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京津冀网球产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
范文 | 张剑峰+高绪秀+王怡雯+丁连泊 摘要:网球产业的协同发展,对京津冀地区的体育产业和经济繁荣具有现实意义。对京津冀地区网球产业进行SWOT分析,提出京津冀三地网球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1)实验三地网球产业要素市场一体化;2)打造三地网球信息一体化;3)实验网球教育培训一体化;4)打造网球产业多元化。 关键词:京津冀;网球产业;SWOT;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3-0049-04 Abstract: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duce the gap in development among cities, an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econom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ennis industry has a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the sports industry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of the region.By SWOT analysi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tennis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ennis industry; SWO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网球运动从诞生开始就具有高贵的属性和商业特质,当今网球地位仅次于足球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运动。随着中国网球女将多次在国际比赛中取得傲人成绩,“李娜效应”的持续发酵[1],举国上下对网球运动的兴趣也变得愈加浓厚,这更加速了网球在国内的普及。 网球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体育运动项目,由它所带动的各项相关行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包括网球赛事、网球经纪、网球产品、网球器械、网球培训等等在内的众多行业。这些行业和网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逐渐形成了以网球运动为主线,具体产品为经营实体的产业链条,共同推动着网球运动的发展。网球产业链顾名思义是以网球为依托形成的产业综合体,网球运动是整条产业链的核心。 京津冀协同发展从一提出就受到广泛关注,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经济基础最好、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在以北京为发展龙头的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天津、河北是北京最直接的辐射地。而京津冀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正是三地网球产业一体化的天然基础,并将对京津冀地区的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借助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角度,对京津冀地区网球产业进行分析。如何让天津、河北借力北京,突破原有的产业结构限制,实现区域产业一体化,是当前京津冀地区网球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京津冀地区网球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比较著名且较为常用的分析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韦里克首次提出。SWOT分析法是在分析过程中采用系统方法论,明确企业自身的主要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以便更好地将企业的长期战略与内外部资源及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且能够针对各种机遇和威胁来确定企业发展的不同策略。 1.1 京津冀地区网球产业优势分析 1.1.1 便捷的区域交通利于京津冀网球产业的融合 随着近几年国内交通的快速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基本确立,京津冀城市之间实现了“三小时”交通圈[2],三地之间的交通流动变得更加便捷,这为京津冀网球产业区域一体化合作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便利的交通网络,能为北京、天津、河北省相互之间在网球产业的交流上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同时也便于北京、天津、河北省在网球赛事、网球经纪、网球产品、网球器械、网球培训、网球人才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合作。而由网球衍生出来的体育金融服务、体育旅游、体育工业、体育广告业、体育建筑业、体育博彩、体育用品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成本大大减小。 1.1.2 资源丰富,互补性强 京津冀地区资源丰富,而且在网球产业发展上并未出现明显的冲突,这是京津冀网球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北京作为国家行政中心,各种体育交流合作频繁,对国际优质体育资源整合能力比较强。中国网球公开赛自2004年在北京创办以来已经连续在北京举办了11次,加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北京的网球场馆资源都迅速增加,网球人口也呈现几何级的增长,业余赛事市场开发好,对于国际网球赛事的运营积攒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总的来说北京在网球产业上具备场馆资源丰富,网球人口基数众多,善于市场开发,办赛经验足等优势。天津队网球运动员近年在国际赛场上成绩突出,在网球培训、训练、运动员选拔上建立了很好的体系。天津市的网球裁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表明天津市在网球裁判的培育上也有独到的手段。天津网球公开赛这两年也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在运营、市场开发、宣传等方面跟中国网球公开赛比较却相差甚远,说明赛事运营水平有待提高。而且,天津业余网球发展缓慢,市场开发深度不够。河北省虽然在网球产业的诸多方面不及北京与天津,但是河北省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市场广阔,旅游资源丰富,这些优势资源都为网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北京可以在网球产业的市场开发、赛事运营上为天津和河北省提供帮助;天津可以在网球人才培训上为北京和河北省提供支持;河北省可以利用本身的资源结合北京和天津的网球发展,做一些网球产业上的配套服务。如此一来京津冀区域的整个网球产业就能形成滚动式的链条,达到互补的协同效应。 1.1.3 政策优势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宏观上已成为国内发展的顶级战略之一。2014年7月三地体育局长签订《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议定书》,大力推进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三地将在共同打造体育服务业重点项目、联合申报国家级区域体育产业重点示范项目、成立京津冀体育产业协会、联合申办和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建立京津冀体育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六个方面展开合作。 1.2 劣势分析 1.2.1 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 京津冀网球产业在近几年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三地的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北京经过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及连续11年的中国网球公开赛,网球的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完善,也积累了相当的网球人口,业余赛事也开发得比较成功。天津依托近年举办的戴维斯杯(Davis Cup)、天津网球公开赛、2014年“天津健康产业园”ATP中国国际网球挑战赛、2014年ITF天津国际网球女子巡回赛、2014年“天津健康产业园”ITF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天津站等国际比赛也迎头赶上,而且天津队员在国际赛场的出色表现也吸引了更多人参与网球运动,对天津市的网球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而河北省在网球产业的发展上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在网球市场开发、网球配套服务及其他网球产业上都相对落后。 1.2.2 整体经济环境影响 现代社会,经济与网球产业的关系密不可分。经济是网球产业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网球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网球产业能否持续有效地发展与整个经济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网球人口增加相应地网球产业消费也会随之增加;反之经济下滑,人民收入水平下降,网球人口也会相应减少,对网球相关产品这一非必需品支出也会减少。2013年、2014年、2015年这三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分别为7.7%、7.4%、6.4%,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外加人工成本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都使得网球产品的成本相应地增加。经济上涨乏力,减少网球产业的投资额;网球产品价格增加,抑制居民对网球产品的消费。在目前整体经济上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网球产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1.2.3 网球产业自身发展劣势 14世纪中叶网球运动诞生并在英国开始流行,成为上层社会进行休闲娱乐的活动,一直被视为贵族运动。在我国亦是如此,网球的基础人群成长缓慢,网球产业的增长也十分缓慢。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网球在国际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的来说,大众普及率仍相对较低。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在我国有40多万人经常打网球,近400万人为网球爱好者。虽然在2011年“李娜效应”产生后,喜爱打网球的人数不断增多,但与欧美等体育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随着网球爱好者的不断增多,网球场地建设的不足成为制约网球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大部分的网球场地都是私人经营,价格较高,许多网球爱好者感到无法承受,很多人认为网球运动是一项浪费钱财的运动,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不能够参与的。 1.3 机会分析 1.3.1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战略机遇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后,京津冀各产业的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虽然三地定位不同,实行错位发展,但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必将对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网球产业也不例外。 1.3.2 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并指出,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产值将达5万亿元,体育产业将成为我国重要行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壮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集群。”国家大力倡导全民健身,大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加强锻炼、强身健体的诉求也日益增强,为网球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此外,大型体育赛事的推波助澜让网球产业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契机,也为网球产业的消费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京津冀可以在加大网球产业市场开发,深度整合区域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借助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助力网球产业的协同发展。 1.4 威胁分析 1.4.1 同质化竞争的威胁 京津冀三地在网球产业上存在着明显的合作不足,相比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网球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明显滞后,极易出现同质化现象,导致区域内部的激烈竞争,造成资源浪费,这对三地网球产业协同发展来说是极大威胁。 1.4.2 自然环境恶化的威胁 近几年雾霾、空气污染、资源环境危机等问题愈加严重,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威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任务愈加艰巨。 2 京津冀网球产业协同发展策略选择 2.1 市场主导,政府助力,实现三地网球产业要素市场一体化 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三地网球产业中涉及的人力资源、资本、信息、技术等各类要素市场仍旧各自为战,要素合理流动依然受体制机制阻碍,三地网球人口、网球设备、网球赛事、网球培训等等水平差异较大。因此,京津冀三地网球产业的协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现三地网球产业要素市场一体化。 相关部门首先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将管办分离落到实处,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社会和市场的作用,降低对网球市场的行政干预,利用供需杠杆进行调节。京津冀三地需紧密配合,研究制定网球产业扶持政策,例如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实行政策优惠,减少企业纳税金额;注重科技创新,加大对网球产品研发的科技投入,提高网球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政企联合,鼓励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组织的发展,同时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保障网球市场私营企业的合法权利。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过去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够适应网球运动参与者的诉求,加快我国网球运动体制改革对于网球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借鉴国外网球产业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土特色,促进网球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有了一体化,三地才能在发展条件上达到大体平衡,产业转移就会具备更加便利的条件,人、财、物才能充分流动起来,使得目前京津冀各自在“一亩三分地”里举办赛事、开展网球培训、建设场馆等“规划不对接、建设不同步”的情况得到有力改变。 2.2 加大传播力度,打造京津冀网球信息一体化 网球信息的传播对于加快京津冀三地网球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北京在信息传播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北京为核心辐射带动天津、河北两地。北京地区不仅有着丰富的网球产业信息,也有着丰富的传媒资源,京津冀三地可以建立一个迅速及时且广泛的传播网络,让更多的人第一时间接收到网球产业相关的信息,例如参加网球比赛、观赏到精彩的比赛,接收到最新的资讯。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更加丰富了网球信息的传播渠道,为京津冀网球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新的途径。与此同时,网球信息一体化是以科学准确的信息或数据统计为前提的。应完善体育产业的统计手段和方法,对各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认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网球资源的合理配置。 2.3 加强三地协作,实现网球教育培训一体化 在网球教育方面,天津、河北两地要打破地域限制,依托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飞速发展,积极加强与北京地区对接,而北京地区则最应该打破地域界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三地联合办校,联合开展青少年网球培训,并对于有条件发展网球教育的地区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区域合作,促进网球教育培训一体化发展。为实现京津冀地区网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天津市和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明确自身定位,充分发掘本地区的资源优势,避免重复雷同以致浪费资源。 2.4 结合三地特色,打造网球产业多元化 北京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带头作用当然是不容置疑的,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挖掘天津市与河北省在网球产业开发上的潜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要充分利用政策利好这一难得机遇,缩小与北京地区的发展鸿沟,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同时也实现各地区网球产业及外延相关资源的共享,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活动及相关产业。 北京要充分利用良好的产业基础,积极与国际接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本土特色鲜明的网球赛事,形成和国际化接轨的综合产业链。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上找到交叉点,以本土文化特色为基础,建立和发展网球文化,对京津冀地区的网球发展及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天津要借助北京的优势资源,并结合自身优势,在打造国际级网球赛事的同时,丰富发展网球相关产业,如网球用品、网球博彩、网球健身、网球培训等。河北则需要加大网球在大众中的推广,借助京津大型赛事等资源加大网球在河北地区的宣传、普及,并结合自身在劳动力、旅游等方面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网球用品制造、体育旅游、大众健身等网球相关产业,缩短与京津地区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路峰.由“李娜法网效应”探讨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战略[J].湖北体育科技,2012(2):7-8. [2]张小航,陈思.京津冀体育旅游一体化SWOT分析与发展路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1). [3]北京市体育局.2012年体育产业统计报告(北京)[R].2012. [4]马俊炯.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路径研究[J].调研世界,2015(2). [5]李京文,李剑玲.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比较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5(2):13-17. [6]石林.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5):65-69. [7]高瞻.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需提升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J].时代金融,2015(3):69-75. [8]赵敏.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5(3):38-41. [9]程恩富,王新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演进、现状与对策[J].管理学刊,2015(1):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