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
范文 | 刘春颖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学科不仅仅只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随着语文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也获得了重大的发展与进步,教师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将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化技术进行紧密的结合。针对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阅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有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相比,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有着重大的帮助,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一、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相比有着以下优势:第一,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信息技术有着直观生动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1]。第二,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在小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还要重视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的拓展,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与阅读有关的材料和视频资源等,并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进行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阅读学习后,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与探究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在语文学习前进行课前预习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比较简单,但是许多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 学生对于很多事情缺乏系统性和客观性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入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的预习,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的预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预习[2]。例如,微课就是信息技术中的一种,微课以短视频的模式进行知识的展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课文《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短视频,对故事情节有深入的了解,把深奥的文字以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同时,通过语音的播放,可以为学生展示古文的正确读法,加深学生对古诗文中设问、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2.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用一种更加生动和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3]。在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做好相关的笔记分析,并且紧抓关键词,从而掌握课文的结构和内容。例如,在课文《有的人》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PPT展示作者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可以展示臧克家和鲁迅的照片和资料,然后根据课文的内容添加标题和音频。首先让学生听一遍课文的音频,然后再根据朗读的节奏划分停顿,最后再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有的学生圈出了“活、不能活、更好地活”,也有的学生圈出了“骑在头上、做牛马”等词语,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是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解。最后是做课堂笔记,教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对课堂的重难点进行标记,帮助学生了解教学过程中要记录的内容。通过PPT教學可以有效地带领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由浅入深的理解。 3.用信息化技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课文《西风胡杨》的教学中,课文中有大量有关胡杨的描写,虽然是生动细致的描写,但是课本中有关胡杨的图片比较少,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将课文中的场景进行重现。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将课文中黄沙漫天、一望无际的沙漠进行生动的展示,在这片荒凉的沙漠中,胡杨却像一位英勇的战士挺立在沙漠中。教师也可以同时配上边塞音乐,让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和作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对胡杨勇敢坚韧的精神进行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得到情感熏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通过信息化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内阅读比较重视,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视野的拓宽。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教学不应该仅局限于对学生进行课内知识的教学,还要重视学生对课本以外知识的拓展,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文本、图像、视频等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相符。例如,在课文《琥珀》的教学中,教师要对课本知识做进一步的拓展,除了生字词的认识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化石和地壳运动等有关知识进行学习。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所以对于化石、松脂球等知识并不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就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并积累课外知识,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松脂球和化石的形成以及地壳运动的过程,将漫长的万年利用多媒体技术缩短为短短几分钟,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课外知识的积累。在《北京的春节》的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不是北京人,对于北京的风俗缺乏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北京相关的音频或者视频资料,使学生了解到北京当地的风土人情。例如,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以及与北京春节有关的视频,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且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习俗和风土人情,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5.运用阅读素材进行写作能力的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部分,阅读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储备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并且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如,教师可以运用影像资料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等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我最好的老师》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心中的教师形象进行探讨。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英雄教师谭千秋的视频短片,为学生介绍与这位教师有关的事迹,提高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再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有了素材,学生就有了写作的灵感。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结语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信息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并且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对信息化教学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创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梅.论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378(24):32-34. [2]王佐臣.运用信息技术创造环境 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29(34):109. [3]郑菊珍.信息技术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7(32):67-69. 注:本文系2020年度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0G10444)研究成果论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