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
范文 | 李景萍 在小学阶段,科学教育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科学能力的提升等都起着关键性作用。而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活化教学也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而且能够优化学科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文从教育现状出发,浅析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再针对具体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通过小学科学教育,学生能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与技能,逐步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对周围事物抱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促使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科学教育过程中,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吸收与积累,更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科学课教学问题浅析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国家正积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学校也在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仍有不少学校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片面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而不断压缩科学课教学课时。有些学校甚至直接取消科学课,代之以语数英学科,科学课设置极度不完善。 (二)教学形式呆板、枯燥 由于很多学校并不重视科学教育,导致该课所分配到的教学资源极其匮乏。在一些地区,专业性科学老师的人数占比,不足全体老师的5%。此外,有些学校甚至未建设专业的科学实验室,无法满足学生开展多样学习的需要。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课堂教学,填鸭式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知识的灌输,一味要求学生记住枯燥无味的学科概念,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在这样无趣的科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实则也极大地降低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不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二、生活化教学对科学课堂的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且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表现为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随着知识的积累,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而小学的科学教育是以生活为基础,将生活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借以培养小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将课本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也正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象思维为主,在科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应当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传授科学知识,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在学科学习中不断提升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吸收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生活化教学在科学课堂的应用 (一)创造生活化场景 小学科学的教育内容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将教学场景生活化更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积极建立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不同材料的餐具》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收集家中不同材料的餐具,并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自行介绍所带的某一种餐具所用的材质,以及同样的材质还应用于哪些日常用品。有的学生介绍陶瓷碗时,会联想到家中的杯子用的也是陶瓷材料;有的学生则将家中不锈钢盘和陶瓷盘一同带到学校展示;也有学生在介绍到木质筷子时,会提到一次性筷子并不环保,外出就餐时应该自备餐具,以减少对树木的伤害。将教学场景生活化,与生活切实发生联系,更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生活中,不断挖掘学习的乐趣。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更加注重课堂教学,而忽略了课外学习的重要性。因而,学生容易产生课堂一结束学习便结束的思想,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也容易被遗忘。因此,老师更加需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带到现实生活中。 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任务。比如,在学完了《各种各样的天气》这一课后,老师可为学生布置为期一个月的课后任务——让学生以绘画形式记录未来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并在一个月后,举办分享会。在分享会上,同一天的天气,不同学生记录的可能完全不同,借此让学生了解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天气差别也可以很大。有的学生会在固定时间记录天气情况,有的学生会分早中晚分别记录天气情况,均可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此项课外任务的理解。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带到生活中,借此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更看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倘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采取说教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难有深刻体验。鉴于此,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 比如,在讲解“地球家园中有什么”这一章节内容后,可以鼓励学生亲自栽种植物、饲养动物,并让学生观察其栽种的植物或饲养的动物,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并不定期召开分享会,让学生分享植物或动物的变化。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观察,明白成长的过程,逐渐发现自己也在不断成长,头发变长、个子变高,甚至是认识的字多了,口算速度变快了,都是成长的一部分。用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生活实践来理解、感悟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才能真正巩固知识,学会观察与思考。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育是小学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既贴合了该学科的特性,增强了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又培养学了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积极融入科学教育中,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