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
范文 | 肖立红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4-000-02 摘 要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是引导学生树立自信、挖掘潜能、激发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其能够通过给予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鉴于此,本文针对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即在备课环节通过科学的预设创造赏识教育的渗透点、在课堂教学环节细心观察及时捕捉赏识教育的时机、在课外活动环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深化赏识教育的效果等三点。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了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时应把握的几个要点问题,即注意避免将“赏识”简单的等同于“夸奖”和“表扬”;注意避免只赏识“优等生”,而忽视“学困生”;注意避免将“赏识”变成“赏赐”,以期能够对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所启发或帮助。 关键词赏识教育体育教学应用途径应用要点 赏识教育,简单而言,实际上指的就是在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在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之下,以发现学生优点、发展学生优点为主要教育手段,以欣赏和激励作为主要教育方式的一种“正强化”教育。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合理应用是引导学生树立自信、挖掘潜能、激发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其能够通过给予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这一点在组织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亦是如此,赏识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将会在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过程中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就针对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探讨,以期能够借此推进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普及。 一、赏识教育在體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赏识教育的内涵,特总结归纳了如下几点关于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首先,在备课环节,任课教师应注意通过科学的预设创造赏识教育的渗透点。要实现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在备课环节,任课教师就要注意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充分考虑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场景,并针对适合运用赏识教育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场景进行预设,从而为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顺利有效应用提供保障。例如:在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学生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备课时,任课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沟通协作情况作为预设的赏识教育点之一,这样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就能够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赏识,从而让赏识教育的运用更加游刃有余,目的明确。 其次,在课堂教学环节,任课教师应注意细心观察及时捕捉赏识教育的时机。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除了要根据备课过程中的预设内容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教育之外,还要注意关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和生成的各种新问题,充分利用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例如:在开展排球垫球教学的过程中,有些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被击到了练习场地之外,这时候有一位同学趁练习的间隙主动跑到场外将球捡了回来并一一放好。这一事件是无法预设的,属于教学中的生成性事件。但是,如果任课教师能够及时观察到这个过程,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无疑就是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一个良好时机。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捕捉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时机,以实现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最后,在课外活动环节,任课教师应注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深化赏识教育的效果。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外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外活动中,任课教师如果能够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积累良好的运动体验,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体育学习自信息,从而实现赏识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时,还要注意丰富多彩,契合学生身心实际的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二、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以强化理论、期望理论以及自我效能理论和需要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其本质和初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在将赏识教育应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师往往却会因为认识或者是方法等方面的误解而走进赏识教育应用的误区,以至于大大降低赏识教育的应用成效,甚至会给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本文就针对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时所应注意和把握的要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首先,在将赏识教育应用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将“赏识”简单的等同于“夸奖”和“表扬”。在将赏识教育应用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部分任课教师将“赏识”简单的等同于“夸奖”和“表扬”,认为赏识教育就是只表扬和夸奖,而不批评。实际上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在赏识教育中,“表扬”和“批评”是矛盾的统一体,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批评了,在学生言行出现了错误或者是在学生的技术动作出现了错误时,如果任课教师不及时的指出,还是一味的“表扬”,无疑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不但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成效,长此以往反而会导致学生盲目自大的心理,与赏识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赏识教育并不拒绝批评,赏识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而批评则能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应用时,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任课教师既要能够做到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同时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也能够做到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批评教育,从而将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是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任课教师一定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要尽可能的做到慎用批评、善用批评和巧用批评,将批评建立在对学生关爱的基础之上,以免因为批评造成学生的逆反情绪。 其次,在将赏识教育应用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只赏识“优等生”,而忽视“学困生”。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受自身运动能力的影响、身体素质的影响或者是意志品质的影响,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与大多数学生的表现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或对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缺乏兴趣和激情,通常情况下都很难完成体育学习的任务,达到体育考核的要求,从而成为了体育教学中的学困生。体育教学中的学困生既是体育教育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一线体育任课教师所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但是,在将赏识教育应用于体育教学之中时,部分任课教师由于理解上的偏差,认为只有“优等生”才有可以赏识的地方,才值得赏识,而体育学困生在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中表现的比较差,所以,没有可以赏识的地方,不值得赏识,从而影响了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成效。实际上,体育学困生相较于体育优等生而言,更需要任课教师的赏识,如果赏识教育应用的好,将会大大促进体育学困生的转化。例如:体育学困生通常缺乏体育运动兴趣和体育学习自信,此时如果任课教师能够合理的运用赏识教育,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并给予肯定和表扬,长此以往,将会明显改善体育学困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促进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只赏识“优等生”,而忽视“学困生”的问题。 最后,在将赏识教育应用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将“赏识”变成“赏赐”。在将赏识教育应用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部分体育任课教师虽然理解了赏识教育的概念与内涵,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往往难以改变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师道权威”观念,即使是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也难以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从而让“赏识”变成了“赏赐”,而这种类似于“賞赐”的赏识教育,不但无法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积极作用,甚至还会让学生受宠若惊,甚至是反感抵触,并造成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在将赏识教育应用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确保师生关系的平等,以免将“赏识”变成“赏赐”,走入赏识教育的误区。 参考文献: [1] 张伟.高职院校赏识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思考——基于特殊学生群体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6(35):18-21. [2] 赖光春,刘剑南.播洒激励赏识之光缔造生本教育之美——寻乌三中实施“以生为本激励赏识”班级管理模式简介[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6):138-140. [3] 席晶晶.高职教育的另一扇窗:赏识教育与批评艺术的“联姻”[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98-1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