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范文

    宋海静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小学不同的年级都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明了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的区别之一就是书声琅琅,如果没有读书声几乎就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历来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古人常说的“書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就是要重视朗读。在此,浅谈如何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教学;方法策略

    一、朗读教学的作用

    朗读是把文章大声读出来,是读者与文章的对话,是语文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方法。学习课文时,只有反复朗读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好的朗读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熏陶美感,发展智力,培养语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一)帮助理解课文

    小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注意力经常不够集中,长期朗读会感到枯燥。朗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集中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当老师进行指导朗读时,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对文章的体验和理解,增强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程度。

    (二)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抓好朗读实际上就抓住了听、说、读、写。朗读是协调大脑和眼、耳、口的过程。当学生朗读时,大脑对语言的反思变得很快,有利于其对语感的沉淀和对语言的积累。众所周知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名言,都表现了朗读对语感能力的意义。

    (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朗读兼具审美和情感品质,可以让人的心灵受到洗礼。小学语文教材选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着许多鲜明、健康的思想。学生的可塑性强,容易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学生在心灵深处的情感陶冶中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朗读教学问题分析

    (一)教学实践不够充分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主要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体,老师问,学生答。在有限的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时间被挤出,有时甚至没有,朗读教学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如大声自读课文、指名有感情练读课文等。但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节约时间,老师经常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样的朗读效果不能保证,只是课堂上的一个过渡环节。

    (二)教学目的性不够明确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提问,课堂看上去很热闹,但在朗读前没有明确要求,在朗读过程中没有老师的指导,在朗读后没有及时的评价,只是简单的“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不是主体,是被动的,没有目标,没有自己的感情。朗读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形式。

    (三)朗读对象比较狭窄

    在教学过程中,朗读的学生常常是些尖子生,成绩不算好的学生经常没有机会朗读。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机会的情况下,朗读质量得不到提高,学生学习机会的均等性就得不到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大大减弱。

    (四)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老师的朗读评价语言太单调,经常是“读得很好”和“读得很认真”,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些评价语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削弱学生朗读和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言、语调和情感方面进行综合的考查,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本把握”。因此,在对朗读进行评价时,老师可以使用综合评价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这位同学朗读时声情并茂,我们应该向他

    学习”。

    三、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精选重点

    朗读教学的设计要根据文章特点和训练目标,确定好每次的教学的任务。事实上,大多数教材编者都从编写意图的角度,指出了朗读教学的重点,这有助于老师确定具体、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三袋小麦》课后练习“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对于长课文朗读教学,要有所选择,精选出重点句子、重点段落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把握技巧,示范指导

    1.注意停顿

    停顿指朗读时声音的停歇。停顿要注意从语法和表情达意两个方面来判定,而表情达意是停顿的主要依据。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反复朗读,才能融入意境,设身处地地读出文字的感情。

    2.确定语气语调情感

    语气语调通过思想情感来决定,通常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对课文的理解,二是对主角性格特征、心理的理解把握。如:三年级上册寓言故事《自相矛盾》中楚人夸口说:“我的盾无比坚硬,无论什么矛都戳不破它。”接着又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楚人自吹自擂、随意夸口的性格特点。

    (三)形式灵活,评价适切

    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人数的多少,可以分指名读、同桌读等;从教学的角度,可以分为范读、合作读、引读;从学习角度,可以分听读、领读、自由读、齐读、轮读、分角色读等。老师应根据学情、文体和训练的目标选择朗读方式。

    另外,朗读评价也很重要,教师要将朗读指导和朗读评价相结合,以评促读,提升能力。评价要做到主体多元化,可以老师评价学生,也可以学生评价老师,还可以学生互读互评;评价还要有指导性,做到具体明确;最后,评价的语言要注意丰富生动。

    四、结语

    总之,有效的朗读指导润物无声,能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与作者心灵相通,真正感悟作者的美好情感,品味文本语言的精妙。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谢胜瑞.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再认识[J].基础教育研究,2012(9):3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