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采取【解决问题式】方式进行运动技术教学 |
范文 | 陈超科 李志勇 摘 要:本文由一次同课异构引发了对如何进行运动技术教学的思考,提出了运动技术教学要采取“解决问题式”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点感悟: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摆脱一个束缚;做到三点。 关键词:解决问题式;走教案式;运动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2-0029-02 近日,第六区域举行体育展示课,活动的形式是同课异构,上课的内容是《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四位老师的课堂精彩纷呈,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有两位教师关于近距离传接球的教学片断(教案中预设时间2分钟)引发了我的思考。 片断一:A教师讲解、示范近距离传接球的方法后,组织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当大多数学生存在两肘外展的错误动作时,教师让学生停止练习,并做了正误对比示范,特别强调持球时两肘不能外展。教师本以为经过正误对比,学生能纠正错误动作,可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学生“涛声依旧”,教师虽不断提醒,但效果微乎其微。2分钟后,教师按照预设继续进行下面的教学,结果是学生原地动作没掌握好,远距离传球和传球比快游戏更加手忙脚乱、错误百出。 反思:A教师看到练习时间到了,尽管学生的技术还存在错误,还是“果断”地组织学生进行下一步骤的练习。我们把这种只注重预设,忽视学生的教学叫“走教案式”教学。目前,公开课中采用“走教案式”教学的老师占大多数。这种教学实际上是教师早已设计的环节。这种看似缜密地教学安排,却忽略了教学的真义——“以学生为主体”,失去了根据学情来因势利导作现场处理的活的灵魂,掩盖了学习过程中应有的矛盾和思维碰撞,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原来也许可以异彩纷呈的课堂却只能是死水一潭。其实,在上述片段中,如果A教师看到学生的错误,能改变课的流程,采用针对性的措施纠正学生的错误,再进行后面的内容,虽然时间多花点,课的完整性受到影响,但学生掌握了扎实的技术,体会到了错误纠正后的喜悦。 片断二:B教师讲解、示范近距离传接球后,组织学生练习,学生也犯同样的错误,B教师马上采用“相互反馈的近距离传接球”练习进行纠正。具体方法是:两人一组传接球,当传球者持球时,接球者要观察传球者的持球动作,如果持球动作正确,接球者可采用击掌给传球者反馈,如果持球不准确,则要指出来。传球者听到传球者的反馈后才传球。由于练习方式有趣、针对性强,所以学生练习积极性很高,所有学生的两肘外展错误很快被纠正过来。B教师课后感言:虽然因纠错超出预设的练习时间,但学生掌握了扎实的技术,因此,尽管该练习时间超出,但我认为值得。 反思:B教师发现学生错误动作后,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尽管预设的练习时间已经超出,但还是坚持纠错,所以纠错效果很好。我们把这种不拘泥于练习步骤的时间,注重于解决大部分学生技术错误的教学叫做“解决问题式”教学。这种教学根据学生的情况因势利导作现场处理,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表现。这种教学虽然放弃了“完美的节奏”和“精确的设计”,但换来的是学生扎实的技术掌握。体现了一个教师高超的调控技能。 感悟: 面对同样的错误,结果却有如此大的区别,原因是A教师采用“走教案式”教学,而B教师采用“解决问题式”教学。由此可见,体育课上的运动技术教学,笔者认为“解决问题式”教学比较好。但要运用好“解决问题式”教学,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话已经说了很多年了。的确,我们可喜地看到,现在的教学体罚少了,老师的笑容多了;课堂上问题少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多了。但这些都只是尊重的一个方面!你看,因为上课讲话,被禁止上体育课的还有;因为追求课堂完美,教学中忽视学生错误、情感的也有;因为课堂纪律涣散,下课进行思想整顿的也还有。成长是一个过程,每一个点,每一条链都必须是扎实的。尊重学生,就必须在本质上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成长趋势,必须让每一个链接都写上“尊重”。 二、摆脱一个束缚 有些教师虽然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并且在常态课中也能体现出来,但在公开课中不敢摆脱一个束缚——课的完整性。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一堂课的时候,总是把课的完整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甚至是一个必要指标,如果课超时或缺时,那课上得再好,也得不到好的名次,于是,在这种评课标准下,教师常常限于自身设计的教学步骤,按部就班执行计划,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学程序稍有不及,就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教学实际成了“走教案”。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在常态课渗透,而且在公开课也要贯彻。当然,我们也希望评委摆脱这种束缚。只有这样,上公开课的教师才能放心、大胆地渗透“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做到三点 (1)了解错误。备课时,教师不仅要处理教材、了解学情、制定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等,还要了解该教材易犯的错误及纠正的方法。每一个教材一般作为一个单元出现,因此,教师不仅要熟悉单元的难点,而且了解单元中每堂课的难点。难点一般是指大多数学生难以掌握的技术,换句话说是大多数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只有明确每堂课的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教师才能制定出正确的预防错误的方案。 (2)预防错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了解教材的易犯错误后,就要考虑在教学中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预防,争取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其中最主要的策略是围绕重、难点选择教学手段。比如,片断二中,教师预计到大多数的学生会犯两肘外展的错误,就安排“相互反馈的近距离传接球”练习,旨在突破难点,预防错误。 (3)纠正错误。学生的技术错误在教师意料之中,教师按预计的方案进行纠正。有时,尽管教师课前考虑非常周到,但课堂千变万化,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预计到的错误可能在课堂中不会出现,或者比想象的还要严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面对错误从容不迫,暂缓教学的节奏,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纠正,而不能忽视错误,追求“精确的设计”和“完美的节奏”。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