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青少年举重训练中常见的损伤与预防策略 |
范文 | 荆勇军
中图分类号:G88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2-107-02 摘要 举重对运动员的力量、技术和心理素质要求非常高。随着各国的逐渐开放,运动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举重运动员都在进行超负荷训练,损伤发生率很高。由于青少年运动员年龄较小,参与训练的期限短,更容易遭受损伤。本文对青少年举重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 举重训练 损伤 预防 举重训练要求人体在短时间内产生最大力量,运动员每天面对大量的训练,常常导致损伤。举重最容易损伤的部位是腰部、肘部和膝盖。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发生损伤事故在短期内会对比赛有严重的阻碍,从长期来看运动员退役后生活上回受到干扰,有些运动员虽然技术过硬、素质较好,可是由于意外使身体受到损伤,最终宣布离赛,这给我们敲醒了警钟。所以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教练员要了解各种运动损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以免因为过失而使运动员受到损伤,青少年由于接受训练的时间短,基础差应给予特别的关注,防止运动员在训练初期受到损伤而影响自己的发展潜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笔者对广东省江门市各青少年体校162名举重运动员进行测试。其中女生53人,男生109人,选择的年龄段14-18岁,用一致的运动损伤调查表进行登记,期限是2个月,对运动员在举重训练中的损伤进行登记,对记录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且与运动员的治疗医生密切配合,了解他们的病例和治疗状况,对运动员进行访问、电话沟通增加对他们的了解,最终收集到的162张调查表,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 二、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一)对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表进行统计 结果如下: (二)分析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腰部和肩肘比其它部位更容易损伤,男运动员受伤的几率差不多达到女运动的2倍。挺举最容易伤到腰部、肘部和膝盖部位,抓举最容易伤到腰部,肩部、腕部和膝盖。具体来讲,在举重过程中背部常常发生前据肌拉伤;腰部常出现棘上与棘间韧带拉伤;膝盖常发生韧带拉伤;腕部常出现腕部急性挫伤或滑膜创伤性炎症;肩部在支撑杠铃训练中容易扭伤。 三、举重运动发生损伤的原因分析 (一)运动员的训练强度不合适 举重要耗费运动员大量的体力,在训练初期,运动员的年龄大多在14-16岁之间。有些教练员为了充分开发运动员的潜力,采取了不合理的训练方式,比如,过早加重训练。青少年和成人不同,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强度过大更容易受伤。 (二)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 很多举重运动员由于心态急躁,对训练前的准备活动缺乏足够的耐心,在教练员进行准备活动的时候不进行热身或半热身,由于准备活动没有对各关节、肌肉组织进行充分的活动,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不能进行合理的协调配合,当进行大强度训练时,损伤事故很容易发生。 (三)进行超负荷的训练 由于教练员没有根据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进行系统训练,而是一味追求单项训练,希望运动员早出成绩,要求运动员参加的比赛过多,训练强度过大,是运动员身体很难适应从而产生损伤事故。 (四)技术动作实施不规范 青少年运动员由于参加训练的时间较短,各种技术动作没有定型,举杠铃时稍不注意就会产生动作偏差,发力点和支撑点不对而导致损伤,教练员在每次训练中详细讲解操作要领,纠正运动员的动作。举重是力量项目,对运动员的技术要求很高,比如,抓举,挺举对身体的协调性和规范性要求很高,如果运动员的动作不合乎规范常常导致损伤。 四、在训练中预防损伤的措施 (一)对刚参与训练的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不要求出高分数 对入行初期的运动员可以对其进行身体协调训练和身体素质的训练,通过2-3年的坚持提高各系统的机能,提高系统的协调性,再进行较大强度的专项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身体的适应性更强,减少损伤的几率。对于青少年的训练不要进行强度过大的练习,而要使训练强度在运动员的承受范围之内,以训练运动员的爆发力和身体的协调性为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各种病症。所以说合理的训练应该遵循青少年的生长规律。 (二)在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在训练前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可分為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两种的准备活动都有进行合理的安排。如果准备不充分,在进行实际训练时,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会受限,很容易受伤,首先是肩部的准备活动,要对肩部进行力量训练,腰部准备要增加背肌的活动范围,做好热身,防止棘上与棘间韧带拉伤。腕部准备主要采用柔腕的方式,可以防止急性挫伤或骨滑膜创伤性炎症的发生,通过全面的准备活动,可避免各种损伤。在准备活动中对小肌肉群的活动要充分,全身协调配合才更有力量。 (三)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训练安排要适度 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训练要讲究方法,要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训练,不要急功近利。教练员要对运动员的个人条件有深入的了解,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不要盲目的对运动员进行高强度的训练,避免损伤。对于身体较容易受伤的部位应该进行恢复性训练,妥善安排运动量,不要让局部部位负荷过重导致运动损伤,从而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周期。青少年运动员的生长发育还没有成熟,他们的身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比如,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性等等都要经过较长时期的训练发展,才能达到最佳条件。因此,在训练时,强度不要突破他们的生理局限,最好遵寻青少年的解剖、生理、心理等生物学原理,妥善安排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最好使二者交替上升,而不是采用同时增加的方式,这样运动负荷量能和身体素质的要求相适应。另外,要合理地安排训练量与休息的关系,让运动员身体始终处能够迅速恢复的状态,再进行再一次的训练,使身体机能逐步提升。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保证运动员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防止各种损伤的发生。教练员要能够掌握运动解剖学、医学、生理学以及训练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对运动员的训练过程进行合理的监控,提高对运动损伤的鉴别能力,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训练和比赛中的损伤事故。 (四)挑选合适的举重运动员 教练员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材,要对运动员进行自我保护意识测试,选择身体力量均衡发展,全身协调性和柔韧性较好,能够适应举重项目的运动员。 (五)做到技术动作的规范性 教练员要让运动员知道技术规范的重要性、如何处理技术上的难点,让运动员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容易产生损伤的动作要让运动员心中有数。在学习新动作以后,教练可采用小重量反复练习的方式,当动作定型以后在进行大重量的练习,不可操之过急。举重项目从表面上看技术比较简单,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对于刚参加举重训练不久的初期训练的少年举运动员来说,一定要教会他们各种技术动作和基本概念,通过确立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能够加强训练的效果,教练员可以采用带领运动员观看技术录像的、让技术较好的运动员做示范的方式,是运动员掌握抓举、挺举技术概念和技术要领,为运动员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可以有效的避免损伤。 (六)在医务上对运动员进行监督 要定期组织运动员进行体检,对体检结果进行科学的评定,如果运动员出现了异常的信息,应该查明原因,找出平时训练中的不足进行改进,防止再次损伤。要禁止运动员受伤进行比赛,运动员受伤痊愈后参加训练时,应认真听取医生的意见。 (七)保护措施要到位 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保护措施应该全面,比如采用专用的护腰、护腕装备,将容易受伤的部位固定住,平时训练的幅度适当减小,容易受伤的关节要减少运动量,防止损伤的发生。 (八)现场设施要安全 教练员要习惯检查场地、设备的安全性,排查各种隐患,除了自己检查以外,还要组织学生在训练前后都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为训练做好准备工作,在对运动员进行加重时,对杠铃数和总重量要做到心中有数,防止意外的发生。 五、结束语 青少年举重运动训练一旦发生损伤事故对训练和今后的比赛都有影响,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教练员要做到预防为主,了解导致受伤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让运动员知道预防的方法。通过科学的运动理念和方法可以避免举重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使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进展得更快,取得更好的成绩。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