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和策略 |
范文 | 钟远金 摘 要:创新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开启新时期学校体育人才培养新局面的必经之路。本文提出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层级和三管齐下,进而构架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空间,期冀开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创新 1 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轰轰烈烈地吹遍了中国大地。当第一阵春风刮过之后,人们冷静地发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只有化成教师的教育行动才能得以真正奏效。于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便成了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新体育课程也不例外,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目前体育教师教育所关注的焦点。实践表明:在倡导“互动、生成”的课堂中遇到了一群思想活跃、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的学生,教师极可能无言以对,无技可展,窘态毕露。凡此种种,体育教师由于专业发展缺失而面临的危机与尴尬不在少数,由此导致课堂和教学的僵化,也就直接影响新课程的改革和推进。在此大背景之下,把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要办学目标之一,实施创新,努力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更加系统的完善的自我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以期以专业水平与高品质服务赢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信赖与认同,打开新课程改革与内涵发展的新局面。 2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和策略 综观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师因素往往成为左右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任何课程都必须包括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与传统体育课程相比,新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经验理念的更新及体育教师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对此,搭建学校体育人才发展的三个层级和三管齐下,进而构架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空间,将是解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策略。 2.1 搭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环环相扣的“三个”层级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复杂工程的系统结构,都有一定的层次,系统内部运动能否有效或效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科学地划分层次。根据体育教师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管理的能力,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分成“入格”培养级、“升格”培养级和“风格”培养级三个层级。实行分级要求,分类培训,科学养成。 (1)新体育教师“入格”培养。加强对新体育教师的培养,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是一项基本性工作,对于新课改的迫切现实而言更有必要。此工作的目标是使合格的大专、本科毕业生缩短“磨合期”,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与新课程教学实现无缝对接。基本的做法是:一是引进新体育教师做好角色转换,对他们进行国家教育战略和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和发展的培训、教育,以及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艺术和组织能力方面的培训;二是抓好课程与课堂教学常规建设工作,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组织活动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并面对面地进行跟踪指导;三是实行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要求每位新体育教师必须自拜“教学师傅”,并签订“师徒合同”。每学期量化考核,内容包括交一份合格的教学计划、设计一份创新教学案、上一堂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写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等,使他们顺利入格,为升格奠定基础。 (2)青年体育教师“升格”培养。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师队伍的未来,是目前体育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加强青年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升格”培养,是目前实施新体育课程的当务之急。具体的做法有:首先给青年体育教师树立榜样,编辑《师德写真》,宣传我国教育大师和本地名师,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青年体育教师不断进取;其次是根据青年体育教师的特点,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成立学校“体育沙龙”,开展“学校体育论坛”,通过观摩、研讨、竞赛、考核、评比等形式,给青年体育教师以成功的机会,让其从中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第三是创设条件,优化培训环节,对事业心强、有培养潜力的青年体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走出校外、省外参加教学展示观摩、研讨培训,促进他们“升格”成长。 (3)骨干体育教师“风格”培养。“风格”培养是实现青年体育教师转型和提升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拓展,必须培养出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具有风格特色的体育教师,由此来带动体育课程教学的全面提升和发展。具体的做法有:以科研为先导,要求骨干体育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根据学校体育的规划和发展,结合新课程教学的现状和要求,结合自己的特长确立研究课题,并在智力投资、经费援助上由学校给予一定支持,为骨干体育教师的研究工作创造条件。骨干体育教师通过科研攻关,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不仅取得了一些教育研究的成果,而且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加快体育教师的“风格”养成,为新课程进一步的拓展性改革提供人才保障。 2.2 铺设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又快又好”的“三管齐下”之策 目前学校体育对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是非常迫切的,既有现实的因素,也有发展的因素。体育教师的培养从夯实基础到专业化发展,必须“三管齐下”,即集教学基本功、教学策略、教学思想一体的成长之策。因此,在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上,应该努力摒弃过去大部分体育教师终身“磨道式”发展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积极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有效发展通道,实现“又快又好”的专业成长。 (1)历练“教学基本功”。历练“教学基本功”是压迫体育教师长成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教师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措施。引导所有体育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和培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师基本功大赛”诸如此类的专业活动中去,这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有必要组织“地毯式”的教学基本功,现场听课、评课、鉴赏比赛活动。一是为优秀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展示技术水平、教学技能、教学课件、论文成果等,检验教师的基本功,满足教师的成就感;二也为有待提高的教师找出问题,找到症结所在,使其得到启发,受益匪浅,激活其积极向上的自尊本能,造就阳光、良性的竞争机制。 (2)锤炼“教学策略”。随着“以教育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技术现代化、教学管理人本化、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目标集成化,以往体育课堂教学单一的人才目标、划一的教学形式、统一的考评方法已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改革,甚至成为改革的阻力。为此,有必要根据体育教师和学校实际,坚持师德与师能并重,长线与短线结合,点面合理安排,既有前瞻性,又能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思路来锤炼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策略。一是要求骨干体育教师探索新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教学策略,把握整体性和应用性;二是新教学策略要突出人文性,体现开放性,发挥主体性。体现由教向学转变、由教师向学生转变、由运动向运动与健康转变的新课程教学要求;三是注重教学策略的实践性,落实探究性、合作性、自主性,追求艺术性,让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转化为教学质量和水平。 (3)提炼“教学思想”。高素质的专业化体育教师首先就要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教学和教育观念转变了,教师的差距找到了,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新的一轮大发展和新课程为“教学思想”的变革和提炼,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然而,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有一批教学和教育领衔式的人物和骨干队伍。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充满欲望的时代,而目前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位置和地位无疑是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对复杂的环境,体育教师能否坚守自己的心灵,坚守人生的真诚和尊严,自甘寂寞,苦苦求索,利用目前发展中的各种有利条件,兼容并蓄,努力追求并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及教学风格,这是一个不能不提的话题。 2.3 构架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空间 努力提供和创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学校体育人才培养的“三个”空间,为体育教师营造和创设必要大的空间和氛围,有利于体育教师生发对学校的感情与日俱增、教学的热情与时俱增,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日俱增的良好局面。 (1)“学习”空间。今天,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多媒体的知识经济时代,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世界,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学校学习型的组织是任何其他组织形式都替代不了的,它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坐标。通过组织体育教师学习经典的教育理论、教学思想,推荐教师阅读《敬业》、《师德》、《细节决定成败》,组织教师开展“今天怎样当体育教师”等专题讲座,让体育教师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不学习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倡导体育教师博览群书,保持自我学习、不断探索的欲望,努力为体育教师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空间,构建学习型人生,学习型学校。 (2)“实践”空间。教学的实践性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原则。要求青年体育教师走“学、管、训、研”相结合的道路。实践过程中,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努力构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双师型”的知识结构,使体育教师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展示”空间。体育教师的学识才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挖掘与发现,取决于教育和陶冶。因此,需要通过评选骨干体育教师、学科带头人、首席体育教师、体育训练名师等打造体育教育人才梯队,帮助体育教师寻找教育展示的舞台,组织他们承担各级各项管理科研课题,承担学校教学科研任务,并对他们所分担的工作给予尊重,以唤起体育教师热爱学校、拓展专业、献身教育的情感和意识。 3 小结 新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正当其时,比任何时候都将更加需要“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知道怎样做和知道是谁”的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体育教师。因此,构建学校体育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层级、三管齐下和三个空间的结果必然是形成“我和学校同发展”、“我和学生同成长”、“我和课程同长成”的生动局面,开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里程。 参考文献: [1]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靳莹,王爱玲.新世纪教师能力体系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 (4):41-44. [3]陈庆华.21世纪教师角色的重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21 (1):96-98. [4]胡艳.从21世纪教育发展趋势看未来教师角色特征的变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 (2):113-118. [5]曲宗湖. 体育教师的素质与基本功[J].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6]王玮,刘建国,张莹. 新时期体育教师角色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