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转变农村体育发展方式研究 |
范文 | 梁小龙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6-035-02 摘要 随我国农村具有分散分布、体育文化宣传推广力度较弱、体育组织机构不完善以及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等主要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因而,深入研究农村体育发展方式,增加农村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鼓励体育指导员到农村任教,提高对高校体育专业毕业大学生的吸引力,规范体育社会指导员资格证的考试流程以及审查制度,缓解农村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与农村数量庞大之间的矛盾,为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实现我国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和体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体育强国 农村体育发展方式 研究 策略 摘要 随我国农村具有分散分布、体育文化宣传推广力度较弱、体育组织机构不完善以及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等主要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因而,深入研究农村体育发展方式,增加农村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鼓励体育指导员到农村任教,提高对高校体育专业毕业大学生的吸引力,规范体育社会指导员资格证的考试流程以及审查制度,缓解农村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与农村数量庞大之间的矛盾,为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实现我国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和体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体育强国 农村体育发展方式 研究 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体育事业的态度和观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进行体育锻炼对自己身体健康素质的重要性,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高速发展,符合我国体育强国政策的基本要求。虽然我国整体体育事业发展较快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农村体育事业是我国整体体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速度緩慢,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较弱等等,因此,创新农村体育发展方式,提高农村体育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为发挥农村体育事业的功能提供保障条件。 一、简单介绍我国农村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 (一)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人口流动现状。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近几年,随着农民工就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民工的数量与日俱增,虽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但也造成了农村年轻劳动力的不足,出现很多“空巢家庭”、“留守儿童”,降低了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对构建和谐农村产生了消极阻碍作用。 (二)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状况。体育强国并不单单指通过发展体育事业、提高体育技能的方式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而是在发展竞技体育的基础上,培养人们吃苦耐劳的体育锻炼精神,激发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实现我国公民身体建康素质的整体提高。农村体育事业作为我国整体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内容,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式直接影响了我国整体体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效果。虽然大多数的人们都知道体育强国的内涵以及意义,明确农民体育对提高农民体质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却无法投入到农村体育事业中来,阻碍了体育强国最终目标的实现。虽然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以及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城乡居民体质综合指数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有很多优秀的农村青年就因为体检不合格而不能参军入伍。 二、影响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外因素 (一)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城镇化发展增加了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量,加之,大多数农民工的收入会比留守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要高很多,这也刺激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容易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年龄结构不合理,以老弱病残为主,拉低了农村留守人员的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在极大的限制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农村布局比较分散,体育事业宣传推广力度有待提高。我国农村成点状分布,有些农村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农民以经济收入作为决定自己是否参加各种活动的标准,错误的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事情,自己完全可以通过农业劳动和体力劳动来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根本没有必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农村体育事业宣传推广的难度。部分地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农村体育事业宣传推广资金不足,宣传推广形式比较单一化和传统话,降低了宣传推广的实际效果。 (三)农村体育设施不完善。很多农村都存在体育设施不完善、体育设施破损严重的情况,农村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降低了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还有一些农村虽然有专门的体育锻炼场所,但是存在分布不均匀、体育锻炼器械单一化等问题,成为制约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之一。 (四)农村优秀体育指导员数量较少,根本无法满足农村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基本需求。目前为止,我国体育事业组织机构主要有群众体育组织和政府体育足量两大类型,其中,群众体育组织在农村可以理解为是农民自发组织的体育组织形式,自我管理和创新发展意识比较淡薄,此外,农村体育组织机构内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有限,这些都不利于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五)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资金比较匮乏,农村体育事业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大多数的农村体育事业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农村体育经费主要是财政拨款,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政府相关部门很少到农村举办体育普法宣传活动,降低了农民维护自身体育锻炼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三、促进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途径 (一)加快新农村建设,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要求在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引导农民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合理规划农村的位置和规模,解决部分农村位置偏远、人口数量少等难题。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自主创业政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到农村进行自主创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缩短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差距,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体育消费意识。 (二)创新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的体育人才,加快体育指导员的培养速度,提高体育指导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政府相关部门要适当的增加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资金投入,提高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开展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鼓励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到农村进行农村体育事业方面的实地调查,并联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体育活动。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体育指导员的考试制度,创新体育指导员的考试内容,并定期对已经获得体育指导员证书的正在从事体育事业的人们进行审查和培训,不断提高体育指导员的体育水平。 (三)加强农村体育事业的宣传推广力度,完善农村体育设施。政府相关部门要为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人才支持,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络等新媒体大力宣传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对国家强大、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提高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府相关部门还应鼓励当地优秀企业关注和关心农村体育事业,拓宽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资金来源,购买更多数量的体育器材。政府相关部门还可以鼓励村民自发组织体育器材监督和管理小组,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维修,有利于延长体育器材使用年限。 (四)完善农村体育组织形式,提高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策划能力。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农村文体工作站以及农村体育协会的创办,定期组织不同主题和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活动对农民的吸引力。 (五)进一步完善农村体育事业相关的法律制度,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均衡和公平。建立健全农村体育事业法律监督管理体系,保障农民体育锻炼的合法权益,适当的增加偏远地区以及经济落后区域农村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缩小不同区域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差距。 四、小结 积极发展农村体育事业,为农民体育锻炼提供专业的器材和场地,提高农民体育锻炼的意识,丰富农村体育活动内容,为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