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授课要慎用评比类比赛
范文

    张 俊 丁祥干

    我们有幸学习了《体育教学》(2008年第11期)刊登的李志勇老师的《两个游戏带来的思考》一文,他的精辟论述对于我们的体育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就新授课中采用评比类比赛的方法来促进教学效果笔者有不同的观点,笔者就文中所提“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教材。如山羊分腿腾越等,在新授课中……则最好采用评比类比赛”与李老师商榷,同时也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对问题的质疑

    笔者以为,由于是新授课,动作技能处于泛化期,尤其是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教材,如果在这时期就采用如此正规的评比类比赛——公正的裁判员、详细的评分细则和客观的评分方法,我想至少有以下三点不妥:

    1、安全隐患:由于大多数学生具有争强好胜和不甘示弱的心理特点,他们一遇到比赛便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也不管自己是否掌握了动作,尤其是需要保护与帮助的器械体操类教材如分腿腾越、双杠等,就连自我保护意识都没有形成,这时的学生往往只想到快速完成动作,而忽略了危险的存在,在冲动和好胜心理的驱使下,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2、扭曲动作技术:在文中所举两例的教学内容都为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且都采用的是一抛一垫的练习方法。其实在正面双手垫球的新授课中,我们往往先进行自垫球练习,当然也会采用李老师所说的评比类比赛——比谁垫得多。不少学生为了片面地追求个数,而扭曲动作技术:大多数的练习者都是直立练习,双手始终靠在一起,击球点往往是在小腹以上,有时会与肩相平,而且是靠手臂上下用力。这样的错误动作不仅不会为学习正面双手垫球的正确动作提供帮助,反而会使练习者动作技能的形成产生负迁移。

    3、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在学习分腿腾越、双杠等内容时,本来就会有部分后进生因为心理害怕而不敢练习或少练习,在这时进行评比类比赛,如果其他参赛同学完成得较好,后进生便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如果其他参赛同学出现了失误。甚至发生了事故,则会加重后进生的心理负担。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练习积极性,在别人练习时,他们往往会躲在后面。

    二、建议

    1、淡化比赛性质:教学比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在比赛时,学生往往关注的是比赛结果,特别是在新授课中,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事故,可以游戏或展示的形式出现,从而使每个参与的学生都能轻装上阵,较真实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从中能发现自身的优势,找出存在的不足。

    2、提高参与面:以小组为单位的比赛,固然会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但由于比赛的性质决定了通常都是少数素质好的学生在表演,这样,在比赛中既不能调动那部分弱势群体的练习积极性,又不能很客观地反映出普遍存在的不足。我们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在课的准备部分、教学中或结束部分,安排一些能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的比赛,可以是与所学内容动作结构相似而难度较低的比赛内容。如在分腿腾越教学中,我们可组织学生进行“跳背”;在双杠教学中安排“越杠追逐”的比赛,以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同时对学习动作又有一定的正迁移性。

    3、宜用在复习课教学中:当然我们也不是对评比类比赛持完全否定态度,如果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动作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后,也就是在复习课教学时,采用评比类比赛的效果则较好,因为此时学生的动作技能正处于由分化阶段向巩固、自动化阶段过渡时期,重复的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同时在完成动作时还存在一些错误,这时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精心、公正地组织教学比赛,并及时地进行点评,既可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巩固技术,又能检验教学效果、改进错误。

    总之,评比类比赛是一种好的教学手段,但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注意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施教对象等实际情况而定,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才能让评比类比赛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江苏省邗江中学2250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