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略论体育学习方式
范文

    邵伟德 邵天逸 李启迪

    

    

    摘 要:体育学习方式是体育课程“关注学生主体”“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新课程改革以来体育教学的一个热点,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容易把它简单化、形式化、表面化。本文从体育学习方式的内涵入手,探讨体育学习方式的划分、适合的年龄层次、三种学习方式的差异及其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体育学习方式;划分;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3-0008-04

    自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三种新型学习方式以来,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响应新课程理念,大胆实施新的学习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走了一些弯路,因此,我们需要对学习方式这个问题进行必要的反思,特别是学习方式是什么,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哪些差别,如何在不同年龄层次落实等问题。

    一、对体育学习方式的理解

    当下与学习方式有关的概念有教学方式、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策略等,要弄明白体育学习方式,就需要明确学习方式,而学习方式的上位概念是“方式”。与“方式”最相近的词语是“方法”,人们对于方式与方法概念的理解经常会有一些混用现象。如“方式”是指“方法、形式”;[1]“方法”是指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2]从以上概念界定来看,“方式”等同于“方法”。把方式与方法引入教育学领域,就形成了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但由于人们对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长期以来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认为教学方式就是教学方法的“同一论”和教学方式不同于教学方法的“不同论”。《教育大辞典》认为:“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3]此概念说明,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属概念,即教学方法是教学方式的一个子要素。而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学方法的细节,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活动状态,表明教学活动实际呈现的形式。如讲授法中的讲述、讲解、讲演,练习法中的示范、模仿等。”[4]此概念说明,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细节,即教学方法包含了教学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关系的阐述,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定论,有关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解情况大致与此相近。

    由于教学活动是“教与学”双方的互动,因此,教学方式应包含“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其中学生学的方式就是学习方式,而体育学习方式则又是学习方式的一种特例(由其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所决定)。那么应如何理解体育学习方式的本真含义呢?我们还是从体育学习的上位概念“方式或方法”入手进行考察。如上所述,“方法”是指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而“方式”是指“言行所采取的方法或形式”。

    体育教学方式包含了体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要素,而体育学习方式是体育教学方式的一个方面。由于体育课堂教学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不存在只有学生学习、没有教师指导的体育学习方式,否则就成了教学放羊了,因此,体育学习方式必然需要体育教师的引导或指导。

    二、体育学习方式的划分与适用性

    1. 体育学习方式划分

    根据体育课内外、体育教师有无指导等情况,我们对体育学习方式的划分如表1。

    由表1可见,学生在课外进行的体育学习方式基本是完全自主的,它与学生对某些运动项目感兴趣的程度有关,如有的学生长期喜欢篮球,那么他就会在课余时间热衷于参加各种场合的篮球自练、篮球半场比赛、篮球斗牛等活动,这是完全意义上的学习自觉行为。为什么说“有组织的竞赛活动”不同于“课外完全自主学习”呢?其理由是“有组织的竞赛活动”也是课外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方式,并不是随机的,而“课外完全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活动人员、活动时间等都是随机的、不可控的。

    课内的学习方式又根据教师有无指导情况划分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放羊学习”。如果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无教师任何指导的形式就是“放羊”,此种状态下,学生放任自流,教师不闻不问,形成了曾出现过的“两声哨子一个球,教师与学生都自由”的现象,这也是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和不允许出现的。因此,新课程倡导下的三种新型学习方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助的学习方式,换而言之,缺失了体育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不是真实的学习方式,这是首先要明确的。第二,既然有体育教师的指导与参与,那么,三种学习方式中必然需要教师课前的教学预设,这预设中应包含着理念、目标、方法、手段与评价。第三,我们要区别与三种学习方式相近的、容易混淆的一些词语,以防学习方式的假象出现。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讨论:一是,“自主学习”与“自主练习”之间的区别。运动技能的掌握必须要进行身体练习,而学生身体练习必然是学生自主行为,离开了学生身体自主练习,就谈不上运动技能的掌握,这是体育学科特有的现象。因此,自主学习中包含了自主练习,但是,如果把自主练习理解为自主学习,那就把自主学习简单化了。二是,“合作学习”与“合作练习”之间的区别。在常态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合作练习现象是常见的,因为班级教学是集体教学,既然是集体教学,就免不了学生之间各种形式的合作,特别是在竞赛活动中更是如此。但是“合作练习”能称其为“合作学习”吗?若如此,那么我们可以说每一节都采用了合作学习,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合作练习只是合作学习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组织措施,合作学习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展开。三是,“探究学习”与“设疑提问”之间的关系。在一些观摩课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或者无言以对或者闲聊他事,这说明这个提问难度较大,学生无法回答。还有的老师提些过于简单的浅显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探究学习吗?若如此,我们只要在课中提出一两个问题,那么就可以说这就是“探究学习方式”的课了,这显然是误区。探究学习需要教师的提问设疑,但还需要教师有步骤地安排,使学生明确需要探究什么、如何探究、探究效果等,这样的探究才为真实的探究。

    2.三种体育学习方式对不同水平学生的适合度

    并不是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都适合所有学生,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由于其基础不同、学习方式要求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学生适宜的学习方式也会产生差别。根据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我们把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的合适度表述如表2。

    由于自主学习方式与学生的自觉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年龄较小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督促,而初中以上的学生由于其自觉能力的提高,在体育教师提出目标之后,能较为自觉地开展自学、自练等活动,并能较好地完成任务、达成目标,因此,小学水平1的学生不太适合而小学水平2的学生较适合开展自主学习,初中以上学生适合开展自主学习方式;对于合作学习,除了水平1的学生集体观念、他人观念发展较晚,较适合开展合作学习之外,其他年龄层次的学生都适合开展体育合作学习;对于探究学习,由于水平1、2的学生主要依赖于具体实物思维、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此阶段年龄的学生不太适合开展探究学习,水平3的学生由于其抽象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已适合开展一些较为简单教材的探究学习。以上适合度只是针对学生年龄层次而言的,要开展课堂教学各种学习方式,还要结合教材性质、课程目标等要素,如果年龄层次适合,但教材难度不适合,那么学习方式的开展也会走向形式化。

    3.三种体育学习方式的差异性

    从表3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来看,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教学理念、目标、方法与手段、评价的指标。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若要开展某种学习方式,我们必须明确该学习方式的理念与目标,并设置相应的方法与手段,课的最后部分还应有一个评价过程,即对上述学习方式的效果、目标达成度等方面做一个评价。

    在观摩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体育教师提供的教案中很多都会提到这三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具体方法与手段的支撑,从而形成了“一堆人在说话”的探究学习、“学生个人练习”的自主学习、“两人一组合作练习”的合作学习等较为表浅或形式化的学习方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对三种学习方式缺乏一个完整的认识,它们不是简单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手段,而是由理念、目标、方法、评价等组成的一个整体。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开展探究学习(这是理念也是目标)?是因为我们在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运动技术的学习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在传习运动技术过程中,需要通过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明白运动技术的原理、运动的技巧等,如在传习跳远腾空步技术时(初中以上学生),应关注跳远的原理:决定起跳远度的条件是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其中水平速度由快速跑获得,而垂直速度由单脚后蹬起跳获得,如果仅仅是水平速度很快,但缺乏一定的后蹬力量,那是跳不远的;如果只追求垂直速度,那就成了跳高而不是跳远,因此,让学生领悟在快速奔跑前提下起跳获得一个前上方的合速度是学习的关键。基于以上理念与目标,体育教师可设置三种情况下的起跳手段与方法:(1)无踏跳板起跳;(2)一定角度的踏跳板起跳;(3)角度较大的踏跳板起跳等。此三种不同情况下的起跳手段可能会形成三种不同的感受:学生在“无踏跳板起跳”条件下,体验到的是刚起跳就落地了,根本没有时间完成之后的空中动作;学生在“一定角度的踏跳板起跳”条件下,体验到的是身体在空中获得了一定的腾空时间;学生在“角度较大的踏跳板起跳”条件下,体验到的是身体在空中获得了足够的腾空时间,这对于完成之后的空中动作大为有利。这个过程就给了学生一个认识与探究跳远技术原理的机会:水平速度保持不变,但起跳角度不同,其腾空时间不同、跳远的远度也是不同,同时这也点明了学生掌握该项运动技能的关键技巧:跳远不能只往前,而要在保持水平速度的前提下快速后蹬,形成一个前上方的合速度与足够的腾空时间,为之后的空中动作打下基础。最后,还要对以上探究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即是否明白跳远的原理与技巧、完成运动技能情况等。上述几个环节(理念与目标、方法与手段、评价)共同构成了体育课堂教学较为完整的探究学习方式。

    三、体育学习方式的实践策略

    1.体育学习方式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由于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存在学生纯粹的自我体育学习方式,否则就成了“放羊”,因此,课堂教学中的体育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体育学习方式。这就是说,体育课堂教学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指导,离开了体育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是虚假的学习方式。其中体育教师指导程度因学习方式的不同而各有不同,如自主学习方式中教师手把手的指导可少一些;合作学习中的教师指导可少一些,学生之间观察与帮助可多一些;探究学习中教师引导、诱导、启发可多一些等。

    2.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学生特点开展不同的学习方式

    是否开展、开展哪种体育学习方式并不是异想天开的,也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开展新型学习方式的,它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年龄、课程目标等特点。如较为简单、技术原理并不复杂的教材就不适合开展探究学习,因为探究学习需要花费较多的学习时间,而一节课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如某班级人际关系较好、课堂气氛较活跃,就无需通过合作学生来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为分组合作也要费些时间。如低段小学生就不适宜开展探究学习,因为他们的抽象能力较差,无法探究与领会运动技术的原理等。总之,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展新型学习方式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特点,又要兼顾教材特点、教师本身的特点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合理有效的新型学习方式。

    3.体育学习方式的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与体育课程目标对接,课堂教学目标内含四个方面的目标,这是研制体育课教案必须考虑的因素。但体育学习方式中的学习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其一,学习方式的目标是“学习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两者各有不同;其二,学习方式的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课堂教学目标包含的目标较为全面(四大目标),而学习方式的目标内容较为单一,如探究学习目标主要指向“在学习运动技术过程中使学生学懂其中的原理与方法”;自主学习目标主要指向“学生自觉、主动完成运动技术练习”;合作学习目标主要指向“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帮助,共同提高运动学习质量,同时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我们在设计体育学习方式目标时,要把它与课堂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并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重点、难点、薄弱环节等情况制定出体育学习目标,并在具体环节上落实相应的方法、手段、评价等系列措施。

    4.三种学习方式的某些环节可以相互交叉,但不能混淆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同学习方式的某些环节可能会有交叉现象,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现象,如探究学习可以是学生个人的事,也可以是多人进行合作探究,其中个人学习涉及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个人的身体练习),但自主练习并不等于自主学习,只是借用了自主学习中的自主练习方法;多人探究涉及了合作练习,但合作练习也不等于合作学习,只是借用了合作学习中的合作练习方法。又如自主学习中运动技术学练是不可避免的,其中运动技术学练可以是个人自主学练,也可以是多人合练,而多人合练就涉及了合作学习中的分组形式。同样,合作学习可以直接合作学练运动技术,也可以通过间接探究学练运动技术等。因此,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的某些要素可以相互交叉,但我们需要提醒的是:一节课的学习方式要明确且重点突出,不要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都混淆在一起,否则就容易产生低效教学。

    5.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辩证关系

    “自主、合作、探究”可谓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新型学习方式,它的提出主要是针对传统灌输教学方式而言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新型的与传统的方式,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体育学科自有其特殊的规律,运动技术传习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之一,而运动技能的掌握并没有什么诀窍,关键就在于不断的、强化的身体练习,如果缺失了这个环节,那么学生对运动技术原理再明白、运动表象与记忆再深刻(仅看电视与录像)、懂得运动知识再多也徒劳。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主导的教学在体育教学中依然十分需要,而新型的学习方式则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补充,两者应相辅相成,完全放弃传统的体育学习方式或断然拒绝新型的体育学习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2]新华汉语词典编委会编.新华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4:271.

    [3][4]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13-714.

    [5]毛振明,张媛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自主、探究与合作[J].中国学校体育,2011.11:42-4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