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例谈“四级联动”体育教研活动的认知与实施 |
范文 | 石冰冰 摘 要:教研活动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从目前体育教研活动的实际来看,还存在着诸如认知不全面、组织不完善、主题不突出、氛围不浓厚、过程不缜密、制度不健全、形式不作为等现状,为此,铜山区以四级联动体育教研活动为突破口,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实效,本文用例谈的方式呈现,旨在为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研;四级联动;认知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1-0044-03 一、对体育教研活动的认知 教研有广义教研和狭义教研之分,广义教研包括教育、教学、管理等多个内容,狭义教研是指教师对教学实践的研究。一般认为,教研是教学研究的简称。实践表明,教研活动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不二途径,深受广大教师的热捧。目前,各地教研活动的开展虽是轰轰烈烈、有声有色、精彩纷呈、卓有成效,但仍存在认知不全面、组织不完善、主题不突出、氛围不浓厚、过程不缜密、制度不健全、形式不作为等现状,对体育学科教研存在的认知上的短板尤为突出,如:一谈到体育教研活动,大家总认为只是体育课的教学研究,然而这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而言只能算是狭义的体育教研。众所周知,学校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均为课程范畴。那么由此推论大课间、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等也就理应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范畴。体育课的教学研究虽是人们常说的主阵地、主渠道,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范畴中也只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识之士说得好“体育课是学技艺、储备技艺,课外体育活动是用技艺、检验技艺、提升技艺”,其蕴意不言而喻。而上述的每一项内容对体育教师个人、体育教研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而言都是分内事。每一次活动要想高质量的持续开展好都需要大家高度认知、精诚团结、群策群力的在一起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每一个方案的落实都需要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调整、修订、完善、提升,直至达到预期目标,其实这一次次的过程都离不开一次次真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作支撑,这样的教研活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推进与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由此可见,体育教研活动不能简单的认为只属体育课的教学加教研,它一定是服务于、植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范畴的,一定是全方位接地气的,一定是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研究成果一定是有积极示范辐射作用的,与学校体育的整体工作也一定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一句话,体育教研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二、四级联动体育教研活动体系的构建 四级联动体育教研活动体系是指区、片、镇、校四位一体的网络教研活动体系。铜山区教育局根据区域特点和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全区设立了小学六个片、中学六个片,以片级教研员所在校为体育教研活动基地校,每个基地校管辖三至四个镇,每个镇管辖镇级的所有学校,每所学校负责本校的体育教研活动,并轮流主持、承办区级、片级、镇级的教研活动。区级教研活动的主持人是体育教研员,片级教研活动的主持人是片级教研员,镇级教研活动的主持人是分管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校级教研活动的主持人是体育教研组长(表1)。 三、四级联动体育教研活动的实施 1.制订方案,引领方向 四级联动体育教研活动方案的制订要紧扣课标、贴紧地方、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形成制度,并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教研员对本区域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比较了解,其理念方案、目标要求、组织策划、专业引领、教学示范、协调沟通等能力会直接影响教研活动的质量,决定着本区域学校体育整体发展的走向与程度。因此,教研员应在充分调研、总结、提升的基础上,负责制订全区学校体育教研活动的整体方案(以2016年铜山区下半年学校体育教研活动要点为例,表2),开学前先在全区片级教研员及各校体育教研组长会议上详细解读,充分讨论,形成定论,并提出要求,再以工作要点的形式下发到各校,要求各校要传达给每位体育教师。片、镇、校级教研活动的主持人则依据区学校体育教研活动方案,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分别制订片、镇、校的详细实施方案,并上报到区教研室,经论证后方可有效实施。这种通过反复论证、上传下达、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清晰方略、激发潜能、增强内驱力的教研活动方案,为学校体育教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支撑,指明了方向。 2.实施案例,行之有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督导、有检查、有评价、有奖罚,才能够取得实效,教研更不能有丝毫懈怠。 案例1:人人参与层层推进,促进全体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在教学研讨活动时通常的做法是选择获得过优质课一等奖的教师或优秀骨干教师来执教,其他教师来观摩,上完课后进行集中点评、总结,结束会议。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主角是个别教师,多数教师是看客,甚至是匆匆过客,由于没有什么任务,像例行公事一样,听课也不认真听,有时走马观花,压根不知道来这儿是干什么的,活动结束了,学习结束了,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没带走,没有实质上的改变,活动产生的效益甚微,久而久之流于形式,更可怕的是有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态度不端正、中途翘会等,这会给教研活动的持续开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发挥四级联动教研活动体系的优势,即:人人参与、层层推进、呈宝塔式的教研态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省时省力不误课、路远路近不误时。如:在足球评优课的专项选拔与教研活动时,采用自下而上层层推进的形式开展,校级足球研讨课人人参与,本校教师既是授课者又互为评委,不受时间、路程的限制,即时上课、导课、听课、评课,这样推出来的课大家服气,也能代表本校的最高水平,因为,全过程大家都参与了,是你的课也是我的课,实践证明,只有把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课当成自己的课,才能悦心、信心、上心,所谓课课相连、人人倾心、息息相通,同时通过互听、互评,相互取长补短,人人都有所得所悟;被推荐的课将参加镇级的足球教学研讨课,由于在一个乡镇,校与校之间的距离不远,时间上也相对好集中,半天的时间即可,所以除上课教师外,本镇的所有体育教师都是评委,大家互听、互评、互研,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人人又都更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推出一节代表本镇最高水平的课参加片级的足球教学研讨课,片级教研活动时,由片级教研员和各镇的负责人组成评委组,开课的教师共同上课、听课、评课、研课,时间半天;以此类推,再从中推出两节代表本片最高水平的课参加区级足球教学研讨课,区级教研活动要求全区各校的体育教师都要来观摩,每一节课结束后评委组都会利用课间时间与上课教师交流,听取上课教师的感受,指出其优点与不足,活动结束后片级教研员、区教研员进行集中点评,并将点评梳理、总结、精化后形成文字,录入铜山教育网阳光体育专栏,供大家学用。这种形式发挥了评委教师的带头作用,满足了上课教师渴求得到评价的心理,激发了他们研究课堂教学的动力,使他们进一步明晰了体育课要以身体练习为载体,以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教对、学会为核心,以认知、技能、情感目标最大化达成为主线的内涵,同时他们也会将点评、意见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带回去继续探究,这样既带动了本校、本镇、本片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转变,由于人人都经历了上课、导课、听课、评课的过程,又均衡了教师学习、观摩、反思、成长的机会,也弥补了教师间发展机会不均衡的短板,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一次次的学习、比对、总结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教研引力倍增、教学成果辐射一片及鞭策教研懒惰之目的。 案例2:群策群力层层推进,促进大课间活动实效开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文件是导向,关键看落实,真正将文件转化为实际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针对目前大课间重视不够、活动松散、拘于形式、特色不鲜明、精神状态不佳的现状,我区以阳光冬季长跑为契机,提出了跑出趣味、跑出韵味、跑出体质、跑出文化的要求。各校按局提出的目标要求,在体育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群策群力,拟定初步的实施方案,到操场现场考察各年级、各班级的跑进路线,做好标记,集中召开各班体育委员会议,利用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反复训练,对跑进的路线,如:错肩跑、变速跑、裂队跑、合队跑的时机、技巧、安全及班级口号的征集等通过几轮研讨,几次方案的调整、修订、反复训练后,最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阳光冬季长跑,各校分别举行了班级、年级的比赛,以赛促练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冬季长跑的热情和激情。镇、片为了增进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升,也联合举行了冬季阳光长跑比赛。片级教研员与各镇负责人组成评委组,比赛地点在各校,评委组流动,比赛结束后即时交流、研讨,听取各校长跑方案的设计意图,提出跑的形式、跑技术动作的规范、速度、密度、强度等方面的改进意见,各校因地制宜,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方案,以促进长跑质量的最优化。在此基础上,又举行了区级的阳光冬季长跑比赛,比赛结束后在获得区级特等奖的学校举行了全区阳光冬季长跑研讨会,会上总结、交流、研讨,形成了“阳光冬季长跑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跑进,班班有口号,速度有变化,路线图案化,形式多样化,节奏音乐化,纯跑步时间在13~15分钟,明确定位了一切形式行为都要为跑的质量服务”的共识,这一共识也辐射到了全区各校,会议结束后,各片又进行了校校行的回头看,旨在夯实这一共识,促进阳光冬季长跑质量的最大化。如:有的学校原来跑操时存在长期一个口号或教师指定口号,单调乏味,学生不感兴趣,喊起来有气无力、参差不齐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以“征集班级跑操口号”为主题进行集中研讨,体育委员主持,各班根据实际,分组研讨,献计献策,形成3~4条有本班特色的口号(一五一五,藏龙卧虎,齐心协力,勇创佳绩;一班一班,勇夺桂冠,努力学习,勇创佳绩;激情飞扬,超越梦想,人生豪迈,铸造辉煌等),由于口号源自于班级、亲历学生,学生以班集体为荣,以锻炼身心为责,跑出了睿智与心声,这种发自内心、凝神聚力、震耳欲聋、精气神十足的场面可想而知,从中也极大的激发了各位教师、各教研组、各个班级、每个学生的研究动力源,规范了跑的技术动作,树立了质量意识,提升了跑的质量,开辟了教研促进大课间活动高效开展的范例。 案例3:五项工程层层推进,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整体发展 体育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所有学校体育工作的顶层设计、环境营造与目标达成,都必须通过体育教师这个不可绕过的核心教育环节来实现。因此,教研员必须紧紧抓住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整体发展工作的牛鼻子,卓有成效的开展教研工作,帮助教师克服坐不住、读不进、说不清、教不对、写不出的短板,从而增长知识、技能、教研的储备,激发教师成长动力,唤醒教师工作成就感,以促进教师专业整体发展。 为此,铜山区在长期调研、教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建设的五项工程。即:“六个一”(每天读一小时书、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精读一本专业杂志、每半学期上一节公开研讨课、每学期撰写一篇区级以上获奖或发表的文章、每学年编写一个校本特色的单元计划)、“三不怕”(体育教师不怕写、学校体育不怕看、学生体育不怕测)、“三能”(体能、技能、教能)、“三权”(位置权、版面权、话语权)、“三会”(会讲、会做、会写)。如:在实施“三能”工程时,各校体育教师自发、自觉的挤时间集中研讨大练兵,针对广播操、武术操、队列队形等集体项目,互教互学互纠互长,研讨激烈时会出现为了某一个动作的规范争得面红耳赤、不相上下,达到标准时又相觑、会心一笑,单个技术动作的学练补长取短、拜师学艺,有的专项是武术,会主动找足球特长的教师求助,有时本组的老师没有一个是体操专项的,他们就会请外援来指导。如:A教师在大学期间分腿腾越技术掌握的不好,他主动请体操专项的B教师来校指导,两位教师年龄悬殊二十几岁,但B教师规范、标准、优美的分腿腾越技术并没有因年龄的原因而退减,令A教师赞叹不已,佩服的五体投地,像个学生一样从助跑、踏跳、顶肩推手、提臀分腿、落地等一点点学起,直至学会后欣慰、自信的说“原来我是可以的”。总之,营造一个浓郁的教研氛围与真实平台作根基,各尽所能增长技艺,使专项更专,短板增长。各镇也会根据测试项目请有专长的教师对全镇的体育教师进行集训,集训时大家再针对各个薄弱项目或没有攻克的技术难点进行集中研讨,以达成共识,经过这样一个研究学习的过程后肩肘倒立动作把握不清的,动作顺序无感知的,教学方法混杂的,成套动作不会做的,现在全解决了,头手倒立有缺陷的现在补上来了,模拟上课语无伦次的现象都旧貌换新颜、日新月异了,人人进步、个个明白了,这样再在以镇为单位全员参与的片级预赛就更胸有成竹了,同时获得片级一等奖的队,又将代表片参加区级决赛。区级决赛对个人单项前六名、个人总分前六名及集体总分前六名的队分别给予奖励,个人总分第一名的教师将被评为本年度的明星教师,并向全区公示。年终评估时片级比赛、区级决赛的个人、团体依据评分标准,累计加分,所得分值同样也被计入区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评估的总分中,学校整体、学科分项、个人名次三总“结账”,并在一年一度的体育工作表彰会上进行专项表彰,做到明星教师、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在全区各校家喻户晓、反响强烈、震撼连环。这一评价策略不仅增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也为教师个人制订发展目标、自我监督与管理、不断学习与提升提供了参照,同时也实现了教师专业整体发展的目标,为铜山区的教育、体育事业的强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区、片、镇、校四级联动体育教研网络体系,为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搭建了体育教研活动的平台,强化了过程监控,即一年的劳作优劣按收成对号入座,有个说法,极大地刺激、引领了体育教研活动的蓬勃开展,鞭策了懒人,促成了智人,成为了体育教研活动的一条绿色通道,实现了组织上的优化、形式上的衔接、内容上的融合、效果上的提升、目标上的一致,使四级联动体育教研网络体系的生命力更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