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废弃露天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问题的探讨
范文

    赵忠伟

    摘要:废弃露天矿山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存在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着重介绍废弃露天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原则及治理措施、社会和生态的效益。

    关键字: 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随着采掘技术的快速发展,露天采矿工程的深度和规模越来越大,采深从300-500m已非常普遍,但是带来的生态破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废弃的露天矿山任其自由发展,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存在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废弃露天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防治地質灾害的发生,可以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地质环境问题

    1、地质灾害。由于采矿本身是一种对原岩的破坏,采剥作业打破了边坡岩体内原始应力的平衡状态,出现次生应力场,在次生应力场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下,常使边坡岩体发生变形破坏,使岩体失稳,导致崩落、散落、座落、倾倒坍塌和滑动等。露天采场人为地塑造了边坡,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边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既严重的破坏地应力的自然平衡,又导致了人工边坡的变形、滑移、破坏,同时边坡在开采过程中易受爆破等因素作用而产生裂缝,而随着采矿工作的推进,裂缝会进一步的发展,一旦诱发因素(暴雨、地震等)出现,高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就很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植被破坏。矿山植被的破坏不仅破坏了生态资源,而且间接性地使矿山的粉尘、废气不能大量地被植被净化,无处理堆放的矸石山及矿井污水排放在影响水体环境条件下,亦使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质量减弱。

    3、矿区水土环境污染。采矿形成的矿坑水、选矿废水等多就近向沟谷、河流排放,以及采矿废石、煤矸石、尾矿渣等堆放不当,构成了矿区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源。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将大量矿坑水和采选废水直接排放到矿区周边的河流、沟渠或池塘,使矿区地表水体受到污染;由于河流变成了矿山废水的排泄通道,使得河道两侧浅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此外,含有害化学元素的废渣,因降雨浸润,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耕地,造成地方病源。废石、尾砂及粉尘的长期堆放,在空气、水、温度等风化作用下,进行了风化分解,促使很多有害元素的化合物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中,尤其尾矿渣受风化作用后形成浓度较高的污染物,进入矿区周围的水体和土壤,造成水土环境污染。

    二、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1、安全原则:以人为本,消除隐患的原则。

    2、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项目实施的环境效益,将使项目区及其周边色生态环境得到重大改善。项目工程治理后,以前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的现象将大大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矿区居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程度,同时也使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区域规划,满足当地所需的原则。优先恢复成建设用地,其次为耕地和林(草)地。治理工程成果更好的融入周围原始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适生植物的生长发育。

    4、治理效果可视化原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在注重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同时,也注重治理工程的可视化效果。

    5、植物多样性原则:乔灌藤草相结合,提倡营造混交林。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概述

    1、崩塌、滑坡治理:已经发生过的崩塌或滑坡灾害,可采用清理废土石和危岩以恢复场地,或者修筑拦挡工程和排水工程防止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潜在的崩塌、滑坡灾害,可采用削坡减荷、锚固、抗滑、支挡、排水、截水等工程措施进行边坡加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2、泥石流治理:已经发生过的泥石流灾害,可采用清理泥土石以恢复场地,或者修筑拦挡工程防止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潜在的泥石流隐患可采用疏导、切断或固化泥石流物源,消除引发泥石流的水源条件。

    3、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丘陵山区可采用边坡加固、采坑回填、植树种草或者挂网客土喷播等工程措施,以修复生态;平原区可采用清理废石(渣)、采坑(塌陷坑)回填、整平、覆土、复绿、造景等工程措施进行生态重建。

    四、预期效益的研究

    1、社会效益:“保护环境,恢复生态”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将为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治理工程实施后,恢复的土地具有多种用途,治理后的土地经营管理需要较多工作人员,这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当地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又为项目区附近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这些对于维护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环境效益:治理后的环境效益非常明显,项目实施后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项目区的原有恶劣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实施后,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现象将有所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项目区附近居民、建筑物遭受灾害威胁的程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实质上是对矿山整个环境体系的改善。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与治理后所产生的环境效益也是可以预知的:大片的耕地、浓密的树林不仅给人类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矿区人类带来清新的空气、蝉声鸟鸣及生命的绿色,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矿山工人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结语: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是一项复杂、多学科配合的工作,消除或减少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的作用,切实的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通过植被恢复可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提供一个山青水绿、生态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对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J]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年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9:53:50