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运行中涌现效应生成路径研究 |
范文 | 杨秋梅 朱立新 摘 要: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涌现效应生成路径进行研究。本文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主体功能与系统涌现效应的结合点为研究起点,运用演绎思维模式分析了涌现效应的理论背景及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运行中涌现效应的特征表现,在此基础上,针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涌现效应生成的整体层面、系统进化、复杂系统三个领域进行生成路径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其运行规律,以期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涌现效应;生成路径;理论主张;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8)05-0045-05 Abstract:Taking the national fitness service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literature, logic analysis, cas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are used to study the emergent effects generated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r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service system and the emerging effect of the system as the research starting point.Using the deductive thinking mode to analyze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e emerging effect and the characteristic performance of the emerging effect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service system.On this basis,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he generation path of the three aspects, which are overall generation, system evolution and complex system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service system are carried out to further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law of its operation,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activities. Key words: The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service system; Emergence effect; Generating Path;Theoretical propositio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體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国民健康已成为一项重要标志。完善的服务体系是一项社会化程度极高的系统工程,有利于整合各项社会资源,造福全体国民、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的积极性,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运行机制。目前,全民健身服务系统体系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有着各自的需求特点,因而拓展健身服务空间对于扩大受众群体,提高国民体质健康水平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因此,“全民健身”已成为我国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在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的过程中,也会不断的对其它相关行业产生间接影响,进而产生出许多派生功能。全民健身服务系统运行中,主体功能及派生功能的实现并非依照人们预先设计的程序出现,我们将这种随之产生的结果称为涌现效应[2]。由于涌现效应的难预知性,对其生成路径进行研究,有利于对其内在运行机制进行把握,从而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调整,以促进系统稳步、有序地发展[3]。本文依照系统涌现效应的几个常见的生成路径,分别从整体、系统进化、复杂系统三个方向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运行中出现的状态进行描述。参照现象出现原因,并结合相应的理论表达分析其产生现象的本质特征,以利于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 1 理论研究的背景基础 1.1 涌现生成的界定 1.1.1 专著的解释 (1)“涌现生成”为英文一词“Emergence”的汉语表述,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第4版,2002)中将其解释为“Action of emerging”。为进一步理解其含义,我们从其词根做进一步探索:“Emerge”通常包含三重含义,①come out or up(from water etc)理解为露出、现出、出来。②come into view or prominence理解为出现、显现。③Become known意为显露、洞悉[4]。稍加推敲,就可以理解成引人入胜的、突发性的、脱颖而出的事物发展状态。 (2)“新英格兰复杂系统研究会”所创办的《涌现:组织与管理中的复杂性问题》中论述到,涌生出的新的整体形态或性质相对于已存在的部分来说是全新的,通过推算与预测无法得到,更不可能还原回它本来的面目与状态[5]。 1.1.2 理论研究者的观点 (1)Jeffrey·Goldston认为“涌现”是系统复杂性的一种表现,是系统运行中自组织作用的体现,其结果具有连贯性、创新性的性质,与微观研究过程相比较,涌现表现的结果是系统运行的宏观现象[5]。 (2)最早提出涌现生成思想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其最具代表性的论断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3)Cassidy认为“涌现”是众多参与者集体作用的结果,对构成系统的单个因素或几个因素进行预测与想象或是局部作用的研究与推断是不现实的 [6]。 1.2 生成路径的研究意义 “生成路径”原为计算机程序用语,意在研究结果出现的源头及发展过程,目的是巩固或细微修订已出现的结果。 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生成路径的研究旨在克服简单的线性思维,是对因果关系更为全面的处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及时修订与把握其发展的动态。 2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运行中涌现生成效应的表现特征 “涌现”是系统的自然属性,因此以系统作为范式进行研究,有必要认清这个重要属性,以利于把握系统的运行方向。 2.1 整体效应的新颖性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各组分(子系统)相互作用生成的涌现效应是系统自然属性,它有利于保证全民健身活动的有序进行。这是整体效应的显现,具有典型的“新颖性”[7]。 2.2 因果关系的非线性 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运行过程中,系统的总体目标在其各自构成成分里无法得到直接表现,观察与考量子系统运行方向时,预测不到整个体系将会呈现何种效应。简言之,赋予子系统的各色任务与系统的整体目标不存在直接的线性相关,这就是涌现效应的“非加和性”。 2.3 运行状态的连续性 涌现效应的连贯性是它的另一方面的性质,我们正是通过它的这个性质才能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8]。虽然涌现效应无法被还原回单个分量的原有结构状态,但稳定的系统结构所产生的连贯效应却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现象十分利于对系统的整体的把握[9]。 所以,系统整体效应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去把握子系统的运行情况,分析、洞察功能实现过程中的结构,然后施加相应控制,能够保障整个系统的良性运行方向并保持涌现生成效应的“连贯性”。 3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运行中涌现效应生成路径 涌现是系统的固有属性,厘清其生成路径有利于把握其发展方向,是深入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如今,理论工作者的视角主要集中关注三个领域的效应特征,因此应遵循三条路径,每条路径上的探索都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征,全面加以认识有利于拓宽研究领域,互相借鉴与吸收,兼收并蓄,进而强化对系统良性运行内在机制的认识。 3.1 整体层面的生成路径 3.1.1 理论主张 系统层次涌现论的主要观点:(1)涌现性是系统所具备,各子系统单独不具备新性质,也就是说只有在宏观层次上才能体现出整体性;(2)“涌现”是宏观层次所特有的一种本体上不可还原的、根本的性质;(3)涌现性是系统整体在表达上的不可还原性[10]。 3.1.2 生成路径中涌现效应的本质体现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整体特性是,通过各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这是系统运行的涌现效应。可实践中系统构成要素却无法体现出这种功能,物质保障与技术指导环节为系统的顺利、流畅运行提供了物质支撑与方法、方式保障,规范着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社会行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系统的适应功能。 但是只有物质保障系统的存在,健身服务功能是无法实现的,健身场地只有大面积开放、器材充分开放,人们才会创造机会去使用;破损的、不合适的、功能单一的场地、器材等人们自然不去选择。同样的情景也发生在运动服饰上面,有些人选择运动服饰并不是满足健身锻炼的需要而仅仅是为了美观。技术指导环节中,人们是不会很快或者很愉快地接受你的指導。诸如此类现象准确地表明各构成体系的子系统无法表达整体的功能,它们只有彼此结合、相互作用,才能保证体系会沿着预计的方向顺畅前行。 由此可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整体效应产生于子系统的相互作用,然而依照结果逆向推理,试图从各子系统运行状态上寻找整体运行的良性成因是不现实的,并不能得到理想答案。 政策与管理。政策规定、标明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人们的行为规范与思想意识总是会受到它的直接影响。比如说,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锻炼意识在逐渐加强,可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去参与锻炼,由于其它制约因素也广为存在。政策引导背景下,运动服饰生产商与经营者获得了良好的商机,因为不失时宜察觉到了国家关于此的行事力度与空前的决心;在政策引导下,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等部门通常会加大对于体育的资金投入与分配;而在管理方面,由于方法、手段的逐步完善与场地器材的不断更新,增加了人们使用的新奇性,并得到有效利用,引导人们从事体育活动要讲文明、爱护环境,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与行为规范。各方面的运行只能为体系的顺利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不能成为体系实现其功能的直接原因。因此,一定认识清晰,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各构成要素的运行保持着多种方向,随之产生并表现出多方面的性质,因此不能仅凭借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子系统本身的存在来简单地诠释体系整体的涌现生成效应。 3.1.3 实践的应用价值 共时性成为系统层次涌现分析的理论根据,而对系统层级间的不可还原性进行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分析。依据系统层次来探索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涌现效应,不可还原性开阔了我们研究视野,拓展了工作中操作层面上的思路。涌现效应并不是简单的可还原,结构上并无直接因果关系,系统运行顺畅归因为各子系统的良性运行,并期待这种结果是有规律的、能反复出现;体系发展不顺畅时则自然会归咎于各子系统的状态不良,将思想禁锢在对应层面上,源于这种原因,边缘化那些与体系运行没有直接关联的系统。实际上,系统变化、发展中,一部分子系统并没有参与其中,但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具有一般系统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它是开放的,实质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没有直接参与的要素构成了是体系生存发展的环境,体系的持续、良性运行依靠它来提供能量保障,输入负熵流[11],这样系统才会形成一种有序状态,自身涌现效应得充分展现,这也给予我们实践中的重要启示,广泛地吸纳与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理顺各方面的关系。 3.2 系统进化层面的生成路径 3.2.1 理论主张 系统进化涌现论理论主张:(1)涌现性是事物进化过程中一种新的性质表现;(2)涌现性还表现为新生事物或事物所具备的最新性质无预计性[10]。 3.2.2 生成路径中涌现效应的本质体现 由于系统具有广泛开放性,外界环境也时刻在发生变化,因此运行过程中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总会产生一些非常规并不可预知的新效应,或者说至少具备了生发效应的可能性与基础。当子系统在结构关系上,或是自身组成成分有了细微的变化,都将滋生出系统整体的新奇功能效应。 系统会朝哪里运行?变化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把握它的生发机制,这也正是涌现生成理论研究者长期以来探索的领域。作为复杂系统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经济环境不断在优化,政治环境越来越安稳,人们生活的观念与价值观念不断更新,这对于与健康相关的产业与事业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体育产品生产、营销、布局以及教学内容、方法的更新,锻炼方式的改变,健身意识的增强等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2.3 实践应用价值 系统进化涌现论的研究视角肇始于从历时性,不可预知性成为研究的重心,用研究的成果回击那些临时性的观点,用坚实的物质基础与事实对虚幻性的观点进行有力的证伪。涌现效应虽然无法预测与知晓,但是是可以认识的,从系统的整体表现中是完全有迹可循的[13]。正所谓结构决定功能,如果一个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结构稳定,由于系统的开放性与动态性的存在,各子系统必然会发生结构上的变化,因此在运行中就会涌现生成一些不可预知的效应,但无论如何,系统的自组织能力都能调集动员起来维系其运行能量,以保障系统前进的规划方向。 3.3 复杂系统层面的生成路径 3.3.1 理论主张 关于复杂系统涌现论的主要思想:(1)涌现是复杂系统表现出来的动态结构、整体模式或行为;(2)涌现是跨层次跃迁过程,其作用效果来自于系统运行的自组织;(3)涌现兼备迭代模拟的不可推导与非迭代模拟的可推导双重属性;(4)涌现具有较大的宏观解释自主度[10]。 3.3.2 生成路径中涌现效应的本质体现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复杂性特征表现突出,运行中伴随功能实现,涌现效应整体性特点表现明显。系统运行时,各子系统积极参与,但没有哪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表达出整体蕴含的基本属性。场地、器材、服饰等元素构成了物质子系统,而这些实物能否被真正有效应用,我们却无从判断;健身理论的传递、锻炼方法的的指导组成了技术指导环节,但是现实状况是你的建议能否被采纳,你设计的手段和方法能否被接受,或者正确运用同样无法得知;各个组成环节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系统的整体功能才会恰当地表达。物质环节不断换代调整、技术信息不断更新、法律条文不断完善,主要是人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体系才有源源不断的能量补充,才能维系着系统有序地运行。 涌现生成效应具有层次性。涌生现象往往在两个层次上有所体现,其一为彼此作用、联结紧密的组成成分所在层次;其二为表现整体结果的层次[14]。涌现生成效应是系统运行时本质特征表现,非加和性特征明显,其实现机理为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典型的表现是系统状态的非连续性的突变,其方向经常是从低层次向上一级层次跃迁。 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运行中,各构成子系统不间断地与外界生存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新陈代谢过程中自身产生相应变化。但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中,却沿着实现体系的根本功能的方向运行,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保障和服务。各构成子系统尽管在结构上产生相应变化,系统运行时整体的涌生的效应却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这一切归功于子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使其层次融合交互过程里,显露出了预计的结果[15]。这表明各组成成分相互作用时,没有受到子系统的层次禁锢,而是伴随整体前进的进程,完成层次的跃迁。 迭代模拟源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出自于数学建模与方程求解求证问题的方式,简言之就是通常分析事物變化、解释因果的线性思维。全民健身计划出台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应运而生,作为全社会共同话题,各部门积极响应,显然它拥有一般系统的特征,如构成成分结构的人为调控与生存状态、技术指导的人为实施与操作、场地器材等人为更新与相应配置,管理环节的人为执行与调节等,不难看出,体系架构中的实实在在的可见要素,基本是人为操控的。如前所述,我们不可以按图索骥,凭借局部结构演绎出整体的运行状态。促进系统与外界环境物质更新,实施控制各子系统的运行,实现新陈代谢的功能,以促进其自组织的顺利实现,保障序参量(实现系统相变的主导参量)的持续强化,因此溯本探源,我们是可以认识非线性效应并利用的 [16]。 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复杂系统涌现生成是一种舒缓的现象,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境下,我们可以发现涌现的现象,把握涌现的效应,推断与预测它的发生条件等。系统运行时,它的结构会随之做适应性的变化与调整,但由于自动调整的功能,多元的结构层次并没有动荡性的变化,依然存在可还原的性征,因此涌现论研究并不是否定还原论。相反,只有在还原论的基础上,才能对涌现的效应、方向进行全面规划。 正是由于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使得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现了一个渐进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的涌现功能[17]。文化系统方方面面表现的历久弥新,技术指导的循序渐进,物质设备的换代更新,政策法规的连续效度等都展现了渐进性特点。一方面可以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清晰寻觅过去的痕迹,做到有迹可循、有据可依。因此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施与推进应该是一次舒缓的改良,是对社会发展的改善,不应是一场激烈的改革而对社会生活引起冲击和震荡。 3.3.3 实践应用价值 复杂系统涌现论研究重点在于涌现产生机制,在认识论层面上展示现象形成在情境模拟上的可预知和可推导性,也可以说不包括模拟内容在内的不可推导性,理论重点强调涌现在宏观层面的表达,关注于基础性和自主性的解释[18]。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依复杂系统涌现论进行研讨,能全面客观地反应系统的的本质特征。认同涌现原理存在的前提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运行的整体功能表现就得到广泛的承认,也就理解了层次跃迁而非局部变化的现象。实践经验提示我们,不要在对子系统的研究中钻入死胡同,子系统的状况不必按我们的想法调整,无需一切顺利;理解系统的自组织原理;无法预知涌现功能的表达程度,但一定会有所表现;研究子系统结构状态时,要重视周围的生存环境,而不是另辟蹊径关注某个研究对象[19]。唯有此才能保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运行的有序状态,才能保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涌现生成效应的持续发生。 4 结 语 人们的实践与认识是有序的,其过程总是始于实践,再经过总结概括为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每个过程都发生质变的飞跃,并呈现螺旋式上升,特别是经过修订后,理论指导实践时,对生产劳动与科学研究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对生成路径的探索目的在于考察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运行中,各构成要素相互作用时出现的各种情况,提示人们关注系统的整体效应,在运行中时刻把握系统运行的动态,出现无法预期结果时理性处理,并梳理它的来龙去脉,充分利用有益效应,克服不良态势,修订发展方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在社会各个发展时期里,其现实目标、工作侧重点和针对性任务是不同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任务亦各具千秋。多方位、大视角探索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理论和运行机制,既是与时俱进的时代需要,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目标的必然需求,同时还是当前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使然。这项系统工程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认识论支撑,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会彰显出它更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旭.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15. [2] Heylighen F.Foundations and Methodology for an Evolutionary World View:a Review.of the Principia Cybernetic a Project[J].Foundation of Science,2000,4:5. [3] 崔东明.当代科学革命与探索复杂性新范式的创立[J].科学·经济·社会,2011(4):130-136. [4] A.s.Hornby.牛津高阶英汉词典[M].第四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71. [5] 金吾伦.生成哲学[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170-171. [6] John·Caste. 虚实世界[M]. 王千祥,权利宁译.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38. [7] Mario·Benge. Emergence and Convergence[M].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2003:14-15. [8] 范冬萍. 复杂系统的突现与层次[Z].广州:复杂性科学哲学与感知控制论2006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6:168-169. [9] 范冬萍.元系统跃迁与系统涌现性[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3):29-32. [10] 范冬萍.突现论类型及其理论述求[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4):49-53. [11] 普利戈金.从混沌到有序[M].曾庆宏,沈小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19-120. [12] 施杨.涌现研究的学科演进及其系统思考[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6(2):58-61. [13] Olson E E, Eoyang G H. Facilitating Organization Change [M]. San Francois: Jossey Publishing,2001. [14] 苗東升.论涌现[J].河池学院学报,2008(2):9. [15] 霍兰.涌现——从混沌到有序[M].陈禹,等译.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85. [16] 沈小峰.混沌初开:自组织理论哲学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8-49. [17] Isaac, A.ed.Oxford Dictionary of Science [Z].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160. [18] Yaneer Bar-Yam. Complexity rising: From human beings to human civilization,a complexity profile[M].EOLSS Publishers, 2002: 5-21. [19] 米歇尔·沃德罗普.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科学[M].陈玲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115. [20] 朱云松.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研究综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0-3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