解,才能制定出契合性更强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精神,提升歌曲演唱能力,这是音乐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室外合唱深化学生音乐体验 合唱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渠道。传统意义上的合唱,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组合,演唱歌曲,表情达意。合唱具有表现力强、音响层次多、音域宽广等特点。大教室中进行合唱有其优势,但在具体表现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让学生到室外进行合唱。在进行合唱之前,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些活动可以在教室内完成。在学生对歌曲的内容、节奏、旋律有了基本把握后,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合唱。 例如,教学《树叶儿飘飘》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二胡版的《八月桂花遍地开》,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歌曲表现的内容和情绪。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感受到秋季萧条、凄凉的景象。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之后,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唱。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秋季景象,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室外合唱。当时的室外景象是凄凉、萧条的,学生边看着落叶飘飘,边演唱歌曲,情感自然生发出来。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当时的自然环境以及学生的学力基础,设计室外合唱。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这里,在合唱训练时,教师将学习场地由室内转移到室外。“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进行合唱,更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将白身感悟和情感融入其中,自然获得好的演唱效果。 三、室外表演+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原始的音乐不是单一的歌唱,而是将舞蹈、动作、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的。”针对音乐的这一特点,教师不妨将音乐表演融人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方式的同时,凸显音乐学科趣味性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小学阶段,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这是教师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歌曲学习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艺术素养。因此,教师要借助音乐的特点,让学生进行歌曲的创编和表演,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彰显。 例如,教学歌曲《游子吟》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与无私,布置了一个角色演绎的任务。教师从学生中挑出六人,对《游子吟》中阐述的内容进行情境重现。为了增加演绎的趣味性,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活动。被选中进行演绎的学生积极准备,没有被选中的学生主动出谋划策,学习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一个小组不仅进行了对话演绎,还找到一名“义工”进行伴舞,其中穿插演唱活动。另一个小组则创新演绎的形式,以趣味小品的形式展现主题,表达对母亲的崇敬之情。在竞赛中,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都获得了培养。不仅如此,教师选择在公园这个公共场所进行演绎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的创新,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有了质的飞跃。 与室内教学环境相比,室外教学环境更加开放,空间更加广阔,可利用的资源也更加丰富。这里,教师利用自然环境优势,科学设计表演形式,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室外竞赛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竞赛活动是丰富音乐学习形式、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参加竞赛过程中产生了学习歌曲的兴趣。所以,在设置竞赛题时,教师要注意题目的趣味性、契合度以及学生的参与意愿。小学生都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设置室外竞赛活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例如,教学《草原赞歌》后,为了检验学生对歌曲特点的把握情况,教师设置了竞赛活动(如下),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一项或两项完成。 (1)背诵《草原赞歌》中的歌词,看谁背得又快又好,用时最短者获胜。 (2)独唱歌曲,学生担任评委,進行打分、评比。 (3)合唱歌曲,学生必须阐述选择同伴的理由,然后进行演唱。 (4)采用其他方式表现歌曲,如故事讲述、相声演绎等。 这里,教师给出多种选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进行选择。教师设置的竞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最为关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而不是由教师指定。这样竞赛活动的氛围是自由和谐的,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体现。学生表现歌曲的方式虽不尽相同,但教师发现所有学生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收到的教学效果自然是不同凡响的。 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已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师在具体设计时要注意竞赛形式的多元化。小学生的音乐基础和音乐素养呈现多元化特点,如果教师设置的竞赛形式过于单一,很难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诉求。教师必须根据现有条件,以生为本,丰富室外竞赛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尝试,为他们的学习活动提供更宽广的空间。 室外活动常见的有室外游戏和室外表演两种形式,在设计室外游戏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教学形式,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室外表演活动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追求。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竞赛活动的设置,从内容、形式等方面着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总之,室外活动是培养学生个性、彰显音乐价值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积极尝试,这样才能让音乐教学变得轻松愉悦,更加富有情趣。 (特约编辑 木清)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