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
范文

    张 磊

    摘要:社会支持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而不良的社会支持对于个体心理健康则是一种危害。大学生是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对于我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对于促进其自身健康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1)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状况良好,在总体情况、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维度的得分分别为4.68、4.80、4.70和4.54,都超过了平均分;2) 在总体情况、家庭支持、其他支持和朋友支持维度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均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P<0.01);运动群体大学生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P<0.01)。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社会支持;体育专业;运动群体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174-03

    对社会支持的研究是在探求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影响的背景下产生的。许多研究发现:相同的压力情境对不同的个体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那些较少发病的个体与受压力影响很大的个体相比,有着更多的社会关系。之后的几十年,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那些收到来自伴侣、朋友或家庭成员较高心理或物理支持的人比受到较少支持的人身心更为健康。[1]本研究将针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研究,这对于发现、预防和缓解大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社会、心理问题,及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市5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17份,有效回收率为95.6%。其中体育专业293人,占40.9%,非体育专业424人,占59.1%。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参考姜乾金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主要改动是将“领导、亲戚、同事”改为“老师、亲戚、同学”。该量表共12个条目,由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老师、亲戚、同学)三个分量表组成,每个分量表含4个条目。同时以各题项分数之和的平均分反映个体的社会支持总程度,分数越高,得到的总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本量表为7点量表,选项从1=极不同意、2=很不同意、3=稍不同意、4=中立、5=稍同意、6=很同意、7=极同意。

    1.2.2数理统计方法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问卷的一致性信度检验一般而言,内部一致性信度Alpha大于0.80表示问卷信度较好。本研究采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说明该量表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信度。

    2.2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状况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总体情况得分为4.68,大于平均分4分。当今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总体情况以及他们感受到的来自家庭、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程度均良好,均超过了平均分。其中,来自家庭方面的社会支持最高,而来自老师、亲戚、同学的支持程度最低。这与刘广珠(1998)[2]、李慧民和李越美(2004)[3]的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

    

    这说明了:首先,家庭作为大学生主要的社会支持源,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获得起到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也主要以家庭为主、以父母为主。虽然当今的大学生多数脱离了父母的监控,自由的生活在大学校园中,但是由于父母和子女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关系,并且在物质和精神上仍然给予未完全独立的大学生以极大的支持,这可能是家庭支持维度得分最高的原因。其次,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除了父母,朋友应该说是最可信任的、最可能给予自己支持的群体了。朋友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也使得朋友支持维度成为除了家庭之外大学生能感受到的最多的社会支持维度。

    2.3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之间社会支持的差异检验

    从表3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支持总体情况、家庭支持维度、其他支持维度和朋友支持维度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均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并且差异均十分显著(P<0.01)。这一研究结果与前人的一些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4,5]。

    

    2.4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中,运动群体与非运动群体社会支持状况的差异检验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对体育人口的定义: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在总人口中有一部分人从事专业体育工作,或职业要求经常从事体育训练,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了国家法定的体育标准,我们称这部分人为当然体育人口。其中包括业余体校的运动员、体育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等。[6]而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来说体育课是其学业的一部分,不论大学生喜欢与否,都要按时上课,并按照教师指导和讲授认真学习。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根据查阅的文献,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特点,我们提出了我国大学生运动群体的标准:包括体育课在内,平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并达到一定强度(有一点累)的次数是3次或3次以上;每次体育运动持续时间30 min以上的大学生称为运动群体大学生,不能满足这个特点的即非运动群体大学生。

    从表4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支持总体情况、家庭支持、其他支持和朋友支持上,运动群体大学生得分均高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并且差异均十分显著(P<0.01)。

    

    结合表3和表4我们发现,体育活动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体育运动本身对于调解个体情绪,缓解个体压力,增进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专业大学生相对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来说,更加经常自觉有规律地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其次,体育技能的学习及参与体育活动本身就有利于人际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另外,体育专业大学生从事的体育运动有许多都是合作性的集体活动,这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以及学会如何沟通、如何获得社会支持的技巧。另外,体育专业大学生大多愿意广交朋友,由于他们的性格外向、个性直率,较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他们基本又都是热情十足,一旦朋友或同学有了困难,他们都积极相助,这也使得他们有困难时更容易获得来自朋友和同学的支持。这都可能是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四项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原因。

    非体育专业中的运动群体也会经常有规律的参加体育活动,他们中有一些是和同学或者同宿舍的结伴一起去参加篮球、足球、踢毽子、跑步等体育活动,这无形中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机会,这不仅能增进他们的友谊,还会增进他们之间的信任关系。此外,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也会结识一些新的朋友。因为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交友的平台,大家不仅仅在这里锻炼身体,同时也会在活动中或活动后和队友、同伴交流沟通。久而久之,就可能会成为球友,在不锻炼的时候也会经常彼此联系,互相关心和帮助。这无形中扩大了个人的社会关系,增强了个人的社会资源。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总体情况良好,家庭支持维度得分最高。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总体情况得分为4.68,家庭支持维度为4.80,朋友支持维度的4.70,其他支持维度的4.54,都超过了平均分4分。但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最高,而来自其他支持的得分最低。

    2) 体育活动对领悟社会支持有积极的作用。从对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比较结果我们发现体育活动对于领悟社会支持的促进作用,从对运动群体和非运动群体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比较结果我们进一步发现了体育活动对于领悟社会支持的促进作用。

    这说明了体育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社会关系的正常运转,促进大学生感受社会支持程度的提高,达到良好的社会支持状态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2建议

    1) 学校应充分考虑社会支持的重要作用,鼓励大学生相互帮助,鼓励他们积极寻求和主动利用社会支持资源。2) 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成为同学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社会支持。3) 学校应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和一些学生之间交流的活动(如:学校团队拓展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使他们学会利用社会支持资源。4) 除了学校的督促和管理,大学生自己要认真对待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宫宇轩.社会支持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4,2(2):34-39.

    [2] 刘广珠.577名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3):175-176.

    [3] 李慧民,李越美. 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191-192.

    [4] 陈耕春. 体育类大学生与理工类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调查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2):100-102.

    [5] 崔小梅,郑权,吴洁.文科、理工科、体育类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调查[J]. 体育学刊,2002,9(6):78-79.

    [6] 国家体育总局网站:www.sport.gov.cn,2006.4.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