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 |
范文 | 李勤荣 摘 要:众所周知,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知识的载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本身的一部分,这种音、形、意相统一的语素文字承载着中华人民的精神内核。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汉字书写时,需要注意将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学生识字的趣味性和创新性,还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文化视野 小学是孩子学习汉字的最佳时间,小学的汉字教育是学生识字活动的基础,利用好这段宝贵的时间进行汉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汉字的背后蕴含着博大精深的精神底蕴,能够在孩子识字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让识字教学纳入“文化”符号的创新型教学做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识字教学的现状 (一)重视数量,忽视质量 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育中,大部分教师都更关注学生的识字数量和识字速度,而忽视了学生对汉字的深入理解程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汉字的内在含义,能否感受到汉字背后的文化含义,都不是目前教师在识字教育中所追求的。这样的识字教育现状导致了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偏浅,也丢失了汉字与文化的联系与传承。 (二)注重识记,忽视寓意 在识字教学中,部分教师只告诉学生汉字的字形结构,却不教给学生这个字的含义或者用法。有些教师只是生硬地告诉学生字典上这个字的含义,这种缺乏具体情境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忘记。如果教师能在识字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就能让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字的形和义,学生也会更有兴趣主动学习、主动记忆。 二、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底蕴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等阶段,从最开始,汉字就与图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字属于象形文字的一种,也是唯一留存至今的一种表意文字。汉字至今还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并且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汉字的表意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汉字的形意之间比形音之间的联系更加直接和紧密;其二,汉字的字形有着彰显字义的功能。汉字的表意通过两层来体现,第一层是汉字的字形是对静态物象的临摹,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天生对与图像相似的汉字有着好奇心,他们能够模模糊糊地感觉到汉字与图像之间的天然联系。第二层是汉字的字形可以对事进行会意,这就是对复杂意念的动态描述。正是这两层表意创造了一个个汉字,汉字的一条条线条都是对背后的静态物象和复杂意念的挖掘和表述。因此,汉字具有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功能,它们事实上也如风俗画一样记载着中国千百年来的古人生活和心理潜流。 三、识字教育中增加汉字文化教育的优势 (一)丰富了识字教学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识字教育比较枯燥,教师会先让学生跟随自己进行发音的练习,或者让学生在田字格上进行汉字的书写练习。这种机械性的练习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影响整个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增加识字教育的趣味性,丰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字音、字形、字义。在识字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的辅助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开篇的《我上学了》之后,一年级部编版本的语文课本中第一单元就是“识字”。识字的内容则为一些简单的字,如天、地、人、日、月、水、火等。在教小朋友学习“月”字时,就可以引入中国古典的诗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首先,以真实的月对比月的字形,加强小朋友们对月的字形的记忆。其次,引入月缺月圆的概念,对应人的悲欢离合,以此加深小朋友们对月的字义的深入理解,既有趣又有深度,要比单纯的识字教学更有效率、更有意义。 (二)引导学生探索汉字的音律美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去让学生识字,以识字的数量作为教学目的,则很可能让学生忽略了汉字的音律美。但如果加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探索汉字的音律美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古代蒙童学字,基本都从蒙学读物开始,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些蒙学读物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忆。 如果教师能够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下进行教学,就能够使学生自然地体会到汉字的音律之美。比如在进行《古对今》《人之初》等课文的教学中,就可以进行拓展教学,引导学生注意汉字的韵律,启发他们自行探索古诗词中的韵律,最终达到识字与学韵的双重目的。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应该做好学生的识字教育,引导孩子记忆字形、字义,还应当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主动探索的兴趣。将文化加入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音律之美和意蕴之美,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吳晶.文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中国教师,2019(S1):97. [2]陈佳美,杨军,高延平.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策略[J].汉字文化,2018(17):54-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