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望闻问切,把脉科学课堂 |
范文 | 叶军
【摘? ?要】“望闻问切”是中医四诊法,其同样适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望”学生学习状态,“闻”发言信息价值,“问”探究思维盲点,“切”学以致用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科学探究水平。 【关键词】望闻问切;把脉;科学课堂 “望闻问切”是中医四诊法,即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对症下药,救治病患。在以“探究—研讨”为核心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同样需要教师运用“望闻问切”的手法,准确把握学情,切中教学疑难,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科学思维的发展。一、“望”学生学习状态 望诊,是指医生通过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的诊法。科学课中的“望”,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分析,从而了解学情,有效实施以“探究—研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通过对学生表情的观察,就能判断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探究活动对学生是否具有吸引力,学生是否在倾听、思考,教师的教学组织是否有效等。教师不仅要关注表现优秀、发言踊跃的学生,也要关注沉默寡言、爱开小差的学生,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手段,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效率决定了后续交流研讨达成目标的程度,但开展探究活动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判断学生遇到的阻碍,从而适时中断探究活动,调整教学策略,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更好地完成探究活动。 教师的“望”并不是简单地看,而是通过“望”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判别是否要进行干预,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的“望”是对每一个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支持,激发其努力表现自己的动力。二、“闻”发言信息价值 闻诊,是指医生通过听患者语音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以及闻气味,分辨病情的中医诊法。戴尔·卡耐基说:“专心地听别人讲话,就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的大赞美。”因而,教师要掌握课堂倾听的技巧,从发言中了解学生认知的模糊点、错误点,便于以学定教。 由于受语言能力的限制,学生的课堂发言往往会出现答非所问、词不达意、表述啰唆等现象。教师因有限的教学时间与预设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常常期望学生的回答是预设的答案之一,一旦出现以上现象,鲜有倾听学生发言的耐心,一般表现为:直接制止,让其他同学回答;曲解或否定学生的回答;直接抛出问题的答案,代替学生回答等。课堂上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是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主要手段,教师只有耐心倾听,发现、思考学生回答中的前概念,才能以学定教,精准教学。如教师在执教六年级上册《神奇的小电动机》一课时,围绕“造成电动机转动的力”进行讨论,教学过程如下。 生:应该是磁力,是这两个磁铁产生的。我们可以利用指南针测试电磁铁,有红色标记的一面是南极,有白色标记的一面是北极。根据“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当电磁铁转动的时候,两块磁铁的北极会把彼此往右推,剩下的两个极会异极相吸。如果没有电力,磁铁会因吸引而停下来,所以,电力能避免磁力吸住。 师:下面这么多同学举手了,请你回答。 从案例中可以发现,学生在表达时可能有一些想法,但未能将理由阐明,教师也未能给予正面的回应,转而请其他学生发言。教师为什么不正面回应?因为预设的教学设计是从电动机的构造猜想转动的力——磁力,此时还没有涉及电动机转动的工作原理,所以教师想回到自己预设的流程上去。但学生的回答显示其思维已经超前了。对此,教师听懂了没有?如果教师能听懂学生的发言,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就可以抓住契机做文章:一是让学生将“电力为了避免磁力吸住”的意思说清楚;二是让其他学生对该生的观点进行判断,是认同,还是有意见,或是另有补充;三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先学习电动机转动的原理和换向器的作用,再理解“磁力”的作用。 “闻”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保持让学生把话表达清楚、表达完整的耐心,通过細心地“闻”,及时了解学生探究活动进展情况和思维发展程度,从学生不太清晰或不太准确的发言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适时改变教学流程,在疑点处点拨,或进行适当补充。这样,不仅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也使其他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问”探究思维盲点 问诊,即询问症状,是指医生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既往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主要痛苦所在、自觉症状及治疗过程等情况,通过综合分析后做出判断的中医诊法。科学教学中的“问”,是指教师用问题引领学生学习科学,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手段。 教师的提问尤其是追问,要有价值、有目的、有启发,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暴露认知难点和思维盲点,促进学生思考,使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解决问题。 如《神奇的小电动机》一课中,教师针对三个学生的回答做出了不同的追问。生1提出了“电力能避免磁力吸住”的观点,教师追问:“你能具体阐述观点吗?是谁和谁吸住?为什么会吸住?电力是怎样避免它们吸住的?”生2认为生1的观点有错,红色标记所指的应该是北极,白色的是南极。教师追问:“你凭什么确定红色标记所指的是北极,白色标记是南极?她(生1)的检测一定是错的吗?”生3认为,转子的南北极是不断变化的。教师追问:“你是如何知道转子的南北极在不断变化?为什么转子转动,南北极就会改变?通过观察,你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吗?” 抽丝剥茧般的追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上述案例中,教师针对三个学生的不同追问,摸清了学生思维的底细,帮助学生厘清了思维的表达障碍,透露学生真实的想法。在自主探究中,学生会始终围绕追问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思考、解释,科学思维也在探究中得以发展和提升。 四、“切”学以致用能力 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病患腕后挠动脉搏动处,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气血津精的一种方法。科学教学中的“切”,是指教师切准学情的脉搏,充分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程度,促进学生运用已建构起来的科学概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浮力》一课的拓展阶段,教师用投影出示图1,请学生判断两个同样大小的塑料球,一个浮在水面上,一个沉在水底,哪一个受到水的浮力大。接着,又出示图2,两个同样大小的铁球和铜球,都沉在水底,谁受到水的浮力大?如果学生能正确判断出沉在水底的塑料球受到的浮力大、铁球和铜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说明学生已经修正了原有的对浮力的认识,真正建构和理解了以水的体积(排水量)来判断浮力大小的科学认识。教师用此方法切准了学情的脉搏,检测了学习效果。
学习科学不仅是为了建构科学概念,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如五年级下册《给冷水加热》一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到“冷水变成热水的过程中,体积变大,重量不变”的科学概念后,进而解释热水袋浮在冷水上的原因。如果教学到此为止,那么仅仅是得到一个科学结论而已。学生只有运用概念解决问题,才算是真正完成了概念建构。于是,教师要求学生对作业本中的两道题进行进一步分析、推理和解释,如下所示。
针对题1,学生结合图3做出如下分析:因为热水变成冷水,重量不变,体积变小。50℃的热水变成10℃的冷水后,体积会变小,与原10℃的冷水相比,10℃的冷水体积大,也更重,所以答案选C。
針对题2,学生同样结合图4做出分析:假设都是同样重量的10℃的冷水,一个变成50℃的热水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答案选A。
科学教学的价值不在于让学生知道、记住多少科学概念,而是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教师对题目进行改进后,“切”中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了一个“跳一跳,摘桃子”的机会,让学生不仅用已习得的科学概念来完成答题,还运用概念进行分析、推理、解释,促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能力得以发展。 总而言之,医生通过“望闻问切”诊断病情、治病救人,科学教师通过“望闻问切”诊断学情,把脉教学,推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升。二者有异曲同工之效。 (浙江省安吉县杭垓小学? ?3133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